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思想家和实践家孟国泰先生《从个体出发新教育》之“价值理念”:从个体出发,让不同的人成为不同的人;从个体出发,让不同的人成为快乐幸福的人;从个体出发,让不同的人共建一个大同世界。现就此理念内容,创作小品文系列(九)——教育是让孩子快乐地成长。
邻居家的一个孩子,读小学三年级。每天晚上,邻居家的孩子都要学习到很晚。为了给自己的孩子找到一个学习的榜样,一次,我问邻居家的孩子是怎样对学习感兴趣的。而邻居家的孩子告诉我,他对学习并不感兴趣。我问他,对学习不感兴趣,哪又为什么每天学习到那么晚呢?
对此,邻居家的孩子说了这样一段话:“我之所以每天学习到那么晚,是因为怕考不好,考不到100分。考不好,考不到100分,妈妈就不开心。我知道,妈妈关心我,是关心我的分数,妈妈爱分数,而我爱妈妈,我怕考不到100分,怕妈妈不开心,于是,便拼了命学习。”
“妈妈爱分数,而我爱妈妈”邻居家孩子的话,听得让我震撼,让我心酸。是啊,我们这些做家长的,该如何去爱孩子,又该如何去教育孩子呢?
由此我想到,爱孩子,教育孩子,不是把关注点放在孩子的分数上,而更多地应该放在孩子的自身上。如何去做呢?比如你的孩子从学校回来,告诉你考了99分,问你“开心吗?”,你如何回答?
这时,无论你说开心还是不开心,都不是高明的回答,因为在孩子看来,你说开心或是不开心,你关心的只是孩子考的分数,你开心是为分数,不开心也是为分数,而不是出于对孩子本身的关心。聪明的家长,会这样回答孩子:你开心吗?孩子说开心,自己便也开心,孩子说不开心,怨还没有考到100分,便给孩子加油、鼓劲,让孩子始终心怀希望,心态阳光。这样的回答,才会让孩子真切地感到你关心的不是分数,而是其本人,是孩子本身的悲喜和痛痒。
孟国泰先生说:“有条件的爱,乃假爱。真爱,不讲条件,发自内心。”爱一个人,关爱的,一定不是其身外之物,而孩子考的分数,就是孩子的身外之物。你若爱你的孩子,孩子不小心失手把你的一个宝物打碎了,你的第一反应,你首先关注的,一定不是打碎的宝物,而是那打碎的宝物是否伤着了自己的孩子。
孟国泰先生说:“从个体出发,让不同的人成为快乐幸福的人。”你若爱你的孩子,那就不要只顾自己开心不开心,而要多问问孩子开心不开心、快乐不快乐,把关注点放在孩子的快乐成长和健康成长上。

黄小平简介
江西新余人,被网络和报刊称为“中国小品文大王”,创作小品文万余篇。已出版文集12部,发表、转载文章8000多篇次,作品被100多种文选文集选录,不少作品选录中小学语文课外读本和中小学语文试卷阅读分析及作文素材。多篇作品选录全国语文教材。为《读者》《青年文摘》《意林》等报刊签约作家。
责编:铁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