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连富和天阳怀支队
文/郝迎花
(一)
辛庄子村隶属井儿沟乡。位于阳原县城东十公里,紧临109国道。古时称“太平堡”,后改称“西辛庄”1982年根据国务院305号文件精神,标准化定名为“辛庄子”。
刘连富是辛庄子村土生土长的村民。9岁没娘,12岁沒爹。光棍哥三饥一顿饱一顿地苦挨着日子。16岁那年的春天,天气稍微暖和点,衣衫褴褛的刘连富忍着饥饿,跑到了东城的一家豆腐铺;为了能吃个半饱,苦苦哀求当了一名伙计。
每天半夜起来磨豆腐,天亮后,把磨好的豆磨拿到街上去卖。虽然辛苦,但总不至饿死。天天周而复始,转眼已到深秋。一天,刘连富正在大街上哟呵着卖豆腐,一个村霸走过来,说刘连富偷了邻铺的东西。不分青红皂白把个16岁的刘连富一顿毒打,周围人平日见村霸都躲着走,谁敢拉架啊!可怜刘连富被打的筋骨松软,耳朵被脚跺的有手掌大。整个脑袋肿涨的直不起身。不知过了多久,躺在泥土里的他慢慢醒来。看了散落一地,和成泥的一块块豆腐;他仰天哭喊:“天呐,还有穷人的活路吗……?”又一头栽倒在地上。
豆腐铺是不能回去了;天底下那么大,可那里还有他的落脚处呢?
他不知在地上躺了多久。迷迷糊糊中,在泥土中蜷缩着的刘连富渐渐清晰起来:自已的叔伯哥刘连启现在天阳怀支队7区当队长。驻地就在北山的鳌鱼口村。从前他就要跟着哥哥打游击,当一名为穷苦人打天下的游击队员。哥哥说他年纪小,现在被逼的走投无路了,他一定要打游击,打恶霸,推翻这吃人的旧社会!
由于游击队里数刘连富年纪小。时任7区区长的郝振凯见他又能跑,又能跳,人又机灵,勤快,功夫也好,最关健是枪法准;指那打那。便让刘连富当了自己的警卫员。
这个沒爹沒娘的穷小子;小小年纪怎么会有功夫,枪法准呢?
因为家贫,每天烧炕做饭得去野外打“干枝儿”做柴火。“瞄”见那棵树上有“干枝儿”就用石头或木棍使劲掷上去。被打准的“干枝儿”应声而落。同时也锻炼了手劲。日积月累练就了十步左右瞄那打那。力气也比一般人大;两三个普通人近不了他的身。
郝振凯区长是涞源人,是位学生,受党的号召来天阳怀发展、壮大游击队;播洒红色革命种子。刘连富看着这位文质彬彬,比自己大不了多少岁的区长又敬佩又羡慕。郝振凯也疼爱着这个苦孩子,对他嘘寒问暖。闲暇之余,郝振凯为他讲红色故事,让他知道为什么要革命,为什么要推翻这吃人的旧社会。
刘连富一心一意地为区长安全着想,有任务外出时,从不离左右。但当郝区长进了屋子,确认安全后,他便一跃上了门楼站岗放哨;即使吃饭也在门楼。任何人喊也不进屋吃饭。
一次,郝区长带着7区二十多位游击队员秘密去东城镇千家营村开会。不料,走漏消息;国民党乡兵倾巢出动,呈包围圈形势向他们慢慢靠拢过来。被在门楼上站岗的刘连富及时发现,开枪报信。经过一番激战,郝区长和游击队员无一伤亡,全部安全撒离、转移山上。
郝区长三年后因革命需要,调往天镇县。刘连富想到自己目不识丁,又舍不得一块打游击的二哥和五位叔伯哥哥们;千般无奈与万般不舍没有跟随郝区长走。后来一直有书信、像片往来。可惜已丢失。
解放后,郝振凯区长曾担任张家口市商业局局长,政协副主席。退休后任政协顾问。 (二)
郝区长调走后,刘连富当了天阳怀支队七区班长。和时任七区队长的亲叔伯哥刘连启;还有刘连玉、刘连宝、刘连祥,还有自己一母同胞的亲二哥刘连银五位哥哥及七区的游击队员们;一起轰轰烈烈在东城,井儿沟一带闹革命……
一次刘连富带领全班游击队员掩护7区游击队撒离,当7区人员全部安全辙离后被乡兵团发现团团围住。急忙中把只能上四发子弹的枪上了五发。等他把子弹卸下来再重新装上。一个乡兵的刺刀直刺过来,他快速一闪,刺刀刺在新狐皮帽上。说也迟,那时快;刘连富扣动板机。四发子弹呼啸而出,他趁乱冲出包围圈。被
当时乡兵抓丁、烧杀抢掠,奸淫妇女,无恶不作。乡亲们敢怒不敢言,对其恨之入骨。游击队决定打击敌人。为穷苦百姓出口恶气!
