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尊重作者原创作品中一目了然的阿拉伯数字。)
第三十九章
尽尽义务
供图与投稿作者: 林耀平
上一章讲到“写写历史”的问题,即: 主编主审七星区第一部史书《七星党史》和主审、副主编《七星区志》(主编必须署区委书记、区长姓名)以及主篇、主笔、主审《崛起的漓东》及主篇2014《七星年鉴》。以上共计264.5万多字。这些工作,都是区委、政府的分工,是必须要做的,并且要做好。本章要讲讲工作之外的“义务劳动”了,即: 主笔撰写三个“文化长廊”内容。
第一个“文化长廊”: 《桂林礼仪文化街》。此文化街座落在桂林市“甲天下广场”的辅星路,共146米长,是永久性的石刻作品。主要内容包括《孔子尽礼》、《曾子避席》、《扁鹊谦让》、《张良捡鞋》、《举案齐眉》《孔融让梨》、《三顾茅庐》、《康节劝弟》、《程门立雪》、《主席尊师》与《总理送客》等24个中华古、今著名的讲礼节礼貌的故事。目的在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构建文明的和谐社会。因内容太多,篇幅所限,不再赘述。感兴趣者可到现场观摩指导!需要说明的一点是: 此文化街历时5个多月,由七星区委、政府主导立项、出资与筹建,本人主笔,分文不取,是完全的“义务劳动”。
第二个“文化长廊”: 《桂林板路文化街》。座落在桂林市甲天下广场的辅星路“地矿院”家属院的围墙上,155米长。此文化街没有政治意味,纯属扯“桂林板路”,非常好玩。内容包括:《漓江名由》、《桂林山水甲天下》、《东西巷》、《逍遥楼》、《一箭穿三山》、《把爷溯源》、《九马画山》、《妇耍状元》、《新老桂系》以及“豆巴鬼”、“夜屎佬”、“狗卵屎”、“马卵古”、“打赖死”、“裸水”、“麻直”……等等30几个纯桂林方言内容组成。由于内容太多,不便全部展现,感兴趣者可前往观摩指导,恕不赘述。值得说明的是: 此文化街由七星区委、政府主导、谋划、出资修建,由本人主笔,历时4个多月,纯属“义务劳动”,本人分文未取。
第三个“文化长廊”: 《社区文化“小围墙”》。策划、制作此项目是应七星区委宣传部之邀,为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文明和谐社区、小区而专门由我独立执笔创作的。实际上,此“文化长廊”涵盖的内容远超上述两个长廊,无论站位的高度,还是内容的广度,抑或是理念的深度,均如此。下面细述一下此“文化长廊”的内容,归纳起来就八个字,即: “学、仁、义、礼、智、信、廉、淡”。当然了,此亦是分文不取,百分之百的无私奉献。
关于“学”的问题。学,即为学习、学问、读书。我说: 人的一生不要离开书,少时,它使你明理;大了,它教你智慧;老来,它让你充实。学问为济世之本,知识不压人,积累越多能量越大。多读书有百利而无一害。然后我讲了三个具体内容: 一是学而知之。这里讲了孔夫子关于知识获取的方法,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好处等方面的经典论述。二是修学之要。这里讲到: 外表可以修饰,但内在的品质是掩盖不了的;知识不足之人虽能看到日月的光亮,却看不到公理与正义的光辉;衣服是用来修饰外表的,而知识是用来修饰内心的。三是要有本事。人生在世,安身立命,要站稳脚跟,必须要有“拿得出手”的东西。比如: 口才、文章、技能、德行等等,在一群人里,你在上述一两个方面总比别人强,还怕找不到工作吗?甚至还怕不被重用吗?
