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家旬刊》2024年第25期
● 文艺理论
·不妨让“知识速食”拥有更深厚精神底蕴
·中国传统文论视野下的鲁迅创作技法探源
● 七一感咏
《南湖的红船》:陈 宏(四川)
《七律·红船颂》:陈 宏(四川)
《赞歌(组诗)——写在党的103岁生日之际》:季 川(江苏)
● 小说荐读
《风爷传奇》:庞步高(湖北)
● 诗歌人生
《话说高考》:康玉琨(福建)
《雨雾江南》:郭洪川(辽宁)
《雪 夜(外一首)》:侯 进(贵州)
● 诗词鉴赏
《乌江亭(外一首)》:紫茎屏风号(广东)
《采桑子·彩虹》:细雨微澜(广东)
《咏 荷(二首)》:韩红军(河北)
《拜谒武侯祠(外一首)》:韩建军(甘肃)
● 散文漫笔
《外 婆》:李 旋(云南)
● 诗意中国
不妨让“知识速食”拥有更深厚精神底蕴

当然,文学借助短视频和直播的方式扩大影响力是必要的,文学借助新媒体矩阵可以突破圈层壁垒,扩大受众群体,可有效助力知识普及,提高民众的文化素质。特别是在当下快节奏、高强度的现代社会,文学以其极具关怀性和抚慰性的精神力量为奋斗的青年人提供了精神园地。从总体来看,在当下注重知识和文化的时代,未来仍然有广阔的空间去发展短视频阅读,也热情欢迎更多对泛知识类短视频感兴趣的从业者加入这一赛道。但也有必要思考一个问题:文学作为深度的精神体验与短视频碎片化、快节奏的特点是否能有效融合?如何有效采取方法弥合两者的差异,使短视频助力新时代文学传播?短视频从根本而言,“知识速食”应当拥有更深厚的精神底蕴和更宽阔的人文视野,这样才能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实现文学与新媒体的有机结合与发展。
—— 摘自《文艺报》2024年6月21日
作者:温雅红
中国传统文论视野下的鲁迅创作技法探源

对于鲁迅的文学创作,过去总习惯于运用西方舶来的批评术语来分析解读,而事实上,鲁迅早年接受过十多年的严格而规范的传统式写作训练,所以他的创作也不可避免地深受本土写作传统的影响。现立足于中国传统文论视野,就鲁迅的具体创作技法加以溯源式考察,从整体布局上的“互见法”、人物命名的明喻曲譬、叙事安排的白描与反衬以及语言表达的顿挫与隐秀等几个方面深入文本内部,进行仔细梳理。意在说明,鲁迅在创作过程中自觉吸纳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遗产,既不媚外媚古,也不排外排古,这种兼容并包的开放心态可资借鉴。
—— 摘自《鲁迅研究月刊》2024年第5期
作者:高俊林


南湖的红船
陈 宏(四川)

图:电影海报
南湖的红船
承载着历史的厚重
在时光的长河中航行
革命火种,曾在此燃烧
照亮前行的道路
驱散黑暗的迷雾
在历史长河中
你永远熠熠生辉
它见证了风雨飘摇
也经历了波澜壮阔
先驱们的脚步坚定而有力
他们的信念如同磐石般坚强
南湖的红船
一路栉风沐雨,砥砺前行
面对风雨,他们不曾畏缩
为了理想,他们勇往直前
红船的精神
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
奋勇向前,开拓未来
那一抹红色
是信仰的颜色
是希望的光芒
在红船的引领下
我们走过了艰辛的岁月
迎来了辉煌的明天
南湖的红船啊
永远的骄傲与自豪
你的故事,将永远传颂
你不仅是一艘船
更是一座丰碑
让我们携手同行,不忘初心
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七律·红船颂
陈 宏(四川)

图:影视剧照
破浪红船砥砺飞,南湖建党启新机。
锤镰耀彩千秋盛,旆帜飘霞万里辉。
辟地开新谋伟梦,劈波斩阻显神威。
初心不改宏图绘,虎跃龙腾壮志巍。
赞 歌(组诗)
——写在党的103岁生日之际
季 川(江苏)

