散文
抱着女儿摘萢去
张百川
又是一年三月天,百花盛开争春媚。油菜花开了,桃花开了,杜鹃花开了,更有那山上的野萢开始成熟可以采摘了。每每看到相关萢的文字和图片,我就情不自禁地想起24年前的阳春三月,当时抱着一岁零三个月大女儿去采摘山萢的幕幕场景,似电影蒙太奇,一遍遍在我脑海中浮现,温馨幸福总也挥之不去。
婷儿,1998年12月20日出生,与我有一种天然的父女情结。6个月会说话,第一声叫的不是妈妈,而是爸爸。初为人父的我,听到后饱含热泪。奔走相告......
1999年6月1日,我和爱人所在的湖南省邵阳市国企双双改制,双双下岗,无奈南下深圳打工自谋生路。这是我人生的至暗时刻,1999年7月26日,只得将出生刚满8个月大的女儿寄住乡下我妈抚养。
那天,我独自将女儿送回乡下,晚上女儿哭着要找妈妈,撕心裂肺地叫喊,任凭怎么哄都哭个不停。我不忍直视,独坐角落,默默流泪。特别是第二天,我要启程离开,妈抱着女儿送我上车。车启动的时候,女儿在奶奶怀里,边哭边挣扎着要我抱,要和我一起走。我只得背过身去,任凭泪水洒满脸庞,全身不停地痛苦抽搐。
才8个月的孩子,若不是国企改制失去工作,谁忍心将女儿独自一人寄养乡下?若不是为了生存,谁不愿意将女儿带到身边?若不是为了以后的更好生活,谁愿意扔下嗷嗷待哺的婴儿?打工上班的日子里,我和老婆无不时时刻刻思念着我们的女儿。每当想起宝贝女儿,心里头总是酸酸的。当走在街道上,看着别人抱着或牵着小孩,我们总是停下来多看小孩几眼,心想婷儿也应该这么大了。
思念女儿的情绪,犹如雨后般春笋,在心里发芽生长。2000年清明节前后,我终于再也按捺不住心中对女儿潮水般的思念,独自一人急匆匆地飞奔回家。“妈,我回来了。”听到熟悉的声音,我娘高兴地大声应答。只见妈抱着女儿,女儿也认出了我的声音。我看到了女儿想挣脱奶奶怀抱要我抱。然而,当我伸出手去,女儿双手又缓缓地缩了回去。我鼻子一酸,带着哭腔说道:“崽崽,我是爸爸,来,爸爸抱。”当即拿出糖果、玩具,再次伸出双手,女儿过了好一会,才从奶奶的怀抱下来让我抱。看着对我心生陌生感的女儿,她明显瘦了,也没有了以前在爸爸妈妈身边的灵性与活泼。
第二天,雨过天睛。我对妈说:今天我要带女儿去摘萢。阳春三月,一个诗情画意的季节,一个生机勃勃的季节。温和的阳光,写满了山村的春色。杨柳依依,桃花芍芍。雨后的山村,在几场潇潇的春雨后,山更清了,水更绿了。屋前岱水河愈发湍急清澈起来。油菜花开得更金黄了。
天晴了,一道五颜六色的彩虹挂在天空上,清新的空气仿若善良的精灵,活泼地清理着人们身心的浊气,鸟儿们也快乐地打起招呼来。
于是,抱着女儿,我快步向村后的坳头山上健步如飞地走去。看到路边好多带刺的萢树上长满了成熟的萢果,便敏捷地摘了起来。
这些萢果,在雨后显得格外娇艳欲滴,象极了少女的奶头,饱满红润。我快速摘萢放进竹篓,不忘选了几颗熟透的萢喂进女儿的小嘴里,女儿一个劲地捣鼓着头,回答好吃。当看到面前太多太多的萢时,懂事的女儿示意我放她下来。稚嫩地说道:爸爸,我也要摘。我只好将萢树压低放到女儿面前,当她小心翼翼地摘下一颗萢时,高兴地手舞足蹈。并不忘将摘好的萢小心放进竹篓里。我说:女儿乖,你自己吃。没想到她把萢下的叶子小心地扒掉,用吹弹可破的小嘴吹了又吹,第一个却送给我吃。
多么懂事的宝贝女儿哟,突然想到我们夫妻这么狠心地把小孩扔在家里不管不顾,泪水再也止不住地往下流。为了摘更多的萢果,于是我又去了冲五公采摘,又去了杨梅冲。我收获满满,开心满满。
回到家里已是下午二点多了,女儿见到奶奶,首先选了几颗最大的熟透萢果喂到奶奶的嘴里。我妈连连说道:孙崽乖,以后奶奶可有福享了。这次回家待了三天,女儿与我日益亲密,人又变得活泼爱笑起来。临走为了不让女儿伤心,娘嘱我在她带女儿去玩的时候我悄悄离开,走出村口,我一步三回头。上车的那一刻,我再也无法抑制住父女惜别的不舍情感,堂堂五尺男儿,掩面痛哭,引来乡亲们惊诧的目光。
至今每年的阳春三月,看到百花盛开,我就想起了抱着女儿摘萢的开心情景。同时内心深处又充满着对女儿亏欠的无比自责。
禾嘉读书郎(散文)
张百川
未进村庄,却听山歌唱起:“去年同哥喝杯茶,香到今年八月八,不信请到房中看,床头一朵茉莉花”。你听:那浑厚的男声,清晰的嗓音,欢快的旋律;一支别有韵味的山歌,一清早就在禾嘉屋场烟雾缭绕中传来。这是生性乐观的映禾叔在欢快地唱《新化山歌》呢。
