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新韵叹碧情
——青海著名古建筑师马玉全先生的建筑生涯
青海 马学忠

早在唐宋时期,中国古建筑雕刻技艺便传入了青海省河湟地区,勤劳聪慧的河湟回族工匠在学习中国古建筑雕刻技艺的同时,注重吸收、借鉴周边藏族、土族、保安族、东乡族等少数民族精湛的木工技艺,逐渐形成了回族独特的中西结合的古建筑雕刻装饰艺术,并日渐盛行开来。现该木工技艺主要流行在青海省西宁市、海东市、海南州、黄南州、海北州,以及周边的甘肃省临夏州等地,至今已传承六百多年的历史。

清末,马玉全先生的祖父马登奎为了谋生,从西安市迁移到现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县巴州镇上马家村包家居住。马玉全先生的祖父马登奎凭借精湛的木工技艺,以“掌尺”(相当于总设计师)的身份,在当地主持修建了很多典雅别致的民居和宫殿式清真寺,并将其手艺传给其子马雪峰(已故,人称尕布木匠),马雪峰又将其技艺传给其三子马玉全先生。
已故马雪峰先生虽非古建筑科班出身,文化水平也不高,但在中国古建筑方面天赋极高,无师自通绘画、制图技能,常自行设计、绘制承建的古建筑图纸,对中国古建筑很有造诣,由其担任“掌尺”修建的现存古建筑经典代表为青海省民和县首屈一指、雄伟壮观的川口镇清真南大寺。
马玉全先生聪慧好学,自幼师承父亲,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中国古建造诣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而今的马玉全先生正年富力强,为人谦逊,心灵手巧,精明能干,慷慨大方,广结善缘。马玉全先生坚持将古建筑及其木雕技艺活学活用,不断创新,使河湟回族古建筑雕刻装饰技艺传承百年之久,深受当地人喜爱,成为大户人家修建中国古建房屋的首选工匠,在河湟地区甚至甘青两省都很有名气,是回族古建筑及其雕刻艺术的杰出传承人之一。

截至目前,马玉全先生已为甘青两省村民修建了120多家民宅和多座清真寺,其中马玉全先生亲自任“掌尺”修建了的古建筑典型代表有:凌空矗立的青海省西宁市杨家庄清真大寺顶层古建筑(底层为水泥建筑),青海省化隆县昂思多罕乙清真大寺,化隆县隆康中心清真大寺,化隆县扎巴镇拉曲滩二村清真大寺,化隆县三塘清真寺等。

西宁市杨家庄清真大寺在青海省省会西宁市城东区,寺址位于临街闹市区,砖混结构的礼拜大殿设计新颖、规模宏大、气势宏伟,是省会西宁市的地标建筑之一。所以,在这样一座清真寺的顶层增建中国古建筑的投标竞争异常激烈,马玉全先生能在几十家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靠的完全是过硬的古建筑技艺、良好的信誉、用户“守合同,重信用”的好口碑,合适的性价比。

中标后,马玉全先生加强管理,优化方案,克服高空施工难度超大等重重困难,如期、安全、圆满完成了任务,赢得了一片赞誉声。西宁市杨家庄清真大寺礼拜殿顶层的中国古建筑亦随之成为全省乃至甘青宁多省区工匠前来参观、学习的实物标本。
谁才是真正的青海省古建筑师,谁才是真正的中国古建筑师,尤其是著名的中国古建筑师,不是谁的理论水平高,谁就是著名古建筑,而是以主持修建的中国古建筑实物数量、质量、古建筑技术含量、施工难度等综合因素来衡量确定,从马玉全先生迄今为止修建的古建筑民居、宫殿式清真寺的数量等综合因素来看,马玉全先生是当之无愧的青海省著名古建筑师。
从清咸丰年间修建的青海省民和县马营镇清真大寺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修建的民和县川口镇清真南大寺,再到西宁市杨家庄清真大寺等上百座古建筑来看,木雕广泛应用于回族古建筑,这些回族古建筑雕梁画栋,雕饰门楣、屋椽、窗格、栏杆、匾额等,因而古朴典雅、富丽华贵,其中木雕艺术发挥了很好的装饰、修饰作用。

为使河湟回族古建筑及其雕刻装饰技艺传承更久,影响更深远,前景更光明,2014年,马玉全先生注册成立了青海瑞全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购置了现代化大型木工机器设备,在民和县巴州镇包家社修建了配套的现代化车间和库房,使回族古建筑及其雕刻装饰技艺的应用踏上了规模化、规范化、工业化的发展道路。
企业要发展,离不开创新;企业要持久生存,离不开企业管理高瞻远瞩的谋划,离不开独特的企业文化强度,技术和艺术实力。马玉全先生为了古典建事业发展不断再创新,着情着力打造他的公司中国古典建筑事业发展的美好前程。
注:本篇图片建筑体系马玉全先生设计建筑的。
2024年6月30日星期日
作者简介:

马学忠,网名,西海天马,青海省海东市人,法律研究生。曾任教师,情钟于史学,文学,哲学,国学,现为自由作家,善长诗歌,散文创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