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弘扬传统文化 增强文化自信
——晋宁区诗书画摄影学会会员大会侧记
文/张永权
一艘百年红船,乘风破浪,正在驶向一个辉煌壮丽的明天。在我们喜迎中国共产党七一纪念日的庄严时刻,晋宁区诗联学会,举行了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学会思想组织建设,再创学会辉煌为主题的会员大会。
初夏的晋宁,荷田举彩笔,绿野含诗情。这片古老神奇的土地,为我们孕育一代代影响巨大的文化名人。作为文献巨人方树梅的后来者,今天他们满怀着对这片土地和人民的无限热爱的深情,一个个精神焕发,喜气洋洋,走进会场,来赴一场文化盛宴,新老朋友,相聚欢乐,交流创作成果,展望美丽的明天。滇西抗战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张建伟、昆明市老干部诗词协会会长黎云富等,带来了他们热烈而真诚的祝福。
庄严的国歌声,把人们带进了艰苦的岁月、奋进的岁月,收获的岁月,也让大家居安思危,成绩面前找不足,不忘初心永向前。
当一身节日盛装的学会会长杨艳玲女士走上主席台作工作报告时,一阵阵的热烈掌声,反映了会员们对她的信任和支持,对学会美好未来的期盼。
杨艳玲捧着她担任会长以来,用心血凝结的工作报告,思绪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这个由晋宁区诗词等艺术爱好者组织起来的群众性专业社团,在困难中起航,在风雨中前行,杨艳玲接过这副担子后,就下决心把它办好,虽几经曲折,都能走过风雨泥泞,迎来柳暗花明。
她的报告,指导思想明确,总结经验用事实说话,呈现出诗联会几年来,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在风雨当中敢拼搏,在成绩面前看不足,面向未来,迎接挑战,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令人信服的成绩。
特别值得肯定的是诗联学会,为迎接党的二十大的召开和学习宣传贯党的二十精神,学会认识到位,措施有力,成果丰硕。党的二十大才召开,学会就组织学习和宣传,召开学习座谈会,会长结合工作实际,多次宣讲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并就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组织创作了一批讴歌党和伟大祖国的诗词、绘画、书法、摄影作品,受到读者传阅欢迎。还组织大家书写毛主席诗词作品,两次参加“毛诗耀中华”书法作品展,并获参展证书。
在经费和人力都有限的情况下,学会为办好会刊《晋宁诗联》狠下功夫,倾注了很大心血,坚持办刊宗旨,引领正确导向,立足晋宁,面向区内外广大读者,重视发表作品思想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晋宁诗联》在广大读者和专家学者、诗人作家中,都产生了影响,不少文化名家用他们的优秀作品支持会刊,提高了会刊的质量。但作为会刊,今后要注重对会员作品的发表,通过会刊发现培养诗词等艺术门类的新人。把《晋宁诗联》办成会员作品的园地。
神奇晋宁,历史文化深远厚重,2000年前,就是古滇国国都和益州郡的郡府。滇王金印,价值连城,晋宁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有四个,又是人才辈出,人杰地灵的神奇之地。作为晋宁人怎不为之感到骄傲,怎不用自己的一生,为她作贡献?
为宣传晋宁,弘扬晋宁优秀传统文化和铸牢中华多民族共同体,诗联会多次组织作家、诗人、文化名家,到石寨山、河泊所、金沙、安江、柴河方树梅故居采风,创作,一批反映晋宁历史文化和重点保护文物价值的文学作品,发表在有影响的报刊上,这在过去是不多见的。在这次会员大会上,不少会员,自编自演,朗诵自己的新作,表演了歌舞、花灯、乐器演奏,平添了大会欢乐、喜庆、祥和的气氛。
为了进一步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用文化促乡村振兴,再创诗联学会辉煌,晋宁诗联学会积极配合昆明市老干部诗词协会、滇西抗战历史文化研究会,在文献巨人方树梅故居前举行了创作采风基地的授牌仪式。滇西抗战历史研究会授予的是:云南滇西抗战历史文化学习基地;昆明市老干部诗词协会授予的是:授予:晋宁晋城街道办事处柴河村委会优秀传统文化村,采风创作培训基地。
通过这次授牌,扩大了优秀传统文化名村名人的影响力,一定会吸引更多的文化名家、作家、诗人,走进晋宁,用他们的笔,讲好晋宁故事。书写晋宁的历史之美,时代之美,山河之美,人民之美。晋宁的明天一定更加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