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切怀念薛永恒先生
作者:陈希文
题记:薛永恒先生是我晚年莫逆之交的文友,亦是良师益友。他曾为全国师德标兵,陕西省劳模,省先进教育工作者,咸阳市优秀党务工作者。退休前任咸阳市职业技术学院常务院長,退休后又任咸阳市关工委副主任等职。薛先生多年从教,才学八斗,聪慧过人,功绩卓著,高风亮节,堪为教育界之楷模,社会公众之人杰。
2017年3月,薛先生来家送他的新作《岁月如歌》诗集,我读后写了《一部闪耀着人性光辉的力作》,先后被《陕西广播电视报》《咸阳日报》《西北文学》等全文刊发。这篇文章虽是读诗集的感悟,但更重要的是通过文章,让读者看到了薛先生毕生奋斗不息、光显辉煌的人生。
薛先生已离我们而去多年了。他的过早离世,让人们难过,我甚为惋惜。我发自心底的呼唤,天妒英才,阴阳不公,为何好人一生难得护佑,英年早逝?今天,重温当年感悟,缅怀先生风范,依然历历在目。借《世界文学》广阔平台,将薛先生靓丽人生再现与世,以示追念。
一部闪耀着人性光辉的力作
一一薛永恒先生诗集《岁月如歌》读后
2017年4月的一天,原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常务院長薛永恒先生来到我家,听说我腿有疾患做了手术,这亲切的看望让我甚是欣慰,郁闷的心绪轻松了大半。见他满面红光,精神矍铄,快人快语,铿锵有力,总洋溢着一股蓬勃向上的昂扬之气和幽默风趣的哲人风范。这不减当年的锐气,让我感佩。临别时他送我新作《岁月如歌》,让我闲暇之余慢慢品味。
初结识薛先生,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事。那时,我任乾县县委宣传部部长兼县文明办主任,薛是从杨凌区教育局长任上调乾县师范学校,任党委书记兼校长的。当时,乾师藏族学生动乱,突发打、砸、抢恶性事件,惊动了国家教委。薛是受任于动乱之际的。面对混乱不堪、满目疮痍的校园环境,他大刀阔斧集中整治,学校很快就恢复了正常秩序。经过数年辛勤耕耘,拥有2700名学生的乾师已在全省中等师范学校排名第一,成为师范学校推广的范夲。学校继续向更高目标迈进。在创建文明示范学校活动中,我受邀多次带领文明办工作人员到校检查验收。每次到校,检查组成員都被优美的校园环境、军事化的学生公寓管理、井然有序的教学活动、良好的教风学风所感动。与其说我们是到校检查,倒不如说是来校观赏、学习更贴切。创建活动让我和薛校长有了较多的接触。记得我们毎到一处,他总是陪同到场,如数家珍、滔滔不绝地介绍令我感动。可见他对工作熟烂于心。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高超的治校才能让我刮目。后来,当我们把省市文明学校标兵的金牌授予学校时,薛校长谦诚地说,学校创建文明活动距上级要求还有差距,还要继续努力。
2003年底,乾师、彬师、仪农、体校四校合一,成立了咸阳职业技术学院。薛被任命为职院党政主要负责人,法人代表。新的岗位为其提供了施展才华的新天地。不几年工夫,渭河南岸一座座拔地而起的职院大楼引人注目,这是咸阳历史上第一所高等学府。如今,职院毕业生就业率高,已受到四面八方莘莘学子的青睐。可见,“是金字总会发光的”。薛院长就是教育战线一颗闪闪发光的金星。
2008年,薛到龄退居二线,惜别了他四十多年为之奋斗的教育战线,接着又被聘为市关工委思想道德宣讲团成员、理论研究员,市长颁发授予他全市“关爱大使”荣誉称号。恰巧,我退二线后也任永寿县关工委主任。关爱事业又让我俩成为知音,有幸探讨交流关工工作。近几年来,县区和市直单位纷纷邀请薛先生去做专题报告,我也不会放过机会,曾多次邀请其去永寿为广大青少年宣讲。他渊博的学识丶先进的理念、精彩的演讲已在广大师生中引起了強烈反响,学者、导师、“关爱大使”的风范,也在人们心目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我和薛先生有缘,还在于我俩都有共同喜好文学的文缘。多年来,他辛勤耕耘,笔耕不辍,见诸报刊的文学作品连篇累牍。2008年,他编著的《耕耘》第一辑付梓问世,令世人关注。这次赠予我的《岁月如歌》为《耕耘》第二辑。说明他有一定的写作实力,也奠定了在文坛其显赫的地位。反复诵读《岁月如歌》,感觉数百篇诗歌多为上乘佳作,字字珠玑,激情飞扬,活力四射。触动我心灵的感悟主要有三:
其一,《岁月如歌》是一部高亢激越的人间正气歌。正如作者在《跋》中写道,诗集的主旋律始终是积极向上的,“不论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还是今天的作品,都展现一种气势,昂扬向上;展现一种气概,讴歌时代。”弘扬人间正气,倾情传播正能量,是贯穿诗集的灵魂。首先表现在作者爱党爱国的情怀上。七十年代初他刚工作,迎来了建党50周年,他创作的一首《万岁,伟大的党》,在社会上引起轰动。这首诗从回顾党半个世纪艰苦卓绝的奋斗史,饱含深情地歌颂了党的丰功伟绩,向世人宣示了终生跟党走,继续新长征的坚定信念。可见作者年轻时就将个人命运与党和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一生献给党,效力国家和社会,这是作者的人生目标和追求。
薛先生政治理念崇高,但他更看重怎样践行人生目标。他冷静观察社会,直面人生睿智思考问题。围绕怎样看待人生、人应当怎样活着、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个命题,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一一作了回应。
人生应当有梦想。有了梦想,前行才会有目标。他在《热爱生命》中写道,“我出生在一个小乡村,天地间走来小小的我,放飞梦想,逐愿更广阔的天地;我愿做一只小蜜蜂,酿出人间最甜的蜜。”梦想崇高,奠定了他做人的根基。数十年的奋斗,是他实现梦想的见证。且看他在巜笑看江河万古流》中感叹道,“岁月悠悠近六十,走过春夏与秋冬;年轻气势多有梦,青年立志弄潮头;三十冷眼看世界,四十不惑称大雄;蹉跎岁月知天命,笑看江河万古流。”作者为自己设计了人生蓝图,一生都在为实现蓝图奋斗着。这壮丽的人生画卷,是作者花甲之年的人生回首。充分展示了他阳光、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值得喝采!值得赞叹!