图:电影剧照
旗帜在引领
红色江山
总有一面大旗
在引领,在高高飘扬
跋山涉水是练习脚板
风雨兼程是磨练意志
红色中国
总有一面大旗
在召唤,在猎猎作响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就是共产党人不懈的追求
火把在燃烧
这个火把
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可以带领一支支队伍
走出所有的泥潭与沼泽
这个火把
是光明的灯盏可以温暖
可以照亮新中国的每片天空
这个火把
如今还在燃烧着
它汇聚着所有的全心全意
为人民谋幸福的正能量
征程在延续
把道路穿在脚上吧
让车轮滚滚向前吧
我们有更宏伟的蓝图
有更远大的目标
每一个征程都在接力
都在延续
每一份信心都在增强
都在催人奋进
一起来奋斗吧,也只有奋斗
才能让我们离幸福越来越近

【作者简介】季川,男,汉族,1968年5月1日出生于四川江油,中共党员,现居江苏南京,作品散见《人民日报》《诗刊》等报刊,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季川诗选》,评论入围第六届《诗探索》“中国诗歌发现奖”。
风爷传奇
庞步高(湖北)

清朝光绪年间。 桂城有位久负盛名的武师,人称风爷。
风爷是桂城李家庄人。官名叫李凉风,字墨贻,文武双全。据说年少时,在少林寺习艺十余载,学得绝世武功。
风爷精通八卦掌、霹雳拳,善使子午剑,尤以轻功闻名于世。有一年李家河涨大水,冲走了河面上的桥板,只剩下几个若隐若现的桩柱。风爷深吸一口气,纵身一跃,以蜻蜓点水之势一下子就掠过河对岸。有时外出,夜归至晚,怕惊醒家人,他就从围墙外一个鹞子翻身折了进去,然后悄无声无息地落在院子里。连看门狗都毫无察觉。
在桂城,至今还流传着很多风爷的故事。
话说有一天,风爷去桂城办事。见一处外地江湖艺人正在耍把式,花拳绣腿打得起劲。班主则在一旁天花乱坠地吹:拳打南山猛虎,脚踢北海蛟龙。嚣张气焰,不可一世。风爷实在看不下去了,便说:“你们这是花架子,赢不得真好汉!”班主听闻此语,大为不服,便要与风爷比试比试。
风爷也不吱声,从口袋里摸出一枚铜钱,含在口中,运一股丹田之气将铜钱迸射出去,哧溜一声,切断了杂耍班子绑帐篷的绳子,帐篷立即“哗啦啦”坍塌下来。班主大惊,知道碰上了高人,连忙抱拳作揖,对着风爷说声“得罪”,收拾家当灰溜溜地走了。广场上顿时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风爷不但武艺高强,而且精通医术。他治疗跌打损伤,可谓一绝。有人崴了手脚,风爷轻轻一拉一扭,立即病好如初。风爷博览群书,才华横溢,尊崇儒家思想,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宗旨。经常秉笔直书,针贬时弊。
风爷怀一颗忧国忧民之心,常在家写评论时政的文章。有一天,突然来了一伙官兵,闯入风爷家中,到处翻箱倒柜。最后目光落在书桌上,刚写的一首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这是反诗,是对老佛爷的不敬!”有人嚷道。
风爷不语。坐在桌子边,很轻蔑地看着这伙人。
“带走!”为头的一声令下,抓走了风爷。
是夜,更深人静,月明星稀。
看守趴在桌子上睡着了。
风爷双手抓住牢门铁栏杆,气运丹田缓缓发力,“吱吱”地栏杆被拉开了一个大缺口。风爷钻了出来。
风爷取下看守身上的钥匙,打开了外面的门。
监牢外面是几米高的院墙。皎洁的月光之下,只见风爷纵身一跃,身轻若燕,就蹿过了高墙。
第二天,县城监狱里炸开了锅……
听说有人越狱,知县老爷大惊。一打听,越狱者乃大名鼎鼎武师风爷。就去查了案子卷宗,觉得风爷没犯什么大罪,只不过引用别人的诗句发发牢骚罢了。县令本是爱才之人,觉得风爷身怀绝技,空老于林泉之下着实可惜。便想请风爷来县衙做个缉盗捕头。当时桂城盗贼四起,民不聊生。
于是,委派一名叫杜子鸣的小捕头去请风爷。
杜子鸣久闻风爷大名,仰慕他的武艺,一心想拜风爷为师。这次正遂了他心意。
杜子鸣回家后焚香沐浴,身穿便装,带了礼品往李家庄而来。
行了半晌,杜子鸣至李家河岸。见一人盘腿河边,正在垂钓。那人玄衣装扮,五十岁左右,一幅仙风道骨之相。
杜子鸣行了礼,问道:“前辈,可知李凉风风爷家住何处?”
那人盯着河中浮子,眼皮都没抬一下。少顷,他转过头来用嘴巴噘了噘方向。
杜子鸣道了声谢,便向那方向走去。行了良久,发现此道至山中而去,两边悬岩峭壁,枯藤老树,昏鸦乱鸣……杜子鸣越走越不对劲,突然醒悟上当受骗了,便气冲冲返回。
那人还在垂钓,一动不动,似入定一般。
杜子鸣大怒:“你这老者,胡乱指向,害我绕走好多冤枉路。”
那人似没听到一般,理也不理。
杜子鸣见状,便动手去拽他,想好好理论一番。
谁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那人却巍然不动。杜子鸣大惊,知道碰上高人。转念一想,莫非此人便是风爷?
杜子鸣便双膝跪地,作揖叩首:“风爷在上,请受弟子一拜。”
风爷终于开口说话了:“足下何人?枉称弟子。”
杜子鸣便将来意和盘托出。
风爷不语,收了钓具,拂袖而去。
杜子鸣尾随风爷,来一处青砖黛瓦的庄院。杜子鸣再三请求收自己为徒,并出任捕头之职。风爷沉默不语,反手关上房门。
杜子鸣在院中高喊:“风爷,您老若不答应,我将长跪不起。”说罢,便跪下了。
风爷道:“爱跪就跪吧,与我无关。”
是夜,狂风大作,三更之时却下起大雨来。
杜子鸣在雨中跪到天亮,由于体力不支,昏倒在地。
风爷见他如此虔诚,不禁感动。便把杜子鸣抱进屋内,换身衣服,烧-锅姜汤,细心喂下……
后来, 风爷去桂城做了缉盗捕头,并收杜子鸣为入室弟子。风爷一出手,盗贼们风声鹤唳,抓的抓逃的逃,没了踪影。桂城百姓无不拍手称快。
三年后,风爷辞去职务。
他在桂城创办了精武体育馆,一时门徒甚众……