这个美丽的村庄就是文化教育重镇湖南省新邵县坪上镇的岱水村,清澈美丽的岱水河象一条玉带穿村而过。这里盛产读书人才,单岱水村禾嘉屋场的第16村民小组,高考人才辈出,清华北大上海交大均有斩获,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禾嘉读书郎”。
岱水系北宋理宗赵昀御赐之河。岱水村山环水抱,风景格外秀美。河水穿村而过,三面高山环绕。禾嘉屋场位于村西,整个院子后面是二座植被茂盛的小山,把自然院落环环抱住。远看地形就象二只狮子迎面戏耍,又似一把宝座沙发。
禾嘉片区原住民基本为张姓,自古以来,张姓村民不论贫富,均十分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培养。特别是恢复高考以后,沐浴教育改革的春风,村民们将重教精神发扬到极致,形成了“不比谁家房子高与矮,就比谁家出了几个读大学的崽”风气。张姓子弟们更是不比吃穿比学习,一个个争当学霸。
一组数据表明:自1978年恢复高考后,光禾嘉一个100来人的第16村民小组,共培养了1名清华本硕,2名北大硕士,此外还有上海交大、四川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985、211大学生8个,双一流重本10个,其余大中专毕业生26个。
村民颜江长二个儿子,丈夫早亡,家庭相当困难。仅靠种地喂猪送子读
书。长子张美聪:1981年生,当年以新邵县第1名、邵阳市第6名的优异成绩,
考入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学院。相当励志,大学时成绩依然保持班上前三名,本科
毕业保研至本校。毕业分配进中铁总公司第四设计院(武汉铁四院)任教授级高
级工程师。比哥哥小一岁的弟弟张小寒次年考入211合肥工业大学。
老家在禾嘉院子的张连松是一名退休教师,他家五兄妹全部为80年代老牌大学生。张连松教子有方,长子张睿俊本科从西安工业大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读研。次子张峻峻本硕均毕业于北京大学。张连松家族父辈五学士,子辈两北大硕士,这在当地成为佳话。还有村民张贻实四兄弟大家族共培养了12名大学生,其中985、211大学博士生2人、上海交大本科1人,也传为美谈。
禾嘉屋场村民为什么如此重视读书?岱水村支部书记张美琪介绍说,这是因为院子学习风气浓郁,家家读书蔚然成风。旧时在当地老百姓中流传这么一句话:挑煤担脚、卖沙罐打豆腐也要送崽女读书。万般不入品,惟有读书高。谁家有钱不羡慕,谁家要是出了几个读大学的崽,脸上就会感到无限荣光。
整个禾嘉屋场,共计人口500来人,据不完全统计:自1978年恢复高考以来,共走出教授5人,博士8人,硕士生15人,985、211大学生25人,其它各类大学毕业生80余人。
岱水村禾嘉出读书人的消息不胫而飞。其实这得益于文化重镇坪上镇。坪上镇是新邵有名的人才之乡,历来重教氛围浓厚,这里曾诞生了毛泽东主席在湖南省第一师范求学时的校长张干,著名报人、前湖南省大公报主笔李抱一等。国民党中将兵团司令李文、唐星;湖南省军区副司令员黄明开一大批优秀人才。新中国成立后,从该镇走出的博士生、博士后、大学教授、长江学者、两院院士等更是不乏其人。
作者是土生土长的禾嘉人,目睹大批读书人的兴起,触景生情,有感而发,挥笔写下《禾嘉赞歌》:
皇恩浩荡,山高土长。前有浏阳博士村,今有禾嘉读书郎。光我德佑公,扬我大屋场。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槃凤凰。伟哉禾嘉,与山河同在;壮哉禾嘉,与日月同光。
长江后浪推前浪,江山代有才人出。2022年,禾嘉屋场张新贵儿子考上湖南大学博士研究生。2023年张林政校长继儿子从南京农大博士毕业分配到湖南农大当了大学讲师后,侄子又被上海交通大学录取。“禾嘉读书郎”这块金字招牌,会越来越响亮。同时坚信这么多优秀学子,定会反哺家乡,带动桑梓实现家乡的共同富裕,助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当中。
娘啊,儿子好想您——谨以此文缅怀母亲逝世17周年
张百川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17年了,娘永远离开了我。娘啊,儿子真的好想您。您在哪?您听见儿子撕心裂肺地哭喊了吗?儿子真的是无时无刻不在想念我的娘啊!