人生应当怎样度过?作者在《珍惜》中告诫人们:“一天很短,短得来不及拥抱清晨,就已经手握黄昏。一年很短,短得来不及品味初春,就要打点秋霜。一生很短,短得来不及享用美好年华,就已是暮阳至归。人生总是经过的太快,领悟的太晚,时而悔恨。”作者这种珍惜时光的见解是独到的。一生惜时如金,惜时如命。在位时,总是日夜拼命的工作。退位后,继续和时间赛跑,每天的日程也是安排得满满的。他多次对我说过,一天忙忙碌碌,总有事干,这样的生活充实,有意义,人生才不会虚度。这不由使我想起了和退休的好多同事聊天,多数人周日复始的过着“两㸔一打”(看电视、看孙子、打麻将)的消闲生话,像薛先生这样经常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公为天下的人数不多。反省晚年的人生,薛先生为我们树立了标杆。
怎样活出精彩的人生?作者在《拥抱2016》中写道:“真情面对人生,没有人关注也要成长,没有人鼓掌也要飞翔,没有人欣赏也要芬芳,没有人理解也要坦荡。”走自已的路,活出真实、自然、精彩的人生,这就是作者积极倡导的人生。尤为让我感动的是,作者在《为自已喝彩》中写道“坦然面对人生,放飞压抑的心情,把生命的黄昏激活”,“为自已喝彩,为自已的人生放声高歌。”这就是人生的一种自信。人一旦有了自信,就不会看轻自己,就会信心百倍,朝着人生目标不懈努力。作者倡导的增强自信的人生观,坦然快乐的生活观,活出精彩人生的价值观,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其二,《岁月如歌》彰显天下大爱,展示人间真爱,是一部旋律美妙、悦耳动听爱的交响曲。诗集在爱党爱国的大前提下,多个篇目都涉及爱事业、爱生活、爱家乡、爱亲人、爱生命诸多内容。
爱事业。作者大学毕业后献身教育,当过教师、校长、县区教育局长。其间,还任过乡党委书记、区科委主任等职。后又在中等师范学校、职院任过党委书记、校长、常务院长。观其经历,𣎴论从事哪个岗位,总是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成一行。宝鸡农校任教时,身居十平米陋室,清灯薄禄,但他忠诚教育一颗火热的心倾情付出。他教的科目在全省统考中双双夺魁,十所农业中专学校成绩排名第一。八十年代初,历史选择他在乡党委书记岗位上负起一方责任。三年里,他骑自行车踏遍全乡四万多亩土地。筑路、修渠、打井、种树、办企业,深受致富农民的拥戴。一九八七年秋,他在杨陵区教育局班子出问题的关键时刻走马上任。六年里,废寝忘食,竭力尽责,实现了全市第一家全面实施六年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高考升学率四次蝉联全市第一,评为省、市职教工作先进集体。一九九三年组织又一次召唤,他不顾前景险恶赴乾师任职,大胆改革,开拓创新,由乱到治,使久负盛名的乾师走出低谷,成为全省中等师范学校学习的样板。人生忠于事业,事业成就人生。他超人的智慧,卓越的领导才能,突出的贡献赢得了各级组织的褒奖。
爱生活。作者在《生活放歌》中指出:“生活充满艰辛,需要付出;生活是追求光明、追寻生命,是创造人生。”“生活是真、是善、是美,需要真诚,坦荡磊落,快快活活。”作者对生活的面面观揭示了生活的夲真。《歌唱生活》篇中,作者早晨站在居家的阳台上看景,触景生情,随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以亲身的感受热情地赞美生活,歌唱生活。并提示人们“让心静下来,经得起灯红酒绿的诱惑,抛开功名利禄的吸引,卸下心灵的包袱,尽情欣赏大自然的朝晖夕露,阅尽人间风景,享受生活,享受人生。”这种真实、坦然、豁达、美妙的生活不正是当代人所需要的吗?
