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的光景之七
李炳锋
日月盈昃,春秋过往。在茫茫的宇宙间,在不尽的时空里,一切短暂的驻守都是永久的别离,唯有大自然的变化是周而复始、亘古不变的。春夏秋冬,四季冷暖,怀着一颗静谧的心匍匐于大地之上,真真切切地感受一点一滴的变化,你就会从泥土的深处体味到一草一木都有真情,一山一水皆富诗意。日子一天天接踵而至,看穿岁月更迭,心中就会升腾起一首古老的歌——每天都是一个跳动的音符,每月都是一组变幻的节奏,四季就都在歌里了。出于对大自然的敬畏,对劳动者的崇敬,本人以农历的每个月为节点,以每个月最有代表性的物象为主题,写出了讴歌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劳动之美的十二篇感怀,串起来就成了一年的光景。

七月的流火
七月,北方的七月。这个时节是由火构成的,这个时节称之为伏天。在这个火一样的时节里,与火热伴生的还有湿气,湿气给伏天添了一份堵,就像熊熊烈火里夹杂的浓烟,热且闷,肆无忌惮外还多了几分阴险,使人有说不出的难耐。所以人们赋予这段时光一个无可奈何的名字——酷暑。
在这个时节里,所有的热都是围绕着如火如荼的阳光展开的。此时的太阳不知从哪里借来了这么多的能量,由火热渐至毒辣起来,从天上疯了似地烤下,使大地成为蒸笼,没了早晚的温差,没了凉热的变化,烤得风儿蔫了,河流呆了,花草耷拉了脑袋,烤得人们汗水从头顶流到脚底……甚至人躺在马路上瞬间肉就熟啦。
农人最知道伏天的厉害,但此时又是庄稼疯长需要锄草的时候,他们不得不改变外出劳作的时间和节奏,利用清晨或傍晚稍稍清凉的时候踏进田地,打理同样被蒸烤的庄稼。尽管这样,他们的脸上背上还是会流淌着一条条汗溪。这时的农人,无论男女,肩上都会搭一条早已失去本色的黑乎乎的毛巾,不断地擦去身上的汗水,但刚刚擦掉旧汗新汗又汩汩地冒出来了。此时的男人们干脆脱掉上衣,光着膀子劳作休憩,出来进去到处晃悠,人人都一样,谁也不笑话谁,这是千百年流传下来应对伏天的最佳选择。晒上一个伏天的膀子,与大地同色,在田间串行,与天地浑为一体。女人们尤其是结婚生子的女人,穿衣也是简洁明快的,只用薄薄的一层罩住身体,两只大大的水汪汪的乳房在衣服里边晃来荡去,就像两只不安分的兔子。她们这样做,一来为了防热,二来可以随时随地奶喂孩子。方便是第一位的,美观是第二位的,这是农家妇女劳作和对生命传承的真实体验。无论男人女人,他们会提醒自己的孩子,伏天的晌午是不能下河的,因为天上一个太阳,水里还有一个太阳,越在水里泡会越热。提醒归提醒,吓唬归吓唬,孩子们是不听这一套的,伏天的河水最温和,伏天的河水最旺盛,下河是不二的选择。
在七月如火的骄阳下,最兴奋的莫过于田地里的庄稼了,这是它们最得意的季节,此时能听到它们窸窣拔节生长的声音,一个昼夜就可以蹿出很高的个儿。那些麦收后还小不点的玉米、高粱、大豆、水稻等青棵,转眼之间就由干瘪瘦弱的幼童跨越到充满活力的青春期,肤色也由清新的淡绿变成了健壮的墨绿。牛羊也到了一年中最美的时光,既到了农闲时节,茂盛的草儿又令它们吃不愁喝不愁,大地任它们纵横驰骋、任意撒欢,它们的心情格外欢畅,它们的身上膘肥毛亮。还有那没完没了欢唱的知了,它们高亢的歌声,永远是夏伏天最鲜明的标签。

