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蜀水乡三道堰
左显成(都江堰)
三道堰水乡之地,历史之悠久,古蜀之地。其得名也,为古望帝和从帝在治水期间,柏条河用竹篓截水做堰三道,相距很近的堰头导水灌田得名。这一座具有一千多年历史的川西古老小镇,又在历史上有水陆码头,舟船竹筏航运商贸之地,繁华也,从古遗留川西建筑物,今日欣赏。
我等人6月16日,旅游观光,名不虚传。据了知,柏条河和徐堰河穿越此地,小古镇显得特别耀眼,似与江南水乡比美,船儿竹筏河中穿行,岸边稻谷花香,村落棋布,平原另一种风味。竹与屋不离,竹为竹椅桌凳,箩篼、背篼、箢篼、提篼、筲箕、大酒筒,各种竹子做的饰品,儿童玩具,一有尽有,暇不迎接。做童鞋,端午划龙舟,每年春节十五烧龙灯等。还有特有的川西古建筑物,风火墙,壁画,石刻浮雕,小桥流水,穿街而过,水影,龙舟古物。
河也,地域之灵魂
三道堰两条河徐堰河和柏条河,富有的魅力,各有千秋,不同的韵味,在人们视觉展现。
拿徐堰河来说,它为走马河的下游分支,也是柏条河主要支流之一,亦称斜堰河。“徐堰河很古老,据《成都通史》记载,大禹治水时就用了徐堰(埝)河故道”。从西南流向东北斜穿平原故名。此河原在古导江铺西侧分水,经郫都区(原郫县)石堤堰由毗河至金堂峡。即《禹贡》所载,“岷山导江,东别为沱”的古江沱故道。它于聚源闸起水,经崇义乡走石山侧入郫都区(原郫县)境。一堰四河:石堤堰位于徐堰河下游末端(徐堰河、柏条河交汇之处),上游左为徐堰河,上游右为柏条河,下游右为府河,下游左为毗河,是锦江生态河的起点。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四川总督年羹尧亲自踏勘,在毗河人工开出一段河道,将毗河之水导入螃蟹堰,从此“石堤堰”成为百里府河的源头。也就是郫都区(原郫县)新民场两河水纳柏木河,在郫都区(原郫县)团结乡牛角濠与柏条河相汇合。
徐堰河航运,纤夫拉着商船、竹筏从下游运柑橘和黄糖,海鲜(鱿鱼、墨鱼等)。每个做生意商家都在三道堰设站的库房,到了的货物先存,在雇鸡公车送到各店铺。航运一般从金堂赵家渡装货上船,纤夫拉船“逆水行舟”到郫都。清初开始,随着徐堰河上“拦河作堰”,其航运功渐渐消失,所以货物到了此处受阻拦,当地人称为“鹅项颈”,为了翻过鹅颈子,诞生了一个新名词:称为“翻岗”,即将徐堰河从下游行航运来船的货物卸下,在搬运150米,再将货物装上南侧柏条河的上船继续航行至上游目的地,包括灌县(当今都江堰)。
徐堰河两岸经近一二十年,通过深度生态改造,徐堰河也实现了全流域建设形成了沿线的青春湿地、云桥湿地、泉水湿地、程家船湿地、汉姜湿地等湿地,乡村环境优美,碧水萦绕,草长莺飞的新境象。
有趣的事,徐堰河与柏条河之间建成了全国十大最美乡村青杠树村,它位于三道堰镇徐堰河与柏条河两河之间,辖区面积2.4平方公里。按照“田园综合体”构建理念,青杠树村成功建成环香草湖湿地,供乡村旅游,村内民居青瓦白墙,水清树茂,先后获得中国十大最美乡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基地等诸多荣誉称号,并成功创建国家AAAA级景区,被命名为成都市十大水美乡村示范村,值得悠闲旅游的地方。
双虹桥空中绿道特色,位于三道堰镇程家船村,它的独特在于,平地升空立于徐堰河上,从高空俯瞰,宛如双龙饮水、长虹卧波,故称“双虹桥”,总长近3千米,集生态、环境治理、科普教育,成为成都市首条“空中绿道”,也成为人们休闲地方。
更值得注意的,徐堰河是梁州古江沱的正流,也是成都人民的“生命之河”,成都自来水就有两家,六厂、七厂的取水口就坐落在徐堰河畔,满足城市2119.2万居民生产生活原水供应。
话说柏条河,相传是因两岸柏木成林而得名。《元史·河渠志》记载其位置:柏条河“自三石洞(后称三泊洞)北流,过将军桥,又北过四石洞,折而东流,过襄樊繁入于成都”。
