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舞胶乡大舞台, 东阿振兴“她”舞采
王玉强(济南) “一个口哨,一条微信,姊妹们到少岱山广场集合了”,每到天黑孟菊平老师就带领着舞蹈队在少岱山广场排练。今年56岁的孟菊平是黑山建材公司的后勤主管,也是少岱山舞蹈队和东阿骏马健身协会的会长,她靠着“舞衫回袖春风,歌扇当窗秋月”这一格言把“心宽台广”、“舞德双馨”、“交友悦动”深深地烙在阿胶之乡民间艺术品牌上。孟菊平自幼爱好舞蹈、表演,凭借着对舞蹈那燃烧着的挚爱,在1999年国庆50周年时召集在东阿镇农机厂干活的10多个姐妹闲暇之余“跳出心情舞出人生”。而今物换星移,她和她的舞友们经霜历雨,也已经成为东阿大地上最具活力的、最具时代感的、最有韵味的“夕阳红” 舞蹈队。
在东阿镇,民间舞者如松柳,比比皆是,而真正称得上“乡村舞台擘匠”的唯有孟菊平。她对于扇子舞、彩绸舞、民族舞、裙装舞、秧歌舞等舞种既擅长又精通,每次彩排和演练,她都要求队员献有精益求精的舞蹈动作和昂扬向上的精气神,从而使具有东阿风土情味的舞蹈传递出生逢盛世的喜乐安康及爱我中华的精神力量。她的舞蹈队从一片天地到绽放四邻五乡,她不断感染着一个个周围的人,用热爱点燃热爱,用快乐传递快乐。2019年在她的组织领导下,少岱山舞蹈队正式成型。26人的队伍虽然年龄职业各异,但动作却干脆利落、整齐划一,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孟菊平的严格要求和耐心指导。从肢体动作表达到面目表情展现,她都手把手、一对一地指导大家的手势、步伐、动作、扇面的翻转、扇绸的摆动,让队员系统性的掌握动作要领和队容队形。
唐朝大诗人杜甫的名句“耀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形容裙舞《盛世中华》最逼真仰慕,李太玄的名句“舞势随风散复收,歌声似磐韵还幽”来形容秧歌袍舞串烧也成就了印象东阿,白居易的名句“弦鼓一声双袖举,回雪飘摇转蓬舞”更是把响扇舞《国家》的家国情怀注入进了每个观赏者的心间,对于这位基层文艺带头人的所做所绩可以堪称是一线的“送文艺者”和“种文艺者”。近些年,在村舞争霸赛、一年一村一场戏、“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中国传统节日现场、东阿镇各项文体活动节庆中,少岱山舞蹈队都十分的积极踊跃,通过舞蹈将欢歌笑语送到居民身边、将经济发展传到新闻浪尖、将东阿振兴推向五湖四海。让文艺“沉”到田间地头、福感“伏”到心海意园,她点火了群众的夜生活,引靓了“山东手造”和地方特产大舞台,让东阿的群众感受到了城乡文明的巨变。跟着熟悉的歌声、踏着优美的舞姿、循着酷靓的光景,老百姓眼见她带领着队伍从社区展演一路走到了县市选拔比赛,孟菊平的付出和努力证明了东阿文艺大放异彩。
文化展演既是她的“诗和远方”,还是文艺扎根基层的媒介,更是艺术传承的动力和支撑,让文艺之花开遍东阿红遍山东就是她持之以恒的追求。2022年她加入了少岱山文化传媒公司和平阴县户外运动协会,并组建东阿镇的文化志愿服务队,定期到衙前、东门、少岱小学、东阿镇中心幼儿园等单位开展舞蹈教习推广活动,吸纳各阶层爱好者,协助组建不同级别的文艺演绎核心。在她的积极调动下,东阿镇的文化活动热情高涨。夜晚的广场、校园的体育场、无行人的十字路口,广场舞和秧歌舞的音乐此起彼伏,春风冬雪总伴随着她的舞蹈风靡大街小巷。
“舞蹈‘瘦身’、家居‘减负’”,忙而不厌、余热辉情。一场场精彩的文艺演出、一次次热情洋溢的现场教学,在丰富了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将社会正能量在东阿大地潜移默化地播撒传递。如今孟菊平依旧靠一个口哨奔走在乡村文化振兴一线,把舞蹈内容穿插进东阿特色、农耕文化、非遗技艺,将传统舞蹈融入现代舞艺,生动展现东阿大地色彩分明的喜人变化以及广大农民群众昂扬的精神风貌;孟菊平借助国家大力实施非遗人才“薪火传承”工程,她举起了“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的大旗,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培训,吸引更多年轻人学习保护传承非遗文化。“歌声唱城乡,激情在飞扬,音符伴梦想、东阿更辉煌,你我手拉手,和谐谱华章……”在平阴县村舞争霸赛中、在全县群众的赏阅中、在民间才艺争赛中,她尽情歌舞演艺,展现着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姿态,诉说着东阿振兴之史的众望众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