爱家乡,爱亲情。作者一生游览了袓国好多的名山大川,见多识广。令我关注的是,他每到一处,总是细心观察,善于思考,勤于动笔,及时、真实、形象、生动地再现了当地的秀丽风光、人文景观、民俗风情和灿烂文化。读大量的山水诗篇,似同身临其境,给人一种精美的艺术欣赏和高雅的精神享受。要提及的是,不论作者外出身在何处,总有一种关爱思乡之情难以忘却。因为他深深地眷恋着生他养他的这块黄土地,时刻没有忘记抚养他成人的家乡父老、亲朋故旧。《家乡的漆水河》《故乡的皂角树》,通过儿时的回忆,充分表达了浓浓的思乡之情。《怀念毌亲》,对母亲英年早逝的无尽思念让人泪目。《那一年》《对不起》等6首都是写给妻子的篇目。通过夫妻生活含辛茹苦几个小片段的回忆,真实地再现了那个凄凉困苦的年代,恳切地颂扬了妻子的勤劳、善良、淳朴、宽容的美德。“糟糠之妻金不换,”字里行间寄托着丈夫对妻子的一派深情。人所共知,薛先生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夫妻和睦,儿孙仁效,生活其乐融融。其所以如此,这与他首先是一个富有爱心和责任心的好丈夫丶好父亲、好爷爷直接相关。不过,亲情之爱仅是他奉献天下大爱的一个缩影。且看,《您没有离去》,是对已故老师的追思。近半个世纪的教学生涯,师生风雨同舟,相濡以沫,老师高尚的人格,书写了一个大大的“人”字,一直砥砺作者前行。薛先生是咸阳市“关爱大使”,名至实归。他在《再出征》中表白,“忠诚教育四十秋,马未卸安人未走。关心教育下一代,身披战袍再出征。”诵读到此,我为他不辞辛苦,倾情关爱事业所感动,似乎听到了他为孩子们做报告时那洪钟般的声音在耳畔回响,看到了他奔波在乡下贫困孩子、留守儿童家中的身影。
其三,《岁月如歌》真实、通俗、易懂,是作者发自心灵深处流淌的歌。真实,即思想真实,情感真实,生活真实。没有浮华词藻装饰的虚情假意,文字自心灵深处流出,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痕迹。通俗,没有生僻的词字,没有深奥的典故、意蕴、含蓄,不拘格律,悠然可诵。易懂,诗歌大多用生活中的语言,平实、真切、自然、顺口,平中见奇,富含哲理。或展示一种境界,或抒发一种情感,或告诉一个道理,或给人一个提示。读了让人明明白白。不像有些诗文咬文嚼字,艰涩难懂,抽象概括。不知所云。历来古典格律诗,要求按一定的格式和韵律写成。其中字的平仄、押韵、句式的对仗、对偶都有严格要求。诵读《岁月如歌》,觉得顺口、可读,酣畅、爽快,并有一定的节奏感,结构丶格式行文富于变化,句式随表情达意的需要可长可短,不受局限。这种新的自由体诗是薛先生的成功创造。不妨让我们品味诗集中的有关片段。如巜笑哈哈》:“放学回家蹦蹦跳跳,突喊腹疼不能伸腰。奶奶背着去看医生。放个大屁病就好了。”语言随意,通俗有趣,读了让人印象深刻。可见,作者在诗歌创作中无拘无束,心想什么就写什么,抒发感情,真实自然,富有情趣。
《岁月如歌》涉猎广泛,内涵丰富,写人生,写社会,写生活,写游记,写亲情友情。这些归结起来都是围绕“人”在作文章。作者一生追求正气的人生,高尚的人生,阳光的人生,快乐的人生,真实的人生。笔下这些具体、形象、生动的人生百态,升华到精神层面就是人性的诸多表现。作者大力宣扬人性之美,用他辉煌精彩的人生,为我们树立了一个高大完美的立体人的形象。今天,我们再次怀念他,仅以此文表示对他的追思。

作者简介:
陈希文,陕西乾县人。大学本科,高级政工师,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員,咸阳市职工作家协会顾问。一生务过农,当过铁路工人,从事党政工作四十三年。曾先后任过乾县团县委书记,乡镇长,党委书记,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县委宣传部长。后又调任永寿县委常委,纪委书记,县委副书记,县人大主任等职。多年的职场生涯养成了酷爱学习,勤于思老,务实敬业,笔耕不辍的好习惯。曾出版文论专集《情怀》和纪实文学《驿路心雨》。《品茗幽香》《人到中年》《青出于蓝》是作者花甲年后的散文诗歌专集,真实地记录了退休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和人生感悟,弘扬了主旋律,充满了正能量,对后代人的学习、成长、进歩、做人有一定的励志作用。
“伟大征程杯”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3577621.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