柏条河现今起于都江堰市(原灌县)太平桥(今蒲柏闸)(丁公鱼嘴南测),东偏南流经都江堰市(原灌县)幸福、天马、郫都区(原郫县)唐昌、三道堰等乡(镇)至石堤堰与走马河分支徐堰河相汇合,柏条河即止于此,以下称为毗河。战国末期,秦蜀守李冰在前人治水基础上,引岷江水经宝瓶口分两支流入成都平原,即《史记 》和《 华阳国志》所说的“壅江作棚” ,“穿二江成都之中”。引水总干渠称为内江,岷江正流对应称为外江。西汉时蜀郡守文翁将北支再分为二,引一股入青白江,变为三支分水,即《宋史·河渠志》所说的“疏北流为三”。三支分水宋时分别名“三石洞”、“外应”、“马骑” ,即今之蒲阳河、柏条河、走马河三大干渠。1957年将原来从外江起水的江安河改为从内江分水后,内江水系形成四大干渠。从文献中得知,柏条河是都江堰各干渠中唯一没有修建电站的河道,这真有点怪哉,人们在保护柏条河不受污染,洁净水源淌流了两千多年,唯有记载历史中承担的是漂木和航运的任务,除跨河桥梁、局部河段的卵石浆砌堤岸和几个城镇的临河建筑外,没有其他人工构筑。沿岸林木葱郁,风光秀丽,景色宜人,河堤上多为麻柳、湿地松、杨树等喜湿根系植被,发达利于防洪固堤的乡土树林,是水源保护的一道天然生态屏障。
三道堰就是徐堰河和柏条河相交汇,都江堰灌区一段,承载着历史厚蕴,谱写一个篇章,经过历代的改造,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貌。徐堰河、柏条河两条河流经三道堰镇穿镇而过,依水而建的川西民居,有独特的粉墙黛瓦筑错落有致,再现了传统川西民居丰富多变的造型。如吊脚楼、阅江楼、望江楼、永定桥、永安桥铁吊桥、已建成公路桥未建成的连接两头公路,堰桥、鹊桥,大牌坊、千米水乡文化长廊。显示出三道堰小镇精致川西水乡文化。
徐堰河沿线有罗汉桥、新胜、留驾、先锋、新民、罗家桥等6座水电站依河而建。除了灌溉还有排洪功,也为成都市饮用水源取水河道之一。
三道堰柏条河两岸最为吸引人的地方,从廊道鹊桥到用铁索桥之间的休闲茶官沿河而建街道两边,各种餐馆,火锅店,旅游住客的客栈和旅馆,相继争艳,黄辣丁鱼,在这里俗称苗苗鱼很受人喜欢,来往客人都要品赏。
我们有幸到此一观,永定廊桥为三道堰历史文化传承,粗壮的梁柱,彩虹色古老彩画,显得特别壮观,桥的左岸人行交通要道,右岸文化底蕴文化活动场所,夜幕来临,这里多支舞队跳舞,看起来非常热闹,同时也是青铜龙舟船存放地,一比一龙舟船特别引人瞩目,在这里人们都会在这里留影,与永定桥合影。我和老伴在这里路过,仅留下了桥影和壮观的舞蹈人群,显得特别活跃。
最为有趣的,柏条河在三道堰处都建有到河里下坡道,茶官设在河边,可以到河边洗手,当地人可以到河里洗衣服,洗杂物。淘拖把等等。
亲友相聚
我们和亲友到河边茶馆喝茶,看到一只水鸟下河捉鱼,水流湍急,不一会儿它来到河边,它在岸边接近水面树枝上站着,观察河里鱼和水生物,准备捕捉,一二两米距离人,它也未成飞走,好像要人为它摄影,宣传它的专心做事精神。水鸟来回在岸边树枝走动,寻找捕食的机会,我们离去了,它还在哪里,也没有离开这个地方。
苗苗鱼(黄辣丁),好像是这里特产,多家火锅店都推出苗苗鱼火锅,主要以麻辣为主,自己按人选择苗苗鱼,似吃了苗苗鱼,在喝点酒水就好像不吃米饭了。
亲人在一起,更多是交流,掏出心窝里的话语,谈论人生和培养下一代和孙儿,有人认为对儿孙教育主要看主流,归纳为三项:有的喜欢学文善于交流从政界的;有的喜欢物理化从事科研的;有的喜欢手工艺术,绘画、音乐、舞蹈和其他转业爱好的;这三方面发展应该说都有前途。在于引导,不过于强求,不要指责,要有儿孙自己发展空间,培养活泼开朗能融入社会的人,不要培养忧郁症,自己逃避社会责任自杀式死亡的儿孙。现在儿孙学习负压重,疏导引导很重要,学校家里都要引起注意,不然儿孙不知奇妙的人间蒸发了,那后悔莫及。要达到及时鼓励,又能引导改掉偏差,这是一门新的学科,逢人喜爱,指引道路,心理学教育,儿孙健康成长,在成长中真正找到自我,培养出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现在,我们正处在一个信息化网络时代道路上,一部手机,电话,影视,信息交流发达,游戏满天飞,人人喜爱,在飘茫世界中翱翔,受手机约束,沉迷游戏中丧志,无所事事,有个别深陷其中,难以自拔,按现代说法,心理疏导,摆脱魔爪,走上正途,认知道远。