【作者简介】庞步高,男,湖北崇阳人,咸宁市作协会员。
话说高考
康玉琨(福建)

什么是高考
这是高高兴兴的一次考试
这是成绩最高的一次考试
校长不无幽默地如是说
什么是高考
这是公平公开公正的竞争
这是鲤鱼跃龙门的较量
班主任一如既往地教育
什么是高考
这是平时作业的最后检查
这是战时如平时的心理测试
科任老师体贴入微再次交代
什么是高考
这是进入大学改变命运的阶梯
这是实现长辈夙愿的爱心接力
家长面对神明诚心礼拜
什么是高考
对号入座,考的都会蒙的都对
十年磨剑,我有锦鲤,不留遗憾
考生紧握双拳互相勉励
这就是高考,这是心的呼唤

【作者简介】康玉琨,男,1984年7月毕业于福建师大中文系,福建省作协会员、泉州市作协理事,已在各级报刊发表小说、散文、诗歌等稿件200多篇,曾在全国及省市级比赛中多次获奖,出版小说集《给我一次机会》、诗文集《心歌》《最美的花》。

雨雾江南
郭洪川(辽宁)

我漫步石板路,
踏碎岁月的水光潋滟,
细雨如丝,雾霭轻笼,
江南,你是一幅未干的画卷。
油纸伞下轻摇曳,
旗袍女子,曼妙如画,
步步生莲,步步生花,
在乌蓬船头,笑语嫣然。
白墙黛瓦隐雾中,
倚窗静看,小桥流水潺潺,
岁月悠悠,梦回千年,
江南水乡,你醉了谁的眼?
雨丝轻抚青石板,
雾气缭绕,似梦似幻,
那古色古香的街巷,
藏着多少前尘往事,未了情缘。
旗袍女子轻回眸,
一颦一笑,皆是风情万种,
江南啊,你是那诗中的女子,
婉约柔情,又带着几分神秘。
乌蓬船悠悠荡荡,
载着故事,也载着梦想,
在这烟雨朦胧的水乡,
谁又在寻找那遗失的时光?
雨雾江南,梦回千转,
每一步都是诗,每一景都是画,
我愿化作那旗袍女子,
在这水乡,与你共绘这梦幻的江南。

