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清头条】总第465期。运河名城,山东临清,江山如此多娇,运河浪花真好。每篇文章阐明一个道理,每首诗歌突出一个主题,雅俗共赏,怡情益智,启迪人生。请大家分享。

【原创作品】
小胡同大江湖
文/孙利 山东
如果说历史是一座城市的骨骼,文化则是这座城市的灵魂,胡同文化又可以说是灵魂中的灵魂。
临清,因河而得名,是一座拥有2000余年建制史的“运河名城”。它有着丰富多彩的文物古迹,文化底蕴深厚,千百年来绵绵流传,至今不息。尤其是这座城市中的老胡同,里面流淌的故事更是逶迤曲折,悠悠流芳。
我们现在看到的古城区的老胡同,最早形成于元代,繁荣于明、清,盛时达到500余条。
如今这方独立的世界,家家户户大门紧闭,任凭外面的世界车水马龙,这里却寂静无声,如同一块凝固的时光,大有“大隐隐于市”的感觉。在这里你可以长时间地、一言不发地凝视、打量、谛听它的心跳,从而打开时光隧道,走进历史中某个时刻:
“年轻人请用茶。”
说这句话的人是临清洪升镖局的掌门张五爷。张五爷50多岁,个头不高,一条漆黑粗壮的辫子垂到腰际。
他面对年轻人,起身站立,左手背到后腰,犹如一棵青松,然后微微弯腰颔首,右手四指指向桌边的茶杯,作出了“请”的姿势。
来者20来岁,虎背熊腰,一脸横肉,走路左摆右晃,非常傲慢地抱紧双拳,头也不抬回了一个见面礼,然后一屁股坐上了太师椅。张五爷搭眼一看就知道来人不善,心中便有了主意。
临清素有尚武之风,而且武林豪杰、侠士辈出。张五爷的洪升镖局在当时是临清四大镖局之首,经常有各路高手慕名前来拜访切磋。
年轻人坐上太师椅,用眼角挑个一下张五爷,然后踮起脚跟,略用脚尖点了一下地面,脚下的方砖便裂为两半。此砖乃贡砖中的“内工”,非常珍贵。
临清贡砖分为大工、内工和寿工三类。”所谓“大工”砖是皇家用于公务建筑如(太和殿)和祭祀建筑(如天坛)专用。“内工”砖是内务府用于修复、修建宫殿和大内用。“寿工”砖为皇家陵寝用。
临清贡砖以红、白、黄相间的“莲花土”为原料。此土细腻无杂质,烧成砖后,击之有声,断之无孔,不碱不蚀,坚硬茁实,其硬度比一般石头还硬。
张五爷桌下那几块方砖很有故事,据他讲此砖为贡砖中的次品,是他爷爷冒着生命危险在窖厂附近捡回来的。为了掩人耳目爷爷又经过几个黑夜细细打磨改造,改变了贡砖的模样,这才小心翼翼地辅于桌下。
年轻人的一举一动张五爷看在眼里,不动声色。落座后身子只是一扭,年轻人眼前的茶杯便渗出了水。
年轻人也是见过世面的练家子,见此情景起身抱拳,一言不发惭愧地告辞了。
这段故事发生在临清镖局胡同。镖局胡同东临大道,西通大运河,中间与雷神庙胡同交汇,是一条比较狭窄的胡同,长约八十米,洪升镖局就深藏于此。
说到镖局,它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行业,在明初又称“标行”,是专门为别人保护财产或人身安全的一种营生行业。明清时代,临清濒临京杭大运河,不仅是商业大都会、漕运枢纽,更是中国最大的物流中心和物资集散地。因此临清镖局,一度成为当时最为兴隆的行业之一。
年轻人走出胡同,胡同又恢复了以往的平静。我走着他走过的地方,希望从中可以找到一丝丝印记,只可惜这条胡同比较于其它地方明显地孤寂、冷硬了许多。
如今,这里一片宁静,时光被打得粉碎,站着的、坐着的、躺着的、趴着的,以各种具体的形象展示出来。虽然被模拟得惟妙惟肖,却也难以拼凑出一段完整的画面。也只有墙角里的几棵枯草、某个老宅里探出的几颗干枣来告诉我,去年的这里也曾经热闹过。
今天的天气还算不错,一丝丝云飘荡在蓝蓝的天上。我站在胡同口,细细感受着历史的流淌。天色将晚,时间也化作流动的脚步,退潮般在墙与墙、树与树之间撤退。而你也将永远与此地为伴,为我们保留着这方土地的骨骼与灵魂。
【作者简介】
孙利,男,山东临清人,中国铁路作家协会会员、济南市作家协会会员。有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等在《中国铁路文艺》《先行者》巜读者》《辽宁青年》《工人日报》《济南铁道报》《聊城晚报》等刊物上发表,其中报告文学《梦想在天上、成功在路上》获2017年山东省“喜迎党的十九大”主题征文优秀奖。
【平台主编简介】
韩积蕊,笔名寒冰,山东临清人。自幼喜欢读书,擅长书法、篆刻。民盟盟员、中学退休教师。山东省作协会员、山东省五老”志愿者,聊城市老教师宣讲团成员、京杭书院宣讲团成员、临清市关工委传统文化宣讲团成员、市委宣传部理论讲堂(电视台)宣讲人,市老年大学古典文学讲师,《都市头条·运河浪花》文学平台认证主编。1988年开始写作,编撰六部书稿(120万字),出版三部。在市电视台录制的视频登上《学习强国》平台。著书立说搞讲座,发挥余热做公益。
【运河浪花】
~~~~~~~~
纵情笔墨 愉悦自我
~~~~~~~~
特邀顾问:冯喆
文史顾问:文博 鸿涛
总编:运河浪花
主编:寒冰
美编:玉玲
校对:凌云
编审:冰凌斋主人
编委:立诚 圣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