夏天的高梁、玉米地就是游击队的青纱帐。这天,他们得到情报:有两个无恶不作的东城骑兵从西城开会返回。他们决定在东六马坊高粱地打伏击。当两个骑兵走进游击队的埋伏圈。班长刘连富一声令下。游击队员们奋勇杀敌。一个骑兵中弹应声倒下。另一骑兵仓惶而逃。只因游击队缺少枪支弹药。不敢恋战,不敢趁胜追击。但这一伏击战也让敌人有所收敛,大大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
当时各村都有村长,也叫保长。有的一心为穷人、游击队办事。有的两头“推磨”两头办事。还有一种死心塌地,专为敌人办事的。
有次游击队抓获了一个表面两头“磨面。”暗地专为敌人买枪支,筹集粮食的保长。押在竹林寺审讯完。游击队员们吃了顿饭的工夫就不见了。当时外面白雪皑皑,地上无脚印。只有老和尚敲木鱼念经声。后来游击队总结出:只要在竹林寺审讯,人肯定不翼而飞。
由于七区游击队员个个骁勇善战,虽然没有精良武器,只因对地形熟悉,老百姓拥护。他们象一把钢刀插在敌人的心脏。敌人对他们又恨又怕。想尽一切办法除之而后快。于是在1944年至1945年间,一条毒计开始设施了。
东城保安队长李连喜带领乡军去游击队员所在村落抓捕,结果扑了个空。恼羞成怒的他就抓游击队员们的家属,逼家属说出游击队的去向。家属们任凭乡军如何打骂,咬紧牙关一字不露。李连喜下令把这些家属押在东城无论老幼全部杀害。唯独留下了刘连宝的娘。
乡军把刘连宝娘关了一个多月,严刑拷打,问游击队在哪里;只要说出来就放你回家,哺乳你吃奶的孩子。刘连宝娘宁死不屈,宁死不招。李连喜见这么长时间也不见游击队来营救。他还不死心,又心生一计;“放长线吊大鱼”。便把刘连宝娘放了。
当刘连宝娘回到家,看到炕上直亭亭躺着,活活饿死的五个多月份的闺女;肝肠寸断!
解放东城那天,刘连宝去野厕所解手,抓住了躲藏在里边的李连喜。在军民的愤怒下,沾满人民鲜血的东城保安队长李连喜被我军镇压。
1947年一天早上。周伸地村任一家突然来了六个国民党兵。一进门打、砸、抢。嘴里还嚷嚷着要大烟。任一灵机一动说:“长官,家里没有。您老别砸了,我给您去外面寻找去。”国民党兵见瘦弱的任一也耍不出什么花招。便叫他快去快回。
任一一出院门,一口气跑到鳌鱼口七区游击队。刘连富接到命令带领全班人马12人火速赶到周伸地。经过一场恶战,活抓了两个,跑了四个。 (三)
解放后,刘连富任辛庄子村第三生产队队长,直至1983年分田到户。
他任职的第三生产队,粮食永远产量第一!
1957年国家政策让他正式转脱产干部;他婉言谢绝。原因是:自己没文化,现在穷苦百姓当家做主了。自己就会种地,他舍不得离开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
刘连启,解放后任辛庄子村大队书记。宋志忠当县长时,让时任公安局长曲德和与刘连启联系;去县委复职。刘连启当时已经70多岁,不想给囯家添麻烦,一直没去复职。
刘连玉,天阳怀支队连长。参加解放张家口,他是担架队。解放后不愿离开故土,谢绝去涿鹿工作。后任东城乡五里沟大队书记,后任辛庄子村书记。
刘连银,解放后任村高级社社长,大队长,村支委,武装委员会主任。
天阳怀支队七区游击队名单:(40——50人)水浴口村粱世早,七马坊村付起荣,辛庄子村殷建恩……
释义:“天阳怀”支队指:天镇县,阳原县,怀安县组成的游击队。 作者简介:郝迎花,河北名人名企文学院院士,《文学作家》签约作家,张家口市宣化区作协会员,阳原县作协会员。自幼喜欢文学,曾在《河北青年报》、《张家口晚报》等报刊发表并获奖作品;曾参与撰写张家口市阳原县《阳原村史》,并参与旅发大会等宣传活动的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