雪 夜(外一首)
侯 进(贵州)

车轮声
划破了夜的沉寂
我在漆黑的梦中
呼喊你的名字
你裸着如玉的身姿
下凡
那些被洗涤过的灵魂
在乌江深处融化
万物失去了踪影
凉意在指尖划过
留我
在夜里醒着
父亲的思念
黄昏
村庄被橘色的汁液涂抹
你拄着拐杖
佝偻的身影
在村口来回张望
不时嘴里吐着烟圈
一群群燕子掠过
叽叽喳喳
木屋的瓦缝
飘散着炊烟
草木生香中
你回望庭院
眼角微微湿润
疲惫的脸颊
露出皱褶的微笑
你捋了捋胡须
感受着
岁月从弯曲的指间划过
那么丝滑
转瞬即逝
月光照亮了村口的水塘
一块巨大的镜面
收纳着你的思念

【作者简介】侯进,男,贵州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人,有作品见于《凤凰资讯报》《华夏早报》《驼铃》《枣花报》《青年文学家》等刊物和平台。
乌江亭(外一首)
紫茎屏风号(广东)

霸王未肯过江东,犹记关公走麦城。
多少英雄逢末路,长留遗恨伴涛声。
丽水彩虹

莲都雨霁时,五色彩虹开。
人念蓬莱去,仙家丽水来。
采桑子·彩虹
细雨微澜(广东)

冗杂思绪连绵雨,懒意花丛。言不由衷,只盼花开月下逢。
眼睁睁见繁花落,绮梦成空。往事随风,忘却千般见彩虹。

咏 荷(二首)
韩红军(河北)

芙蓉玉貌美丹霞,仁化清溪水上花。
日照新装云笑看,风飘香袂雨音哗。
粉头似笔蜻蜓立,绿叶如烟雾气华。
愿效忠诚酬岁月,何惊暴晒与狂沙。
吟 荷
谁念新荷水畔生,自矜映日池中惊。
清吟晓露瑶词赋,艳舞晴烟凤才情。
唯有香名神女气,敢称妙唱遗风英。
长歌静里悠诗景,短醉壸中淡利名。

【作者简介】韩红军,男,河北省临漳县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北省文研会会员,西部散文学会会员,邯郸作协会员,作品见于全国多家报刊。
拜谒武侯祠(外一首)
韩建军(甘肃)

武侯祠里赋重游,诸葛贤名千古留。
三顾笑谈天下事,七擒谋略幄中筹。
出师表在身先死,八阵图存志未酬。
济世安民流德泽,君臣同祀念犹悠。
望江楼怀古
望江楼上望江流,锦水绵绵古意悠。
万里桥边知己会,浣花溪畔赋诗酬。
芬芳不及薛涛井,潇洒何如范蠡舟。
碧玉高吟无处觅,红笺小字为谁留。

【作者简介】韩建军,笔名韩清越,甘肃秦安县人,毕业于西南石油大学,甘肃省诗词研究会会员,嘉峪关市作协会员,热爱古典诗词,作品散见于《诗词月刊》《甘肃诗词》《嘉峪关文艺》《嘉峪关日报》等杂志报刊。
外 婆
李 旋(云南)