关于“仁”的问题。仁,即为同情、友爱、仁义、仁德。我说: 仁,首推爱国,孝道次之。仁爱为接物之本;有了仁,社区将会和谐,社会将充满爱,你的朋友会遍天下。就具体内容而言,我讲了三个方面: 一是爱国之仁。列举了抗元英雄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至高无尚的爱国精神事迹。二是富贵之仁。讲了孔夫子关于富与贵的辩证关系经典论述: 如果为达到自身富且贵之目的而不择手段,宁愿不要。当今之世,众多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多赚钱,不知有多少商家、自由职业者,包括一些菜农昧着良心坑百姓,这是与“仁”之理念背道而弛的。三是孝道之仁。我说: 孝有四种,顺从、喜爱、尊敬、报德。一些子女,自恃其才,悍然违父母之志而不顾者,必非孝也。孝,不单单让父母能吃饱穿暖有地方住,而更重的是要敬重,做到: 嘴甜、脸笑、心在。子曰:“今日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关于“义”的问题。义,即为正义、仗义、义务。义为人生站立之本,没有正义,社会将混乱;人不仗义,将缺少朋友;你不尽义务,将失去一切,包括位置、孩子与爱情。我从以下三个方面作了阐述: 一是独善其身。孟子说: “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你有钱,要反馈社会,多做有利于他人的事;你穷,要做好自己,不能为了改变自己而不择手段,坑人害社会。二是人之义务。我列举了北京大学老校长蔡元培老先生关于“公义”和“公德”的经典论述。人在社会,就是要尽义务、讲公德,“博爱者,施而不忘报。”三是功名之义。世间人人都想追逐功名,但得不到时不要强求,更不要为达目的而干那种伤天害理的事。要向颜回那样: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亦乐在其中矣。”
关于“礼”的问题。礼,即为礼貌、礼仪、礼节。礼为治事之本,有了礼,人与人之间将会互敬互爱,遇事能互帮互助,遇矛盾将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讲礼数,你会更加通融、阳光、灿烂。我具体讲了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良言恶语。释迦牟尼说: 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需要千言万语。因此,请你时刻口下留情!说话前,你是话的主人;话一出口,你是话的仆人。好话有好报,恶语有恶报。谨防“祸从口出”。二是君子十气。即: 闲时多读聚才气、谨言慎行养清气、乐于助人攒人气、贫穷发奋长志气、与人和善添和气、光明磊落养正气、威武不屈显骨气、高尚品德展浩气、奋发有为现锐气、舍得付出见大气。三是给人改过。谁都会有缺点、毛病,甚至犯错误。给人机会改过自新,与救人一命有同样意义。一个真正向上的念头是最罕有的奇迹,而让奇迹陨灭的,不是错误,是一颗冰冷的、不肯原谅、不肯相信的心。要相信“浪子回头金不换”这句话。
关于“智”的问题。智,即为聪明、智慧、见识。人有智慧,有勇有谋;人无智慧,虽有一身力气,却使不到点子上。智慧会使你更加聪明、伶俐、果敢,一生幸福。在具体阐述上,我讲了三点: 一是购买智慧。一个又穷又蠢的老农,但却一夜暴富,金银财宝太多而不知道怎么花。于是,他请教一个禅师: “上哪能买到智慧?”禅师说: “你进城去,那里有许多有智慧的人,只要你肯出八百两银子,肯定有人教你智慧之法。”那人进城后,见人就问到哪里买智慧?直到天黑集散,也未学到智慧之法。正闷闷不乐时,他见一道士走过来,遂问道: “到哪能买到智慧?”道士告诉他: “你若有难事,不要急着处理,可以先朝前走七步,再退回来七步,如此反复三次,智慧就来了。”此人牢记在心,并急忙往回赶,到家已是半夜,推门进屋,昏暗中忽然见妻子与人同睡,顿时怒火胸中烧,拔刀就要砍。这时,他忽然想起刚学到的智慧,心想: 何不试一下?于是,他向前走七步,再往回走七步,三个来回后掌灯一看,跟他妻子睡觉的不是别人,是他的亲生妈妈。二是换个角度。遇事,不妨退后一步,换个角度想一想: 他人辉煌绚丽的背后,自有不为人知的辛苦与汗水。冰心老人说: “一朵漂亮小花的盛开,也是经历了风雨的。”鲁迅先生说: “大江自有大江的壮观,小溪也有小溪的清澈。清澈也是一种味道,一种别样的美丽。因此,即使成不了大江,是一条小溪又有什么不好?”三是让人爱你。只要你做到以下六点,人人都会喜欢你: 有德,善良、正派、乐于助人;有料,集知识、文化、特长于一身,有能拿得出手的东西;有度,做什么事都能把握度,到位别越位,适度不过度;有容,宽宏大量,容得下人,少计较,多谅解;有趣,幽默、风趣、爽快,能使人开心;有心,做人做事都很有心且用心,“用眼睛倾听别人诉说。”
关于“信”的问题。信,即为诚实、信任、信义。信义为立业之本,有了信,你的人格会高尚,你的事业会发达,你的人生会圆满。具体我讲了三个方面: 一是嘉诚之诚。我列举了香港著名巨商李嘉诚在创业初始为履行对一位行乞之人第二天的约定,而不顾一切地践行诺言的实例,甚是感人。二是白石之实。讲了著名画家在90岁高龄时答应《人民画报》社给他画一幅和平鸽的画作,但却久久不动笔。学生娄师白问何故?齐老说: “我以前只画过斑鸠,没有画过鸽子,不好下笔啊!”第二天,他专门买来鸽子饲养,还到弟子家仔细观察。最后他对弟子说: “要记清楚,鸽子的尾巴有十二根羽毛。”这就是白石老人,做事认认真真,扎扎实实,不但讲信用,还特别认真。三是敬人哲学。在社会交往中,总会遇到诚实与不诚实、痛快与不痛快的人和事。但有几个方面值得注意: 当识人,但不必探尽,探尽则无益;当知人,但不必言尽,言尽则负面;当责人,但不必刻尽,刻尽则情尽;当敬人,但不必卑尽,卑尽则少骨;当让人,但不必退尽,退尽则艰难。
关于“廉”的问题。廉,即为廉洁、朴素。廉为治事之要,防腐之根。廉能生威,廉能治世,廉能保你从政一生平安。就这个问题我侧重讲了三个方面: 一是官吏操守。北大老校长蔡元培先生说: “官吏之操守,所最重者,曰毋黩货,曰勿徇私枉法。”“黩货”,贪污纳贿也。古之《太平广记卷四十九》: “性黩货,敢杀。”可见,在古时候,凡贪污受贿者就挨杀头的。当今放过众多的贪官污吏的死罪,说明贪污腐败的成本太低了,所以有许许多多的人才敢去冒险,甚至敢于顶风作案。犯罪成本太低的问题,不得不引起深思啊!二是欲无止境。按照荀子讲,“欲无止境”是人的劣根性,人离开母体来到人间就想抓东西,没东西抓怎么办?抓自己的大拇指;有了这个好,还想那个好;当了这个官,还想更大的官;有了万贯家财还想金银财宝满屋。众多贪官污吏被抓后才“醒悟”: “我要那么多钱干啥?”世间是没有后悔药卖的,只有“名义扫地”这味“灵丹妙药”留给人间去忖度了。三是清官魏征。魏征乃唐代名相,住陋屋、盖破被,皇上三番五次令人照顾、体恤,均被魏征和裴夫人挡驾。裴夫人说: “我们老爷住惯了老房子”、“我们老爷盖惯了旧被子,请皇上见谅!”太让人敬重、佩服了!
