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物,小聪明
作者:韶年
何九叔是个小人物。在《水浒传》先后登场的725人当中,直到第二十五回《偷骨殖何九送丧,供人头武二设祭》,以及第二十六回《郓哥大闹授官厅,武松斗杀西门庆》时才出现,且登场的时间十分短暂。
众所周知,潘金莲与西门庆二人的奸情东窗事发之后,潘金莲的歹毒心肠就暴露了出来,她与西门庆,王婆二人合计用砒霜害死了武大。王婆清理了现场,擦净了尸首,便与西门庆合计发丧事宜。王婆知道何九叔“是个精细之人,怕他看出破绽,不肯殓”。但西门庆却不以为然,而是拍着胸脯说他定能摆平此事。
团头何九叔是阳谷县城,西关片区的殡葬专业人士。凡辖区内死了人,一应丧葬尸殓事宜,都免不了经过此人之手。为了不落人口实,武大的后事自然也要交由何九叔处理。武大的死,西门庆心里清楚,如果不采用点手段,肯定是过不了何九叔这一关的。
但在有钱能使鬼推磨的大环境下,西大官人心里当然明白,凡是能用银子摆平的事情,全都是小事。因此,西门庆仍是采用了有钱人的贯用手法,银子开路,恩威并施。
于是,等何九叔出门去殓武大尸体时,刚走到紫石街上,就迎面碰见了西大官人。只见平日里连正眼看他一眼都不屑的西门庆,竟然在半路上笑容可掬地等着他,并强拉着他去了街角的小酒馆,好酒好菜地款待了他。
这何九叔乃人情练达之人,深知无功不受禄之理。当下心中疑忌,暗想:“此人从来不曾和我吃酒,今日这杯酒定有蹊跷。”接下来,让聪明的何九叔猜了个正着。西门庆之所以请他吃饭喝酒,并送上10两银子,无非是求他入殓武大尸首时“凡百事周全,一床棉被遮盖则个”。又小声嘱咐说:“没什么大事,请你帮忙成殓一下武大的尸体,到时候武大娘子还有赏赐,只是别无多言”。
果然不出何九叔所料,这酒不是白喝的,银子也绝非白送的。何九叔本能地要推却银子,却又虑及西门庆是个刁徒,把持官府的人,只得收下,足见其世事洞明。
如果何九叔的见识只到了这一层,说明他只是“心眼儿多”而已。何九叔的“聪明”则体现在他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在小酒馆与西门庆分手之后,他心里寻思:“这件事却又作怪!我自去殓武大尸首,他却怎的与我许多银子呢?这件事必定更有蹊跷。”于是,心存疑虑的何九叔来到了武大家,察言观色,特别是见了潘金莲那“风情月意”“蜂狂蝶乱”的花容月貌,心里已然明白了八九:“原来武大讨了这样一个漂亮老婆!再加上西门庆这10两银子,有些来历。”读了这句话,咱不得不佩服人家何九叔的眼力,真是洞若观火。
尤其令人叫绝的是,何九叔假装中恶那一段落,只见他揭起千秋憣,扯开白绢,定睛一看武大尸首,突然大叫一声,望后便倒,口里喷出血来,指甲发青,嘴唇乌紫,面色蜡黄,双眼无光,把在场的人吓了个半死。读到这里,你一定会叹服何九叔脑筋特能“急转弯儿”。他见武大面皮紫黑,七窍内津津出血,唇口上微露齿痕,知道他是中毒身亡,再联系前面的所有“蹊跷”之事,料定是西门庆潘金莲所为。何九叔专业的眼光谁也骗不了他。职业的道德要求他说出真相,可他考虑到武大已死,家中无人做主,况且,得罪了西门庆则无异于撩蜂剔蝎,自讨苦吃。如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将武大入殓,又怕武大的兄弟,大名鼎鼎的武都头日后不肯善罢甘休,他思前想后,只得咬破舌头假装中恶,巧妙地脱身事外。当然了,这一系列的思虑判断都是在一瞬间完成的,外人看不出半点破绽——算得上“真聪明”。
而何九叔的——绝顶聪明,则体现在他假装给武大烧纸,暗地里却捡了两块骨头,把骨头和10两银子包在一块儿,作了武大被毒身亡的证据。显然,他这样做,不是为了坚守最后的正义和良知,而是为了给自己留条后路,以便将来彻底摆脱干系。
果然,后来武松气冲冲地找上门来时,他拿出了证据,才算是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何九叔的聪明,有一个一以贯之的宗旨,那就是“趋利避害,明哲保身。因此,他所有的“聪明”加起来,只能算是“小聪明”,不是男子汉大丈夫的作为,更没有了半点英雄好汉的正义和良知。但我们应该理解他,宽容他。因为在一个惟利是图,暗无天日的权钱社会,像何九叔这样的小人物,还依然能够坚守自己的底线和善念,就已经很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