我的外婆,是一个伟大而传奇的女性。
外婆,出生于1924年。她在最美的年龄嫁给了外公,虽然那年代都是包办婚姻,可外婆和外公却是极其恩爱的。
外婆年轻的时候,正处于战乱时期,在外婆嫁给外公的第二天,外公就被上面抓壮丁的给抓走了,两人虽两情相悦却又无奈离别,这对于一对新婚燕尔的有情男女来说是多么的残酷。
当时抓壮丁的过程也是极其戏剧化的,外婆像往常一样早起在扫地,突然听到一阵咋咋呼呼的吆喝声传来。听那声音和喊叫应该就是“上面派来抓壮丁的人”,全然不知情的外公还在呼呼大睡,于是外婆赶紧朝外反锁了门,对外宣称外公出远门了,那些人是不可能相信的,便一间屋子一间屋子地搜查,俨然一副不找到外公不罢休的态度。
好巧不巧,外公当时醒来内急刚要出房门可是怎么拽都拽不开,就在里面大声疾呼外婆的闺名,外婆一脸窘态,本来要保护外公却弄巧成拙,毫无商量的余地,外公就这样被抓走了。
就这样,我的外公一去去了十年,新婚之后相隔十年,才有机会开始生儿育女,在这十年里,外婆整日苦苦等待,终究是盼回来了外公。
可外公由于常年在外打仗,饥一顿饱一顿,啃过树皮吃过土,热一天冷一天,生生落下了病根,疼病交加坚持多年后才60不到就过世了。此后多年,都是外婆一个人,从未再嫁。
我的外婆,她是一个自律而勤劳的女人。
自律、早睡早起、勤劳动也是外婆长寿的基本因素。
外婆常年都是夜里20:30睡,早上6点钟起,年年岁岁,雷打不动。也正如此,外婆从年轻时候到90岁,都几乎没有进过医院。还记得小时候,我们去外婆家,每天她都早起,拿了扫帚在打扫卫生,无论地上脏不脏,每天都要扫。
当时我们姊妹三个赖在床上,听着窗外面叽叽喳喳的鸟叫声,分不清是喜鹊还是麻雀,总之分外的悦耳动听,我们身上盖着外婆在大篾笆上铺开缝起来的大花棉被,感觉亲切又温暖。看着外婆在那里弯腰扫着地,等着我们几个起床。
外婆一边给我们讲着以前的故事,一边用火盆烧着蚕豆,我们姊妹几个一边儿嗑着香蚕豆一边儿听着外婆讲故事,讲她的故事、讲妈妈、姨妈、两个舅舅的故事。那个情景,多年以后都记忆犹新。
我的外婆,她是一个有趣又手巧的女人。
记得小时候,走到外婆家要五六公里,只要记住过一个分岔再经过那个有标志性的大干粪塘,就快到外婆家了。
那时候,外婆总是会把珍贵的银元藏在敷满干牛粪的墙缝里,还会把它藏在院子外烤烟房的房梁上。每一次,姐姐、我、表妹去到外婆家,第一件事就是到处去找银元,准备找了拿去打银手镯,找了多少个回合都找不到,气得直跺脚的时候,外婆才笑嘻嘻的把银元从敷满干牛粪的墙缝里拿出来平均地分给我们,姊妹几个才喜笑颜开。
外婆家有三个石头砌出来的大水缸,那三个大水缸里的水晶莹剔透。每一次看缸底里都放着很多个大小不一的硬币儿,我们姊妹三人好奇又调皮,总是一次次把那些硬币捞出来又放进去,外婆嗔怪道:不要动不要动,那是生财的。可是每年过年的时候,她又会把那水缸底里的硬币捞出来。
外婆有一双巧手,她做的三尖角粑粑特别好看又特别好吃,从外婆的巧手里捏出来的三尖角粑粑是那么地精致又那么传神。她每次都会把小硬币包在某个小粑粑里面,让我们姊妹几个去猜,又时刻提醒着我们,千万不要咽下去了,我们一边嬉闹着抢着,一边感受着这份独有的快乐。
我的外婆,她是一个固执而有原则的女人。
我记得,外婆非常喜欢吃面条。妈妈每次回去都会给外婆带好多的面条,当时舅舅在外地的一个县城打工,姨妈一家也在那个县城,只有外婆在我们县里一个乡镇的小山村,妈妈总说让外婆来家里住,姨妈也说要把外婆接去她们那边生活,可她就是不去,她习惯了小山村的每一景、每一物。
我的外婆,她是一个坚强而倔强的女人
成年了以后,我们和外婆相处的时间没有小时候多了,可是对外婆的挂念却越发的深。
舅舅结婚后,外婆都是和舅舅、舅妈生活在一起。舅舅、舅妈常年在外县打工,聚少离多,表妹也在市里读书,家里几乎都是外婆一个人。
不知什么原因,一向健康硬朗的外婆突然得了癫痫,也不知什么时候,会在某一个凌晨就突然发作,只见外婆口吐白沫,剧烈抽搐,痛苦难忍,80多岁的外婆一生中第一次进了医院。大人们都说外婆是不小心吃到了米心虫了才会这样。考虑到外婆一个人在家突然发病危险,舅舅、舅妈把外面的工作辞了回来专门种土豆、种水晶豌豆、种烤烟,方便照顾外婆。
我们自从长大工作后,回家看望外婆的时间越来越少,每次回家都给它带上她爱吃的蛋黄派,默默地放在她的柜子里。
外婆在癫痫病不发作的时候,一如往常,80多岁的高龄还坚持做家务,自己洗衣服,自己做饭,到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也随着病情的反复发作,外婆像失忆了一样,都不太记得清我们了,我们姊妹几个站在她的前面,问她我是谁?她能说出名字,可都对不上号了,证明她的心里也时刻有我们,却是无法记清谁是谁了,知道外婆是因为年事已高,也是病情加重才记不得我们,可是心里还是一阵阵的酸楚。
2014年9月的一天,我像往常一样在上班,突然接到家里的电话,说外婆去世了,心里咯噔一下,关于外婆的所有回忆一股脑的上来,不禁泪湿了眼眶。
外婆所有的孙儿男女,几乎都赶了回来,在去给外婆收拾生前衣物的时候,听到大人们在说,外婆是凌晨癫痫发作,从床上滚了下来,摔到头,脑出血,一直就那样静静地躺在地上,直到去世。我的外婆她从生病到走,都没有让人服侍过一天,走得那么干脆、那么匆忙,每每想到这里,都心酸不已。
依然记得,那日给外婆收拾生前衣物的时候,大人说外婆的衣服在院子里烤烟房旁边的杆子上还晒着有,我忍着几次想要夺眶而出的泪水,转出去收的时候,看到外婆那熟悉的衣物在杆子上挂着,随着风飘舞,就像在轻轻地叙说着外婆那坚强而又隐忍的一生。
外婆,在她90岁那年,走完了她富有传奇色彩而又极其不易的一生。
外婆,关于您的记忆,将永远留存于我的一生!
(编辑注:文字略有删节)

