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粗心遮望眼》
游峰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在这阳光如金、微风似绸的日子里,孙子的期中考试成绩宛如一幅徐徐铺展的画卷跃入眼帘。数学 99 分,语文 100 分,初闻此讯,那瞬间的喜悦恰似春风拂过心湖,泛起层层欢乐的涟漪。
然而,当目光定格在那道 1000 克与 1200 克 - 20 克的比较题时,心中犹如掀起惊涛骇浪,久久难以平息。孙子哟孙子,如此一目了然的“<”号,你竟粗心地填成了“=”号,这一分的丢失恰似璀璨明珠上的一粒微瑕,令人痛心疾首。要知道,高考中哪怕仅一分之差,名次就可能落后几千甚至上万人。就如同比较“1000 克 与 1200 克 - 20 克”,一个小小的失误,就可能导致完全不同的结果。
考试结束归家,他还志得意满、拍着胸脯保证必然是妥妥的双百,声称早早做完,且反复检查了六遍。可这粗心的小毛病,却像那顽皮狡黠的小精灵,在关键时刻蹦跶出来,打乱了他原本完美无瑕的计划。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这小小的粗心,就如同千里长堤上的蚁穴,看似微不足道,实则隐患重重,稍有疏忽,便可能让我们的努力付诸东流。
且看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在发明电灯的漫漫征途中,历经了成千上万次的实验。每一次实验,他都怀着如朝圣者般的虔诚,对每一个零件、每一道工序都精雕细琢,宛如工匠对待绝世珍宝。正是这份极致的认真,让他成功地找到了那束照亮人类世界的光明灯丝。倘若他在实验过程中稍有粗心,哪怕是对一个细微之处的疏忽,也许电灯的问世就会如暗夜星辰,迟迟难以闪耀。
再瞧我国首位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在研发青蒿素的艰辛之旅中,她和团队对每一次实验数据都视若生命密码,认真记录、剖析,对每一种可能的配方都精心甄别、验证,犹如在茫茫沙漠中寻找那一滴珍贵的清泉。正是这种一丝不苟的态度,让他们最终成功地发现了青蒿素,为全球疟疾防治立下不朽功勋。倘若在研究中稍有粗心,这一伟大的成果或许就会如镜花水月,难以成真。
不仅是这些伟人,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许多因认真而避免粗心、取得好成绩的同学。比如班上的小周同学,他每次做作业都全神贯注,把每一个步骤都写得清晰工整,做完后还会仔细核对,因此他的作业总是正确率极高。还有小梅同学,考试时总是认真审题,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所以他总能在考试中发挥出色。
那么,学生们该如何将粗心这只“小恶魔”彻底驱逐呢?
首先,要有一颗沉稳笃定的心,正所谓“非宁静无以致远”。做题时,心要静若幽谷深潭,不为外界的喧嚣所扰,专注于每一个数字、每一个符号,让思维如潺潺溪流,平稳而精准地流淌。
其次,养成良好的检查习惯至关重要。“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检查犹如大战前的精密布阵,要细致入微、面面俱到,不放过任何一个蛛丝马迹。不仅要检查答案的正确性,还要审视解题的思路是否清晰,方法是否得当。
再者,平日里要多做练习,熟能生巧。就像卖油翁所说:“无他, 但手熟尔。”通过大量的练习,让知识点在心中深深扎根,做题时方能信手拈来,游刃有余。同时,要善于总结错题,从错误中汲取教训,举一反三,避免在同一地方再次跌倒。
最后,要保持认真严谨的态度,“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对待学习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要像对待传世的艺术珍品一样,精心打磨,力求完美无瑕。
相信只要孩子们能够做到这些,粗心这只“小恶魔”必将无处遁形,每个孩子都能在知识的浩瀚星空中自由翱翔,乘风破浪,直挂云帆济沧海!孩子们,粗心只是暂时的阴霾,只要你们坚定信念,勇往直前,未来的辉煌必将属于你们!(2024年7月3日上午11点33分,书于大厅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