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
—— 彩虹的故乡
文/ 王琪瑶
在我国西北部,青藏高原的东北隅,有一片被岁月轻抚过的土地,传说这里是彩虹的故乡,它就是我亲爱的家乡-互助。
提及互助,或许有人会说它交通不便,发展迟缓;又或许有人会说它民风彪悍,难以亲近。然而,我却愿用我所有的笔墨,描绘这片我深爱的土地,用我最真挚的情感,述说这片彩虹的故乡。
在土乡,彩虹的印记无处不在。那民族服饰上独特的五彩衣袖,如同天边的彩虹,绚烂而多彩。土族特有的盘绣上,每一针每一线都蕴含着深深的情感,那些“狮子滚绣球”“老鼠拉葡萄”“寒雀探梅”等图案,都是土族阿姑用七色丝线,细腻的针脚,在绣布上勾勒出的生活与神话。而那街道上的霓虹灯,在夜晚点亮了道路,也点亮了土乡人的心,它们如彩虹般绚丽,为这片土地增添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也成了彩虹故乡夜晚最靓丽的风景线。
土族,是这片土地上的原住民,他们是吐谷浑的后代,世世代代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他们勤劳、勇敢、质朴、好客,用他们的双手耕耘着这片土地,用他们的智慧创造着美好的生活。我的外公,便是这无数土族人中的一个缩影。他春耕秋收,播下希望的种子,收获满满的喜悦。他关心家人,苦口婆心地教导小辈,内心充满了对游子的不舍。他的身上,凝聚着无数土族人的品质与精神。
在这片土地上,信仰如同彩虹般纯净而神圣。佑宁寺、切藏寺、白马寺……这些藏传佛教圣地,见证了土乡人民的虔诚与信仰。他们在这里祈祷,祈求风调雨顺,祈求家人平安。而位于威远镇十字街心的鼓楼,这座古老的建筑,更是见证了这片土地的沧桑与变迁。
据史料记载,鼓楼始建于1624年,经历了近400年的风雨沧桑。这座被视为互助标志的建筑,如今,经过整体修缮、描绘、扩建的鼓楼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土乡大地上,成为互助的古老象征。
在这片土地上,还有那些默默奉献的人们。互助酒厂的发展,为这片土地带来了经济的繁荣;高速公路的修建,连接了乐都、西宁等地,让这片土地与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则培养出了无数追梦人,他们从这里走出,去追寻自己的梦想。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这里虽然贫瘠,但却能长出坚韧的冬青。这里的人们虽然朴实无华,但却有着最真挚的情感和最坚定的信仰。我愿意为这片土地奋斗终身,用我所有的力量去建设她、美化她。因为我知道,只有在这片土地上,我才能找到真正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彩虹的故乡——互助,我深爱的故乡。无论我走到哪里,我都会怀念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因为这里是我永远的根,是我心中最美丽的风景。
作者简介:
王琪瑶,互助县树人中学高二10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