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财政厅“我心中的财政机关文化”征文
缅怀38年流金岁月 感悟“三种”财政精神
我与祖国同成长 财政文化书华章
(通讯员邹祖国)在滔滔的长河中,我是一朵浪花。
文化,之于个人,如影随形,之于团体,固本强基。财政机关文化是财政干部共同的岗位价值追求与精神信仰引领,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培育一种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的财政机关文化,它能潜移默化凝聚起奋发有为、善作善为的强大精神动力。
1984年底,乡镇一级的财政与税务分设,红花套区财政所正式成立(1987年“撤区建镇”改设红花套镇财政所)。1986年,通过招聘考试,我进入红花套财政所工作,38年“未曾挪窝”。在整整一代人的流金岁月,与祖国同行、与时代同步,感受感悟、感触感怀红花套镇财政所,长期累积的“三种”财政精神文化魅力。
倾力“为国聚财”,感慨万分“四千精神”。在征收农业税时期,红花套财政所的农税专管员以走遍千家万户、道尽千言万语、吃尽千辛万苦、用尽千方百计的“四千精神”,走过20年(1984-2004)“为国聚财”之路。他们承担着国库券推销,资源费、农业税、特产税征收,财政周转金发放和资金占用费收取等工作任务,这期间,涌现出一个省级农税标兵。上世纪90年代,红花财政所一度成为宜都市农业税、特产税的“排头兵”,“农特两税”征收总额曾经高达200万。1991至1992年,农税专管员潘万全连续两年被湖北省财政厅表彰为“全省农税征管先进工作者”。1995年,红花套财政所被湖北省财政厅、人事厅联合表彰为全省财政系统先进单位;2002年,湖北省取消“三提五统”、取消特产税、只保留农业税。“税改”三年,红花财政所交出一张骄人成绩单,2002年全镇农业税征收入库率97%、2003年98%、2004年99%,年年高出市财政局95%考核目标,在兄弟财政所中遥遥领先,直至2005年湖北省取消农业税。
倾情“为公理财”,感同深受“勇争一流”。近两年,瞄准“全力抓规范全省创示范”,用“三个创新”争创省级标杆。创新预算编制执行新路子。年初各部门各单位根据需求申报预算计划,由财政所审核并严格按照乡镇财力控制全年支出总量,预算支出实行基本支出经费集中会签和项目支出经费分别报批方式,高效调拨资金。在资金管理上推行“双审核”制度,拨款前、由记账会计按财务制度审核相关附件、合规后进行资金拨付、月末记账会计再次审核并记账、审核会计及时审查和复核、保证每笔财政资金合规安全;创新国有资产管理新路子。通过规范成立红花套镇平台公司,力推财政管资产,公司管运营,选专业人办专业事。对产权不明晰的资产拉网式清理,累计增加资产2亿元,清收占用资产400多万元,规范合同200 多份,涉及资金 2000 多万元。近3年,累计创造效益 4989.4万元,是 2020 年度、可用财力2470 万元的 202%,其“公司化管理,市场化运营,开创国有资产增值创收新局面”经验,受到宜都市委推广;创新电子信息化建设新路子。在财政所服务大厅、以电子屏展示全镇骨干财源建设概况,通过“点位图”,将全镇骨干企业分为年纳税100万、300万、500万、1000万、5000万“五个梯次”,电子化展示其发展远景、产品简介、市场营销、税收情况、财政支持等“五大详情”,做到底数清、数据准、研判细。通过镇政府文化广场大型电子荧屏,借助春季招工、文艺汇演等各类活动,广泛宣传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构筑电子信息化“透明墙”。
倾注“为民服务”,感怀初心“赤胆忠诚”。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精准扶贫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的全党重要工作,渔洋溪村农户殷耀俊,2003年在当地高速公路施工放炮中因操作不当导致双目失明,全家仅有不到0.7亩责任田和50多株柑桔树,妻子在家务农和喂猪,收入十分有限,女儿2016年考取湖北理工学院,每年需学杂费和生活费2万多元。2015年,潘万全与殷耀俊结成精准扶贫帮扶对子,期间,潘万全先后为殷耀俊办成争取3000元助学扶持金、获得4万元贫困户贴息贷款等“9件实事”。2017年腊月,殷耀俊两口子口述、女儿殷红艳给时任宜都市委书记罗联峰手写了一封感谢信,2018年正月,罗书记给殷耀俊回信鼓励。潘万全的事迹由宜都电视台拍成“扶贫在路上”专题短片,《三峡日报》专题推介,《中国财经报》在行走基层栏目、以“一封回信背后的故事”为题推荐。2018年,潘万全荣获“宜都道德模范”暨宜都市“最美扶贫人”;2020年,全党全国全省全力抗击疫情。红花财政所全体党员干部把“人民至上”诠释为忠诚行动,闻令而动、立显本色,责任上肩、彰显成色,守望互助、凸显底色,抗疫工作得到各级党委高度肯定,干部杨文华获得“最美抗疫人”,财政所获得“最美抗疫党支部”。2020年3月4日,《中国财经报》在“疫情防控,财政是一支重要力量”推介《湖北宜都红花套镇财政所的战“疫”颜色》。
一切宏大,皆有基石。如果说,红花套镇财政所,是全国百强县市、宜都财政的一块坚固基石,我个人,则只能算作宜都乡镇财政的一颗小小石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38年过去,弹指一挥间,2026年,我将告别40年的岗位退休。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在红花套财政所,每每看到80后、90后、00后,那一张张闪烁青春气息的灿烂脸庞,不由得深信:他们,终将不断传承、不断丰富、不断创新乡镇财政机关文化,踔厉奋发,勇毅笃行,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豪迈征程上,奋力书写出共富共美现代化新宜都之可信可爱可敬的财政华章!

作者通联
邹祖国:笔名劲松,湖北宜都市红花套镇财政所干部、通讯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