城里人更是害怕七月流火般骄阳的,他们想方设法躲避着。富足的城里人总是携子带妻,出了空调房迅速地钻进同样有着空调的轿车里,出了轿车再走进空调房,一天到晚把与阳光打交道的机率降到最低,偶尔外出散步也是趁太阳还未露头或等夕阳落山之后。不坐轿车外出的女人,为防阳光的曝晒,要么手里打一把遮光伞,要么头戴一顶法国贵妇人式的麻姑帽,要么手臂上套上白色的套袖,要么沿着街道建筑物的阴影行走,避阳光如寇雠,护皮肤如神圣。城里的老年人自然是不太在乎这些的,他们已到了返璞归真的年龄,懂得了阳光是好东西,所以他们会借助早晚的时光涌进公园或到街头巷尾接受阳光的沐浴。
一旦七月到来,还有一帮有钱的城里人跑掉了,跑到了海边或高原,他们有一个美妙的名字——候鸟。他们自认为是城里最荣耀最风光的人,要钱有钱,要闲得闲,他们会在亲友打来的电话里大声地吼:“我在哪里哪里来着,等出了伏回去再说……”等秋风送来清凉的时候,他们就飞了回来,回到注满亲情和友情的城市。他们用金钱和实力上演着一部部“冬到海南,夏到海边高原”的神话。
而那些在马路边劳动的城市边缘人是没办法也没能力讲究的,他们本身就来自于乡下,有着土地般的质朴。他们依然保持着农人的习惯,肩膀上也搭着一条毛巾,只是毛巾比在家乡时要干净许多。他们有的清扫马路,有的专搞绿化,有的现身于建筑工地。无论是干什么,个个脸是黑的,胳膊是黑的,黑的如同灰炭、如同枯树老枝一般,他们背上常常有一个大大的饼,这是阳光当笔汗水当墨勾画出的图案,是七月流火的写意。
七月的骄阳下,无论城乡的树都会变得无精打采。它们已被强烈的阳光驯服,成了阳光的奴仆。仰望刺眼的阳光,就会发现七月的天空有时是灰白的,是一幅不讲道理的白,一团团云彩在天上移动着,如远古的时光一样缓慢地飘移,有几只高飞的鸟儿在天空中搅着,总想把云搅匀吧,搅着搅着雨就下来了。七月的雨或激越喧嚣或轻描淡写,只是都没有常性,如梦一般的短暂,雨一停,阳光立即就会复出。雨后的天气就像“还乡团”反攻倒算,会更湿热,是弥漫蒸腾的热,是没头没尾的闷热,像有无数条虫子在身上在心里爬上爬下。
在天下所有的人群中,中医大夫是最喜欢这火热的七月的。中医讲究冬病夏治。很多病尤其是冬天落下的病都等待着伏天的到来。伏天一到,大夫们就会招来自己的老病号,用膏药、艾灸、热敷等办法,把病人身体内郁积的毒素湿气通过淋漓的大汗排出来,什么腿伤、腰伤、扭伤、硬伤,就会在伏天的煎熬中,在七月的炼狱中抽丝般退去的。求医去病,离不开七月的火热熏蒸。从这一点看,七月——岂不是上帝的恩赐?
七月,流火的七月,一天天在默默忍受承受中慢慢度过,慢慢地体验生命的滋味,慢慢地感受万物的蓬勃。

李炳锋先生简介
李炳锋,笔名:金后子, 1962年3月生。国家二级巡视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山东诗人书画院副院长,济南周三读书会创始人兼会长。
著有《日月清音》《一年的光景》《大地的苍茫》《回望天涯》《一眼望不到边》等九部散文集和《在天地间奔跑》《挤掉生活的水分》诗集。2014年,散文《红旗渠畔的沉思》获首届齐鲁散文奖;2018年,散文集《大地的苍茫》获第八届冰心散文奖;2023年,散文《龙鼎滨水公园侧记》及书法作品被镌刻于龙鼎滨水公园。散文诗歌散见各类报刊。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