【作者简介】李旋,女,云南普洱人,长期从事建筑工程领域工作,爱好写作,曾在多个公众号发表文章多篇。
诗 意 中 国


来源:中新网

《作家旬刊》编辑部
中国·城市狮龙文化传媒 主 办
合作伙伴:诗经故里文化传媒
《中华诗经阁》、冰心文化传媒
主 编
陈 宏
主要栏目
小说故事
格律诗词
现代诗歌
散文随笔
投稿邮箱
zuojbjb@163.com
一本致力于推广优秀作家作品的刊物
一个为作家们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
著名书法家、唐诗研究院高级顾问
作家王忆唐题写刊名
教育部全国百姓学习之星
当代诗联名家李景宁为本刊题写楹联
——文炳千秋欣创刊;梅香万里喜怡心。
本刊顾问由封面人物、领航人物
专家学者、编辑记者
律师及嘉宾组成

征稿通知
《作家旬刊·原创版》长期征集小说、故事、散文、诗歌、文学评论,字数在5000字以内。投稿时请附作者生活照一张和200字内作者简介发送到邮箱:zuojbjb@163.com。来稿超过10个工作日未见采用,可另投它处。
稿酬标准
作品发表12小时内,自然点赞数在20以上的,稿费20元;点赞数在50以上的,稿费50元;点赞数在100以上的,稿费100元。作品发表后,请作者主动加官方微信,以便领取稿费;作品发表12小时后不领取稿费,视为支持平台建设,不再第二次发放。
感谢广大读者对本刊的厚爱与支持,如果读者发现刊物中的错误,请致信本刊,我们将给予适当的奖励以示感谢。
签约作家
担任《作家旬刊》签约作家,须具有一定创作实力和作品积累,并渴望提升空间的诗人和作家,详情请联系微信:china69888办理。首届签约作家证书为釉黑色烫金荣誉证书。

《作家旬刊》接受各地企业、各界人士赞助,赞助名单长期公布在“特别鸣谢”栏目。同时,欢迎业务合作,共谋发展,有意者添加官方微信:china69888(备注“赞助”)。

☞ 请点击下方“收藏”键收藏本刊
☞ 请点击下方“分享”键分享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