那是2006年3月12日晚,其时我漂泊深圳打工,那天晚上我辗转反侧,一夜无法入眠。心里头觉得特别堵,特别难受,总预感到将有什么事情发生。凌晨六点钟,突然接到了弟妹从老家打来的电话,哪会想到竟是我娘过世了。我一下子全蒙了,顿感眼前一片漆黑,脑子里全是一片空白......
火车在京广铁道线上一路驰骋,而我总嫌速度太慢,悲痛填写了我的心房。就连火车行驶发出的叮咣叮咣的声音,多像是失去至亲的哀思鼓乐。而随着列车的奔驰,娘的音容笑貌萦绕在我眼前挥之不去......
我娘蒋乐云,娘家是同村对门蒋家院子。长辈亲切称呼为乐再,平辈叫乐云嫂。1970年嫁入同村禾嘉,1972年生下的我。娘是家中长女,下面有三个弟弟一个妹妹。长姐当母,舅舅们与姨和娘的感情一直非常深厚。
娘的一生是勤劳的一生。没见娘有停下来歇息的时候。那时,除了在生产队出工,娘每年都要喂三四个猪,印象中娘整天不是下地干农活,就是扯猪草,上山砍柴、摘茶。晚上停下来为我们兄妹浆洗衣服,纳布鞋。为了贴补家用,娘还经常去二十里外的冷水江煤矿挑煤,去山里帮人扛树和卖苦力挑脚。
娘的一生是善良的一生。娘小时候只读了四年级的书。但非常明事理。娘向来同情弱者,从不欺凌别人。娘尊重老人,疼爱孩子。记得在我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春季扯完猪草后在家斩青苔(盖秧苗用),不小心伤了二根指头,十指连心,我痛晕了过去,娘心疼得大哭。一边赤着脚背上我一口气跑出三里路,送我到当时的乡卫生院就诊。那段日子,娘整日以泪洗面,后来又帮我去问了村里的巫婆信了迷信。我当时心里还暗自责怪娘封建迷信,却全然不知儿子在娘心中的重要性。
娘的一生是孝顺的一生。爷爷活到83岁,最后二个月得了风寒,娘都是尽情服侍。数九寒冬,北风彻骨的冷。爷爷躺床,最后大小便失禁,爷爷所有的换洗衣服都是娘在浆洗。娘对父母的孝顺言传身教,如润物细无声般深深地影响着我,教育我如何做人。
娘对我特别疼爱,听奶奶讲过一件事,小时候娘带我去菜园摘菜,那时我一岁多的样子,菜园下面是一块田,土堪非常高,约有10来米,我一不小心摔了下去,娘拼了命地跳下去,看我有没有摔着。结果看到我没事,还在笑呢。娘长嘘了一口气,我娘身上却是被刺得血迹斑斑。
91年我中专毕业后分配到邵阳市国企,六年后结婚成家。后来国企改制下岗,这是我一生中的至暗时刻。我们夫妻为了谋生,无奈只好南下深圳打拼,无奈将女儿放到乡下我娘抚养。二宝出生,娘又高兴地从乡下挑来米酒、鸡、鸡蛋到邵阳精心照顾坐月子的儿媳......娘最心疼我,而我也最爱娘。娘把我当作她的全部,娘又何尝不是儿子的全部呀。
历历往事就好像发生在昨天,如今娘永远离开了我。现在看到的却是娘冷冰冰地躺在棺材里。时值农历二月,外面淅淅下着雨,还夹杂着雪。刮着冷冽的北风,连老天爷也在为我失去娘亲悲风怒号呀。想到娘崽俩从此阴阳两隔,再无见面之日。我一头撞到了娘的寿木上,顿时头上鲜血直流。我大声喊道:“娘,不孝儿回来看您来了。娘,儿子不孝啊”。儿是娘的心尖肉,儿哭娘来断肝肠。
