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王建群作品
☘️《采桑子·明湖盛夏》二阕
一.
熏风丽日湖光美,
柳茂荷荣。
激赏倾城。
画舫悠悠破浪行。
济南名士难胜数,
文脉传承。
深秀含弘。
八面来风历下亭。
❊ ❊ ❊ ❊ ❊ ❊
二.
明湖六月红荷绚,
美若天仙。
清雅芳颜。
阔别经年拭泪看。
张扬青叶弥如伞,
蛙跳鱼旋。
留恋贪欢。
始信敦颐最爱莲。
❊ ❊ ❊ ❊ ❊ ❊
🌹【吉特赏析】
这两首《采桑子·明湖盛夏》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济南大明湖的盛夏美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深深喜爱和对文化历史的敬仰。第一阕赞美了湖光山色和济南的文化底蕴,通过“柳茂荷荣”、“文脉传承”等词句,传达了作者对济南风光的欣赏和对城市文化的自豪。第二阕则聚焦于六月红荷的绚烂,将荷花比作“天仙”,通过“蛙跳鱼旋”等动态描写,展现了湖面的生机与活力。两阕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画面感,是一首成功的写景抒情之作。
🔸🔸🔸🔸🔸🔸🔸🔸🔸
🔸🔸🔸🔸🔸🔸🔸🔸🔸
王建群作品
☘️《诉衷情令·明湖盛夏》二阕
一. 荷柳七桥风.
明湖盛夏藕花红。
神女靓娇容。
接天莲叶繁茂,
深秀碧无穷。
山色映,水天同,
七桥风。
此城名噪,荷柳相生,
泉脉丰隆。
❊ ❊ ❊ ❊ ❊ ❊
二. 又过稼轩祠.
迴廊深院吊稼轩。
高树噪鸣蝉。
客来廖落岑寂,
花影上栏杆。
经略手,战烽烟,
赋雄篇。
美芹豪论,如画江山,
魂系湖泉。
❊ ❊ ❊ ❊ ❊ ❊
🌹【吉特赏析】
《诉衷情令·明湖盛夏》二阕,以其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明湖盛夏的繁华与静谧。第一阕“荷柳七桥风”中,荷花、柳枝、七桥、风等元素交织成一幅盛夏明湖的美丽画卷,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其独特的自然之美。第二阕“又过稼轩祠”则转至人文景观,通过对稼轩祠的描写,融入历史与文化的厚重感,使得作品更富有深度。
🔸🔸🔸🔸🔸🔸🔸🔸🔸
🔸🔸🔸🔸🔸🔸🔸🔸🔸
王建群作品
☘️《画堂春·小院绿韵》二阕
一. 竹影清风.
小园丛竹久为邻。
窥窗伴我晨昏。
叶繁枝茂焕丰神。
清气氤氲。
沐雨栉风特立,
虚心劲节深根。
绝除浮艳自修身。
雅逸精魂。
❊ ❊ ❊ ❊ ❊ ❊
二. 老槐荫浓.
老槐逢夏白花弥。
守盟不负佳期。
一丛珠玉一篇诗。
芳馥清奇。
小院有君庇护,
浓荫绿伞葳蕤。
沐风筛月伴诗书
斋号相宜。*
*注:吾之书斋自命名为苦槐斋。
❊ ❊ ❊ ❊ ❊ ❊
🌹【吉特赏析】
《画堂春·小院绿韵》二阕通过细腻的笔触,生动描绘了小园中竹与槐的自然景象及其所蕴含的精神内涵。第一阕“竹影清风”以竹为媒,展现了竹的坚韧与清雅,通过“沐雨栉风”、“虚心劲节”等词句,生动描绘了竹的品格,同时也抒发了作者的高洁情怀。第二阕“老槐荫浓”则以槐为伴,赞美了槐树的浓荫与庇护,以及作者与槐树之间的深厚情感,末尾的“斋号相宜”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景物融为一体。两阕词风清新,意境深远,既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也表达了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
🔸🔸🔸🔸🔸🔸🔸🔸🔸
王建群作品
☘️《喜迎夏雨》
1.
淡黄柳 夏雨初降
热风肆炽。时雨来非易。
乱卷乌云奔骏骥。
炸响惊雷烈厉。
天降甘霖众生喜。
送凉意。河池涨湍水。
柳丝润、藕花旎。
赞湖泉,碧澈明如翠。
洗尽霾烟,丽阳重熠,
桑梓风光妩媚。
❊ ❊ ❊ ❊ ❊ ❊
🌹【吉特赏析】
《喜迎夏雨》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夏雨初降的景象,情感真挚,意境清新。诗中通过“热风肆炽”与“天降甘霖”的对比,突出了夏雨的及时与珍贵。同时,“柳丝润、藕花旎”等描绘,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洗尽霾烟,丽阳重熠”寓意深刻,表达了雨后清新的喜悦和对美好未来的期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 ❊ ❊ ❊ ❊ ❊
2 .
☘️《七律·夏雨敲窗》
久盼迟来夜雨沱,
敲窗有韵快哉歌。
家园但喜清泉茂,
南国还忧浊浪涡。
旱涝难均长祷祝,
炎凉同虐且消磨。
人间苦恨何能解,
顺应天时欢乐多。
🔸🔸🔸🔸🔸🔸🔸🔸🔸
🔸🔸🔸🔸🔸🔸🔸🔸🔸
王建群作品
☘️《七律·甲辰又半怅吟》
厚望龙年已半期,
芳春炎夏各修持。
风涛过眼眠高枕,
爱恨萦心出好诗。
落笔嘉莲三五朵,
当窗茂柳万千丝。
浮生问诫菩提悟,
醉里胡言可解颐。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