老年人话题,老年人最好之乐,在于身体。亲人讨论之中,视自己身体,有病就医,治疗康复,也要听医生的,也不听医生的。以内风湿病为例,内风湿病可以治疗,内风湿病出现病痛,及时医治吃药。吃药后,就不痛了。听医生的不能吃食物类以及有磷物质。有磷物质散发,人们做菜中,有磷物质炖汤或煮汤它就分化在汤内,包括猪牛羊肉、鸡以及蔬菜,对这些食品材料最好是红烧,炒都可以。亲人现身说法,他35岁就得了内风湿病,而痛得非常厉害,自己强忍着,没有告诉身边的任何人,连自己最亲密父母、兄弟姐妹包括妻子,自己到医院治病吃了内风湿病的药,病痛就没有了,自己就忌了一些东西不吃,啤酒不喝了。内风湿病就是尿酸高,按医生说,豆类食品不能吃,鱼也不能吃,牛奶也不能喝,主食米饭也只能少吃,真的是这样吗?有个别要忌掉,其他的不要忌掉。为什么呢?所有东西忌掉了,人不吃食物就会饿死。所以,要自己进行养病,该吃食物就吃一点食物,吃饱就是,汤不能喝,所煮的汤蔬菜,鳮牛羊肉的磷物质多数在汤内了。要吃只能红烧,或凉拌。亲人说,我身边的人有很多人,都得过这样病那样病,在自己保养中逐渐好了起来。主要是心情舒畅,少一些烦恼,多一分笑容,你要是能动,走得路就出来走一走,走路快慢,根据自己身体情况而定,一般不少于一个小时。有机会出来旅游,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旅游有个好处不焦购买食品,点自己喜欢吃的食物,清淡为主。也增加了活动量,相互与人交流,心理愉悦,病就会离开你。经过这次谈话交流,有的也有这样病和那样病的,心情顿时愉悦多了,特别是尿酸高的,还有肺部感染的,除了吃药外,心理得到了放松,该吃的食物也开始用在自己身体上,能活动尽量活动,这增加了饥饿感,才有吃食物的欲望。不然在家里坐着,人岁数大了,坐着就出现打瞌睡,长久下去必然就会得病,面临死亡到来。奉劝君人三分饱,能吃就要不能少。能动出门狂街道,开心愉快活到老。老年得病不可怕,治疗三分七分调。开心一笑是良药,欢乐开怀老来俏。
小孙出生九个月的亲人也来到此地,多了几分欢乐。特别可爱小孙,翘起小嘴唇,精灵眼睛,特别逗人喜爱,他更喜欢爷爷。爷爷抱到他不哭闹,其他人抱他,包括奶奶外婆抱他,他都不愿离开爷爷,爷爷抱着他,经常用各种方式逗他,他妈骑自行车来,看见了也没有离开爷爷。爷爷没有在,有时还要用目光寻找。小孩有一个好处,就是不吵闹,哭声很短。特别逗人喜爱,晚饭后他们带着小孩回家了。
旅程观光
夜晚踏着晚风,我们从慧里出发,往柏条河上游走,穿过永定桥,沿着河边走,茶官,路道,看见一位清理岸边垃圾的男清洁工站在河里,穿着水作服手拿铁扒扒,在河边朝河里扒浮在水面上的垃圾,为的是让垃圾飘浮在一定范围内清理上岸进行处理。
徐堰河以及柏条河是成都饮水的水源,解决水污染是头等大事,保证水源洁净,是都江堰灌区重大责任。三道堰人民也重视这一点,引水之源,灌区很多地方都饮用,就包括我们老家资中县龙结镇芦花村,以及更下游,也在用都江堰灌区水,岷江母亲河也。
夜晚也没挡住我们去路,我们不知不觉就来到桥头夜市,各种商品都有卖,转过弯就到了廊道鹊桥,在返回左岸,沿河而下,很快就到了驻地慧里,也是晚上九点过了,一天游览度过美美一天。
三道堰最为直观徐堰河、柏条河,还有由河引生出来的各大湿地公园,农家乐遍及乡村,地里水沟旁,二十厘米宽的地方,农民也种上蔬菜,四季豆,豇豆和叶子菜,乡村乐,乐心开怀。
我们看见一处湿地荷塘。这里的荷塘都离观光走廊道路较远,现在是仲夏,荷花大多数都谢掉花了,开始生长莲蓬米了,却有少数荷花还绽放着资深百态艳丽,要退去荷花也要争艳,留住这美好时光,诱人们观赏。
就如:荷叶莲花水波浪,拱桥圆月映倒影。槐湖岸边树差天,一位舟翁捞草净。
2024年7月3日星期三都江堰整理
作者:
左显成(1947.6— ),男,资中县人。1964年参加水电建筑施工,1978年天津大学土木建筑地下建筑毕业,在水电十局教授级高工退休职工,现都江堰市作家协会会员,《西南作家》杂志签约作家,玉垒《老年文学》副主编。自费出版有长篇小说《我要成家》,《浓浓校园情》《花蕊夫人》业已完成长篇小说《大山深情》等作品。还写有诗歌和散文作品,发表在《西南作家》杂志、《中国诗歌网》、《人民网社区论坛》、《当代文学艺术网》、《四川文学网》、《麻辣社区四川论坛》、《美篇》。我编著的《人民心中毛泽东》。
通联:都江堰市外北街408号, 邮编:611830. 电话18200569415,电话微信。QQ号5935059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