青山无语,九天寒彻。慈母仙逝,鹤鸣低回。料峭春寒的二月,我们儿女们在娘的灵堂前长跪不起,痛哭追思娘一生的恩德。
苦难的娘啊,您就这样走了,任凭千呼万唤,再也听不到您半句回应。娘,您就这样狠心抛下子孙离去。娘啊,我亲爱的娘。您的离去让我们痛彻心扉,来生还做娘的儿子。
娘的离世,儿子心如刀绞,泪如泉涌。青山含泪,江河呜咽。仙鹤无语,大雁悲鸣。您的谆谆教诲徘徊耳际,您的无私母爱铭刻心中。娘是我们的家啊。娘没了,家就没了。
娘的丧事一共办了5天,在这5天里,我整日以泪洗面,连续五天都没睡过一次觉。困了累了,就在灵堂边小眯一会。出殡那天,天气突然放晴。娘的生前好友,家里的亲朋,乡里邻居,一共好几百人敲锣打鼓,悲乐喧天,鞭炮齐鸣地送了我娘最后一程......
此后没娘的日子,我心如死灰,一年多都没见开过笑脸。多少个无眠的夜晚,儿子独自徘徊在深圳市深南大道立交桥上,看到街道的繁华,观看来来往往的车辆,几次都想跳下去,寻找我的亲娘。但想到还有年幼的儿女,还有善良的妻子,我走后,她们怎么办?
今年清明,我为娘撰了一篇祭文。奉上肉食瓜果,长跪在娘的坟前,恭敬诵读:
呜呼吾母,突赴黄泉。寿五十七,人生苦短。育有四子,春景风香。育我兄妹,艰辛备尝。经日劳作,身体堪恙。吾母乐云,建国同龄。家中长女,姐弟有五。吾母一生,终日劳作。操持家务,犹擅农活。养猪摘茶,插田双抢。终日劳碌,未见清闲。扛木挑脚,劳力为家。吾母高风,首推善良。同情弱小,济困扶弱。善待亲邻,名播四方。吾母高风,孝顺父母。天寒地冻,浆洗衣裳。孝顺公婆,全村榜样。告知吾母,祖德庇佑。孙子孙女,保研考公。满腹才华,孝友传家。泣血吾母,九泉安息。今岁清明,子孙全到。个个虔诚,坟前怀想。祖母深情,日不敢忘。贡品美酒,悉数收藏。
尚飨
不孝儿:美春率全家泣告
二0二四年四月四日
日月任苒,岁月如梭。娘离开我们整整十七年了。但在我的心里,娘一直就在我的身边,未曾离开我半步。娘的勤劳,娘的善良,娘的孝顺,植入我的骨髓,形成了儿子的人生座右铭:心存良善行正义,人当正直品自高。
娘啊娘,只要看到娘的字眼,看到妈妈字样,儿子总是不能自己,热泪盈眶。
娘啊,儿子真的真的好想您。
作者简介:张美春:笔名张剑锋、张百川、禾嘉读书郎、路见不平一声吼等。男,汉族,1972年生,湖南省邵阳市人。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邵阳市作协会员。联系电话:18320816727.邮箱:steve@zannx.com。学生时代曾任学校文学社社长,后任深圳市多家企业总经理、总裁。现为浙江某企业总经理。
本人先后在《湖南日报》、《湖南商报》、《青年文学家杂志》、《中国诗林》、《邵阳日报》、《邵阳晚报》等纸媒和《都市头条》、《当代作家》、《作家文选》、《三湘四水文学网》等各类公众号文学平台上发表散文、诗歌、赋文、通讯类作品上百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