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进六月大地
--第六届鲁迅文学奖得主任林举《粮道》研讨会散记
报道:梁冬梅、布日古德、张兴华

六月,在《千字文》镌刻的乾安大地上,绿浪翻滚,一轮喷薄的红日跃出地面,希望在升腾。为了响应中国作家协会美丽乡村行的号召,吉林、黑龙江记者、作家走进乾安,踏上希望之旅。
6月25日上午,由中共乾安县委、乾安县政府主办,《卡伦湖文学》编辑部协办的第六届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家任林举《粮道》《玉米大地》作品研讨会,在任林举的家乡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余字乡隆重举行。乾安县政协主席李志威代表县委、县政府出席会议并致欢迎辞,来自吉林、黑龙江两省的媒体记者、著名作家欢聚一堂,展开热烈研讨。
出生于乾安县的著名报告文学作家任林举,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电力作家协会副主席、吉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曾获冰心散文奖,长篇报告文学《粮道》2014年荣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
会上,乾安县政协主席李志威说:任林举能够获得鲁迅文学奖,不仅是乾安县的骄傲,松原市、吉林省的骄傲。欢迎黑龙江、吉林两省的媒体记者、著名作家走进美丽的乾安,为乾安经济文化腾飞助力,为提高乾安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推介与宣传。乾安县人民不会忘记大家,将会无比珍惜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粮道是人道,是世道,也是天道。任林举能够以乾安为时代背景,站在时代高度,写出鲁奖作品,无疑为家乡的文化底蕴增添了一道亮丽风采。
余字乡党委书记高建峰在发言中热烈祝贺家乡人任林举获得第六届鲁迅文学奖。他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余字乡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的高新农业发展蓝图。他说,抓好乡村文化事业建设,有助于农业经济发展。通过任林举先生的报告文学作品研讨,进一步提高乾安县余字乡的新农村建设,新山乡巨变在松原市、省内的知名度。希望任林举先生为余字乡高新、特色农业发展,文化建设多回家乡出力献策。
《卡伦湖文学》主编梁冬梅女士代表《卡伦湖文学》编辑部,吉林、黑龙江记者、作家采访采风团发表讲话。感谢乾安县委、乾安县政府的大力支持!梁冬梅就《玉米大地》的艺术成就,乡情、民俗有机融入作品,作了充满深情的系统阐述。她说:任林举的《玉米大地》用一幅幅画勾勒一巨幅画卷,玉米与大地、大地与人、人与玉米是一个整体。大地是母亲,玉米是我们生命的力量,充分体现“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这个永恒的生命主题。
长春市作协副主席纪洪平,以任林举文友的身份和创作见证人的角度,介绍了任林举勤奋而艰辛的学习、成长、创作历程。他说,伟大的新时代对优秀精神产品的热切呼唤、大美乾安丰厚的文化积淀、作者深入田间地头汲取丰富的营养,都为任林举取得创作丰收提供了 “天时、地利、人和”的强有力保障。
松原市作协主席王立民认为,任林举是玉米大地的行吟诗人,《粮道》的思想家,更是一位高产的杰出的生态文学作家。高度评价了任林举的生态文学作品具有深厚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粮道》看似写粮食的命运、国家的命运,这是一部反映中国“三农”具有史诗品格的作品,作者紧紧抓住粮食这一生存永恒课题,多角度、多维度地予以展现和阐释,融史料、记忆、口述及田野调查于一炉,把粮食政策、人口消长、生存繁衍、自然生态、经济发展、文明盛衰、伦理诉求、历史教训等话题并入宏大厚重的“粮道”谱系,让广大读者意识到粮道与人道、世道、天道之间的相互依存的渗透。《玉米大地》则是一部深情的文化散文,作家把感性与知性巧妙融合,加上诗意的语言,令其作品超越了对“玉米”的写实与表达,升华到一种对乡村记忆作抒情铺排的诗化境界。可以说,这就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粮道,粮道的时代占位旨在进一步提醒人们,更遵循大自然赋予人类的规矩、规律、尊重自然、尊重土地、尊重粮食,从某种意义上讲,《粮道》《玉米大地》亦是生态文学的独特的北方选本。
佳木斯市作协副主席、建三江作协主席李一泰,针对《粮道》《玉米大地》的主题思想、政治与时代站位、语言艺术、表现手法作了系统的探讨。
著名诗人评论家布日古德在《粮道》的文学评论上重点强调了文学既是人学,也是乡愁的重要性。《粮道》既是松原人乡土、乡愁的涵养,也是这一块盐碱地出类拔萃的自然养成的结果。
北大荒作协常务副主席刘宏评价说:任林举的《粮道》《玉米大地》正是有着天道人道才会把真情、乡情融为一体,让这两部作品更具思想性,更具文学的乡愁底蕴。
黑龙江省电力作协副主席张兴华,吉林省广播电视 台仲晓捷,《卡伦湖文学》副主编杨久春、梁东辉,作家黄重实等,均在会上发表了对于任林举作品真知灼见的坦诚发言。
任林举真诚感谢大家对其作品的热情赞誉。他说:“一个人,你可能能力有限,但你的信念和理想不能丢。我希望,用文字给人一些温暖和光亮。井字田是我儿时的乐园,这里的井字田,蕴含深刻,人生的苦辣酸甜都在其间,一片井字一片天,这里永远是我文学创作的源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