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飞宇(广东)
无可否认的事实,关于左龙词语
那个命名村庄的智者,有檀香为证
青龙归左,白虎随右,道教的书
从第一页翻到尾页,还是相同硬理
有龙,就势必不能少了水的迎合
清柔的一条河,从中间穿越而过
两岸,稻香啜饮炊烟的宁静
如同那个念书的人,感恩进士及第
久吗?于一条龙的潜行
信不信传说,在一杯茶中不要答案
可以从一缕风中聆听,有马蹄踏过
有千年皇旗飘过,还不缺韶乐萦绕
久吗?一座座麻石条构建的拱桥
从流水里虚拟了诗词,由春到冬
由风霜千里顾盼,直至乡村振兴
此情此景,不知抹掉了谁的乡愁
久吗?四座泥砖撑高的雕楼
每一条缝隙,每一片染上灰色瓦片
在不同的岁月风口,扮演了善者
防匪、防盗,只是安居的避难点
闪光处,有养育红色记忆的史迹
久,走进去就近在咫尺
回首望去,太久的是苍老的故事
挨近村庄,再久远也近在身边
一条龙在咆哮,从不移动左上位置
拱桥,一块麻石与另一块麻石接缝
粘贴处,是石灰和桐油搅拌
横跨荒山野渡,除了小溪梳洗
除了被忘记的年月,风吹雨晒
稳稳安放,那是向往长安的古道
驮着前行人的希冀,比如从商
比如仕考,还可以学一只孤雁
立在桥面,咏夕阳,吹拂乱风
同样,也可以俯身贴着石块
闻一闻远去的马蹄,载着喜怒哀乐
就这种心态,去问询一座拱桥
不需要任何理由,感受到的分秒
即是最真实历史,最有情感的念想
有小桥、有流水,也有两岸人家
唐诗的意境,一年四季都在浮现
不相同,处处是绿色的语音
早将枯藤老树里的昏鸦一笔划掉
也只有在左龙村,才可以激发
我对土楼的情感,尤其沉迷年月
那过程,仿似分享一瓶年份老酒
土楼引申出碉楼,大众化的说法
那个上午,我借了三杯酒之胆
重新对土楼组词,以雕楼代替碉楼
这不是哗众取宠,是酒浸透的诠释
何解?用石头、青砖建造可为碉楼
只是,左龙土楼从高到底全是泥砖
隔层显露木条,项尖搭配灰瓦
分明是雕出的工艺品,以碉砌无关
对一个文字的执着,碉与雕
组成词语,则碉楼和雕楼
不要轻意说,词典里找不到是错语
如同写诗,从不按古诗韵律出牌
就否决新诗的存在,应有的地位
围着土楼拆装汉字,不求认可
敢于亮剑的人,走的是剑锋
能让左龙村土楼叛逆,我偏爱一回
至于往后,建筑史落笔与诗歌无关
新时代,自有新颖的名词
比如在左龙村,有鸭稻米说法
初听,鸭子与稻米合成
总感觉有些别扭,这网络词也太怪
受好奇所致,非要弄个水落石出
所谓鸭与稻,无非是稻田放养鸭子
鸭子吃虫,拉的屎喂养水稻
如此,不用杀虫,粮食自然环保
哈哈!鸭稻米,鸭子和米的故事
有趣真彩,也更是健康长情
难怪,左龙村民用鸭稻米酿酒
敢放大广告,名曰“左龙茅台”
泥砖筑就的雕楼,任由风雨涂抹
一张脸不是暗淡,而是腊黄
远远望去,如一只黄鹤立身高天
总在解读四层迎风的高度
雕楼,还以瘦杆一样的姿势招手
不知,从哪里偷来一顶瓦片帽子
对着一条小河,影像自己沧桑的脸
楼在不停地吟唱,那二百多年歌谣
从老人漏风的牙里,摇走无数冬秋
闪现的旧事,有保安护民的细节
有红军长长背影,写了一幕革命
能触及,是泥缝间长出的一株小草
它用绿色语音,继续为雕楼开讲
用笃定初心,始终诠释革命的真理
对视,先从时间开始
清朝道光帝开的考,赐予进士匾额
悬于祖厅,彰显家族荣耀
这是刘氏一脉宗祠
近二百多年的历史,走出了读书人
能成就天子门生,期间
燃了多少烛光火苗,流了多厚烛油
即便一部族谱,也难予说清
我可以猜想,祖辈一定是孔子孝徒
唯有读书高的家法一直灵通
若是农夫生的娃,可行不
祖祠旁的流水,替代了解惑回音
除此,我依然能想到报喜的锣锅
系上红绸布的牌匾,凸起进士笔墨
迎匾、挂匾、祭祖,直至酒过三巡
祖祠堂依然喜庆不减,一年接一年
合上目光,我记住了书法留痕
想问堂正的正楷,出自那方大家
可不可以假设,道光皇帝大笔一挥
同为龙,一条走天下一条作了村名
我真有些思忖,皇龙在时提携进士
没有皇亲的村庄,印有左龙的名字
他们考出山外的学子,称为博士
都是大写的士,是进也同样是博



温飞宇,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会员,仁化县音乐协会常务副主席。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青春,流淌在一扇门窗里》、诗集《远风》《紫色阳光》《网络情深》《多情的丹霞山》《一缕相思丹霞魂》和散文集《浮华人生》等一百多万字文学作品出版发行。获多次全国征文比赛大奖,1000多篇作品在全国文学报刊杂志发表刊登。被谱成曲的原创歌词有50多首,其中歌曲《美丽志愿红》《阳光温暖犁壁岭》分别获2022“词曲中国”金银奖。主编作品有《女县委书记》《千古韶乐炫丹霞》《悠悠南湖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