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思想家和实践家孟国泰先生《从个体出发新教育》之“价值理念”:从个体出发,让不同的人成为不同的人;从个体出发,让不同的人成为快乐幸福的人;从个体出发,让不同的人共建一个和谐世界。现就此价值理念内容,创作小品文系列(十二)——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快乐的理由。
我在读大学时,心理学教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一个高木桶和一个矮木桶,高木桶只装半桶水,而矮木桶却装满了水,请问,高木桶与矮木桶哪个更快乐呢?听完大家的争论后,教授说,其实高木桶和矮木桶都很快乐。因为高木桶比矮木桶高,所以它有快乐的理由,而矮木桶呢,因为它比高木桶装得水满,所以它也有快乐的理由。总之,无论高木桶还是矮木桶,它们都有各自快乐的理由,它们都可以很快乐。
再拿半杯水来说,有人说是半满,有人说是半空。从表面上看,半满和半空,似乎是一个意思,说的都是半杯水。而实则是不同的,它反映了一个人不同的人生态度。
把半杯水说是半满的人,他看到的是个“满”字,在他心里看来,半杯水也是“满”的。说明这种人内心是充实的、满足的,容易心生快乐和幸福,属于乐观的人。
而把半杯水说是半空的人,他看到的是个“空”字,在他心里看来,即使有半杯水也是“空”的。说明这种人内心是空洞的、空虚的,容易产生无聊和痛苦,属于悲观的人。
又比如,拿到一串葡萄,人们通常有两种吃法:一种吃法是先挑好的吃,另一种吃法是先选差的吃,最好的留在最后吃。请问,这两种吃法,哪种更有快乐感呢?
你也许会说,第一种吃法更有快乐感,第二种吃法更没有快乐感,理由是:第一种吃法每吃一颗葡萄,都是在吃所剩葡萄中最好的葡萄;而第二种吃法每吃一颗葡萄,都是在吃所剩葡萄中最差的葡萄。
但如果我的看法与你完全相反,说第一种吃法更没有快乐感,而第二种吃法更有快乐感,你同意吗?为了说服你,我也找个理由吧:第一种吃法每吃一颗葡萄,都是在吃比前面更差的葡萄;而第二种吃法每吃一颗葡萄,都是在吃比前面更好的葡萄。
我说出与你完全相反的观点,不是为了驳倒你,而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人世间的很多事物,都藏着“快乐感”,就如吃葡萄无论是第一种吃法还是第二种吃法,都能找到它快乐的理由,这主要在于你看事物的角度和方法,就如一片阳光,你看的角度不同,你可以看到它的阴影,也可以看到它的明亮。
“人们之所以不快乐,因为他们追求的不是快乐,而是比别人更快乐;人们之所以不幸福,因为他们追求的不是幸福,而是比别人更幸福。其实,快乐就在每个人身上,不用攀比,想乐就乐。”孟国泰先生如是说。
虽然每个人的性格、爱好和情趣各不相同,每个人的生活习惯和生活环境也各不相同,但只要我们遵照“从个体出发新教育”之“价值理念”,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幸福的方向,找到自己快乐的理由,实现“让不同的人成为快乐幸福的人”!

黄小平简介
江西新余人,被网络和报刊称为“中国小品文大王”,创作小品文万余篇。已出版文集12部,发表、转载文章8000多篇次,作品被100多种文选文集选录,不少作品选录中小学语文课外读本和中小学语文试卷阅读分析及作文素材。多篇作品选录全国语文教材。为《读者》《青年文摘》《意林》等报刊签约作家。
责编:铁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