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养老问题的思考
作者:王建宏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诸多社会问题逐渐凸显,对经济发展形成了极大的阻碍,其中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具有全局性影响的社会问题。
老龄化问题是每个国家必然面临的挑战,解决这一问题的成效,不仅反映了社会制度的优劣和政府的执政能力,更是关乎民生的重大课题,是社会安定的调和剂,切不可忽视。
当前,中国虽大力提出并解决养老问题,大幅缓解了因历史原因导致的投入不足所产生的矛盾。然而,仍难以满足与日俱增的养老需求,并且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养老水平参差不齐,加上政策的不完善、指导思想的不清晰以及政策、税收、待遇的不统一,引发了社会的诸多争议,养老机构质量参差不齐,状况令人担忧。
中国目前的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据统计,老龄化人数已达一亿九千七百万人。按照发展趋势预测,再过二十年,老龄化人员将达到两点五亿人,占人口总量的百分之十七,接近发达社会如美国和日本的水平。但我们的养老硬件和软件与人口老龄化的速度严重不匹配,具体表现为:城市养老设施难以满足民众需求;养老费用高昂,多数人难以承受;农村养老设施简陋、档次低下,与经济发展的繁荣局面相背离;从事养老事业的人员待遇微薄,人员流动性大;医疗卫生服务无法达到基本要求。这些现象充分表明我们与先进国家存在较大差距,需要加快统筹规划,加大投入力度,争取在较短时间内改善当前的被动局面。
首先,要高度重视养老问题。劳动者的养老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关乎民生的重大事宜,涵盖了社会成员从出生、教育、就业、住房、医疗到养老、安葬的全过程,是社会向其成员提供的保障。全社会成员在每个环节都应无条件地享受公平待遇,这种公平待遇是社会政治文化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统筹规划、精心安排,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求,成为国家不懈追求的目标。这也是社会成员辛勤付出应得的回报,是社会货币二次分配中应有的份额。对任何一个环节待遇的非正常对待或剥夺,都属于社会分配不公的表现,应受到谴责和纠正。所以,重视社会成员的养老问题,确保老有所养、养有所依,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绝不可轻视。我们必须全力以赴,动员一切力量,把养老工作做好,圆满完成这项光荣的任务。
其次,要清晰认识我国养老问题存在的发展不均衡性和地域差异性,做好分类指导,这是高效解决问题的前提。建国六十多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但由于发展的不均衡、地域文化的多样性以及各级领导执政效果的差异,导致社会养老的幸福指数悬殊,养老水平优劣差距较大,但总体而言,养老水平仍处于低位徘徊。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在华东地区,由于人口密度大,对养老的需求绝对量高于中西部人口密度较小的地区。以北京为例,一千多万的常住人口,全市较高级的养老院数量远远无法满足养老需求。某养老院每年减员不到一百人,而填补这一缺口的报名在两个星期内就达上万人,甚至有人调侃,这些人要入住需等一百年,这侧面反映了养老资源的严重缺失。再看该养老院的设施,最好的单人标准间月费用三千五百元,双人不带卫生间的月费用两千三百元,房间仅作简单涂料涂抹,配备钢木家具、电视、风扇,入住者需自带被子,养老院只提供褥子和床单,服务和伙食状况尚不得而知。北京如此,其他地方和农村的情况可想而知;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由集体和个人集资创办的养老院,档次低、环境差,养老人员拥挤,卫生条件差,活动项目单一,仅限于棋牌,老人主要以冬日晒太阳、夏日乘凉为主,情形令人心酸;从事养老事业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歧视虐待养老人员的现象时有发生,侵权问题难以得到伸张;另一方面,社会上出现优秀个人奉献爱心,自费创办、收留失去生活能力的老人养老,事迹感人至深;大量老人协会成立,通过自养、自尊、维权,促进了社会风气的进步,解决了人们生活中的许多难题,对净化社会风气发挥了重要作用。

最后,政府应成为养老的主渠道,同时吸纳个人资本,多种形式共同发展,这是解决当前我国养老事业缺失的有效途径。老年人养老具有“体弱多病、寂寞孤单、亲情缺失、思想失落”的特点,针对这些特点,将养老重点置于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人群,是抓住了养老问题的主要矛盾。政府在养老事业中负有决策、规划、资金筹措、制度建立、权利维护、资金调拨下发、事业管理、检查评判评比、宣传教育等重要责任。民间资本是弥补政府资金缺口的有效补充,是动员社会人力、物力、财力的有效形式。政府在财政年度预算中应逐年增加养老资金的投入,对养老资金的使用、核算、监督进行有效管理,实行全额对养老经营资金的负税率管理,制定适应当时情况的浮动税率制度,促进资金流向养老事业。根据城乡的实际情况,依靠基层政府,有计划地利用一切设施,建立各种规格的养老机构,满足不同人群的养老需求,这是解决和缩小硬件不足的有效办法。将养老事业与救灾、民政、慈善、卫生事业统筹通盘考虑,避免资金浪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以居家养老为主要形式,提升社区医疗服务水平,使养老人群享受基本卫生服务,这是减轻政府养老压力的有效手段。建立一定数量具有当时先进生产水平的达标养老样本院,引导其他养老组织机构学习借鉴,使养老事业与其他事业同步发展。在养老院中提倡老有所为,对于在养老院从事义工的人员可免费享受养老服务,以此调动社会人力投入养老事业,解决人力不足的问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
总之,养老是全社会成员义不容辞的义务,人人都会变老,人人都需要养老。今天为他人养老,明天他人为自己养老!养老事业的优劣是检验社会制度好坏的试金石,决不能充耳不闻,决不能放任自流,一定要像对待航天事业那样高度重视,因为这关乎人文社会中对人的尊严的尊重!
【作者简介】
王建宏网名唐宗地人,大学文化,工程师陕西武功人,生于1948年12月16日,现已退休。王建宏学生时代开始习作,至今创作诗词5000多首,广泛发表在新浪博客、红袖添香、诗词吾爱、中华文艺、等网络平台,诗词内容涉及人文、历史、生活、山水旅游、深受广大网友读者的喜爱和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