关于“淡”的问题。淡,即为淡定、平淡。把世间一切看淡,能使你平静,使你豁达,让你健康。具体内容我讲了三点: 一是把钱看淡。香港作家张立说: “口袋里无钱,存折里无钱,但心里装满钱的人最苦;口袋里有钱,存折里有钱,但心中无钱为大福也。”也就是说,有钱没钱不是关键,重要的是你如何看待钱。将钱看轻,生活轻松;把钱看重,生活很累。有道是: 人的一生,“天也空,地也空,人生渺渺在其中;妻也空,儿也空,黄泉路上不相逢;金也空,银也空,死后何曾在手中;权也空,名也空,转眼郊外土一封。” 二是计较之苦。世间为什么总有人不快乐?是拥有的很少吗?不,是因为他们计较太多;为什么他们总感觉不幸福?是真的不幸福吗?否,是因为他们追求的不是幸福,而是比别人更幸福。喜欢计较的人,看到别人过得好就心生妒忌、急躁、上火,他只看到别人幸福的一面,却没看到或许不如你的一面。人要珍惜所有,而不是抱怨不足。一个人若是精于算计,常常计较,心跳会加快,睡眠会受干扰,免疫力将下降,消化系统会遭破坏。如此以往,久而久之,极易引发各种疾病。常言道: 知足者常乐哦!三是人占一床。江苏华西村掌门人吴仁宝带领村民致富,是全国率先成为“电话村”、“彩电村”、“冰箱村”、“管道煤气村”、“空调村”、“别墅村”、“轿车村”的人。村里每年奖励他众多钱财,他分文不取,说: “家有黄金数吨,一天也只吃三顿;豪华房子独占鳌头,一人也只占一个床位。”是啊,人心不足是常态,但如果你把钱物看淡后,你就会常乐。
总之,在我退居“二线”及正式退休以后的13年来,为他人、为社会做了不少“杨白劳”的事情,但我确也“乐在其中”,尤其是交了更多的朋友。此乃幸事!
(∧∨)林耀平先生简介
林耀平,男,一九五七年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政法专业毕业,高级政工师。出身草根,从军二十六年,其中任团政委六年,空军上校军衔。转业后任副县长,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分管公检法司十二年,在团、处级领导岗位上工作二十六年。长时间从事“党、政、军、警、民”工作,具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在职时现场成功处置、化解多起涉及人命关天的大事,被百姓誉为“人民好公仆”,现还收藏有锦旗。现任桂林市职工大学客座教授、桂林市红色学院导师、桂林市国防教育研究会讲师团团长、桂林都市七星文艺社社长、桂林都市军旅文艺社社长、多家文学社荣誉社长、中国华南最高峰审稿者之一等等。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是桂林市党的十八大精神宣讲团成员和七星区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团成员。喜欢写作、体育、文艺和教育。发表文章一千多篇,其中80%以上发表在省部级以上刊物或媒体。著书、主编十三本,共计三百八十多万字。其中,退休六年出自己的书七本,超过一百三十万字。十多年来在桂林市十七个县、区有关人员讲授儒道、读书、素质、法治、孝道等党课、传统文化课和日常思想教育课几百场次,获众多高度赞扬。一个村干部说:“我听了四十年政治课,没听过这么精彩的”。自二零二二年二月以后,每月都登上“二五财团”和“大华集团”讲坛,讲授“党声党课”和“传统文化”课,且场场精彩。在“二五财团”百期“党声党课”的授课质量评比中,技压群芳,勇夺第一,骄人业绩,非常耀眼。此外,为庆祝建党一百周年而独立撰写的《中国共产党在越挫越勇中走向辉煌》论文(4435字)获桂林市全市离退休老干部征文一等奖。
目前正在撰写、发布自传体长篇连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