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的别名与雅称蕴含的文化寓意
林占东
小暑是一年四季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十一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五个节气。《说文》曰:“暑,热也。”。《群芳谱》言:“暑气至此尚未极也。”故曰“小暑”。此时天气特点是:暑近湿如蒸,热近燥如烘。小暑虽然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节,但紧接着就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大暑,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民间还有“冷在三九,热在中伏”之说,可见小暑大暑,将逐渐成为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我国古代将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意思是说:小暑一候时,大地上不再有一丝凉风,所有的风中都携带着热浪;小暑二候时由于天气炎热,蟋蟀离开田野,到庭院墙角下来躲避暑热;三候时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但小暑并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间,因为紧随其后还有大暑。
小暑的别名有出梅、入伏等。
(1)出梅即梅雨结束。梅雨是指每年公历6月上旬至7月中旬,在我国湖北宜昌以东28°-34°N之间的江淮流域出现的连续阴雨天气,由于此时正值江南梅子黄熟季节,所以称为 “梅雨”。又因为此时空气湿度大,温度高,百物极易受潮霉烂,因而又有“霉雨”之称。小暑之所以被称为出梅,是因为小暑时节恰逢梅雨结束。宋代诗人赵师秀的《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诗意是:梅雨时节,家家户户都被烟雨笼罩着,池塘周边,草色青青,处处传来阵阵的蛙鸣。已经过了午夜,可约好的客人还未来,我百无聊赖地轻轻敲着桌上棋子,看着燃烧的灯花在一朵一朵落下。前两句表现得很清闲很惬意,后两句又变得很无聊很无奈。既描绘了梅雨时节的天气特征和物候变化,又表现了午夜时刻的寂寞孤独和万般无奈。
(2)入伏即进入伏天。说明伏天先来说一下数伏:数伏说的是北方地区开始进入夏天最炎热的时候,一般是从夏至第三个庚日开始算起,每十天为一伏,共三伏,所以数伏天又叫三伏天。由于立秋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开始,所以中伏有的年份是十天,有的年份是二十天。小暑的别名又叫入伏,是因为到了小暑前后,也开始入伏、数伏。以后随之而来的是盛夏时节的高温时期。唐代诗人杜荀鹤有诗《夏日题悟空上人院》“三伏闭门披一衲,兼无松竹荫房廊。安禅不必须山水,灭得心中火自凉。”诗意是:三伏酷暑天里,高僧披着袈裟,端庄正坐打禅。禅房暴露在旷野中,没有松树竹林遮盖房廊。深入禅定并不要靠清凉的名山胜水。灭掉心头的欲火自然会心静自然凉。这首诗表现了三伏天的炎热无比,更表达了诗人对禅境的感悟和对悟空上人修禅境界的赞颂。
小暑的雅称有溽暑、熏风月、伏日等。
(1)溽暑:夏季进入小暑时节,气温迅速升高,湿气骤然加重,因此小暑被称为“溽暑”。西晋诗人傅玄有《杂诗》“朱明运将极,溽暑昼夜兴。裁动四支废,举身若山陵。珠汗洽玉体,呼吸气郁蒸。尘垢自成泥,素粉随手凝。”为证,这是描写溽暑人们感受最形象的一首诗。
(2)薰风月:夏季进入小暑时节,南风、东南风盛行,带来了温暖湿润的气候,因此小暑这半个月也有“薰风月”的雅称。有唐代诗人元稹的《小暑六月节》“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为证。它描写了溽暑节气天气(风、雨、雷)的变化、植物(竹、绿苔)的变化以及鸟类昆虫(鹰鹯、蟋蟀)等的变化。
(3)伏日:小暑节气虽然处于初伏,但确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潮湿、闷热的时段,故有“伏日”之称。宋代诗人张镃有诗《伏日》“未晓雨先骤,过朝风更鲜。谁知初伏日,全是早秋天。洗盏尝新酒,临池摘嫩莲。平生丘壑意,不受暑寒迁。”诗意是:天色还没有亮,雨就下得很急,过了早晨,风变得更加清新宜人。谁也没料到初伏这一天,虽然是夏天但天气却像早秋一样凉爽宜人。在初伏日这一天,“我”清洗了酒杯,品尝着新酿的佳酒,并在池边摘取嫩莲,享受着夏日的清新与宁静。我一生有着远大的理想,是不会受到寒暑变化影响的。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一生向往自然,不为暑热寒凉所动,体现了诗人一种超然物外、清新洒脱的生活态度。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描写和细致的动作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初伏自然景象的真实感受和对生活的达观态度。
在南方地区,古代小暑之日民间有“食新”的习俗,即在小暑当天尝新米。农民们将新收割的稻谷碾成米以后,做好饭供奉五谷大神和祭祀列祖列宗,然后人人吃新饭、尝新酒等,以示庆祝丰收;在北方地区,流传着“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习俗,所以人们有着头伏吃饺子的传统,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且饺子的外形像元宝,有“元宝藏福”的意思,吃饺子象征着福气满满。
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有着对生活的美好期望,所以各个节日、各个节气都有独特的饮食习惯、独特的风俗活动,表达着他们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些习俗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深厚底蕴,也反映了人们对自然规律的敬畏尊重、对健康养生的研究探索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奋斗。
2024.07.03
作者简介:林占东,内蒙赤峰人,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对文学历史哲学及国学经典稍有偏爱,不时写一点文字,来抒发内心感受。先后在《文苑》《田园》《山河》等纸质报刊和《中国诗歌文学精品》《作家美文》《锡伯河文学》《凤凰城文学》《作家》《红豆原创文学》《世界文学传媒》等公众号平台以及深圳头条、广州头条、北京头条上发表散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