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川,神秘的叹息(八章)
川北群山之下
青川县平实、恬然,蜷伏在邈远的辽阔的群山之下,春耕秋收,奉献勤奋而悲怆的生命。它恰似相貌平平的农妇,坐在百年老屋的门槛上,一手拍打红花蓝底的围腰,一手搭起眼篷,向山外张望,有什么云飘来?有什么雨下来?有什么鸟叫来?有什么人走来?甚至是挨邻的“5.12汶川映秀大地震“,将青川震得山摇地动,河床改道,满目疮痍,面目全非。后在政府主导下开展的援建中,新青川拔地而起,世之关注。我当时以为不过是在深山老林中崛立了一座新县城,也不过何其相似乃尔吧?这次行走青川,我才发现我的老概念是多么的单纯,也是多么的不切合实际。节日期间,我们是沿着绵广高速向青川凸处进发的。当小车七弯八拐地停放在青川青溪古镇外时,眼前一亮:天空碧蓝如洗,白云如骆宾王写的白鹅在天上浮动,古镇外的河流上建筑一座廊桥,双层,青瓦盖顶,遮挡淅淅沥沥的雨流和噪动不安的风声……古镇呈十字走向,唯东西大街喧闹,而南北大街相对僻静些。东西相向筑有两座挺拔、古朴的瓮城,它们一律沉默高耸,在流金的天空下眺望着无垠的远方。墙头矩形的蝶口,叙说烽烟、弓箭、弩机中蕴藏厮杀的三国故事和天地英雄气中席卷而来的呼啸雷声。瓮城就筑在城墙下,三面矗墙,独余一墙开门,敌军骄横入内,嵌入铜钉的城门遽然紧闭,墙头乱箭齐射,直将困于瓮城的敌军射个人仰马翻,血流成河……敌军在绝境里不战自败,守军大胜。这便是民间多年来津津乐道的“关门打狗”吧,也是严谨史书上所记载的“请君入瓮”典故的来历。青溪古镇老街依然,行人寂寥,斜阳在屋檐下拉长影子,小狗在街沿上慵懒地睡……街中间,一条活水汩汩的沟渠两边长满茂盛的花草,大朵地红,大片地蓝,大块地紫,大团地绿,虽妖且娆,虽芬又芳,竟也有几枝串串滴翠的山光,在奔泻的水上波动。这花的天,这水的地,这街边伫立的人,莫非构成了“你在桥上看风景,有人在窗前看你”的奇妙瞬间了。从古城悠然地走出来,我对朋友们讲,“我们不住这里,我们开车到阴平村去找个好住地。”朋友问,“找得到吗?”我笑着讲,“没问题”。我心中有个秘密,未能对朋友讲,阴平,便是史籍中大名鼎鼎的阴平古道所在地,它藏在老山中秘而不宣已经很久了,今夜,我图的就是在谧然的村子里睡一下,谛听它将近两千年的沉着而博动有力的心跳。这个过程相对顺畅,小车在恍若隔世的一片桃花源停下来,我们梦寐已久的阴平村到了。村子洁净,美丽,炊烟袅袅,鸡鸣树梢。我们选择一家带星级的农家乐住下,说实在话,我看中的是它平坝前郁郁葱葱的树木和带黑木灰瓦的开放式的凉亭。我转过身来,对朋友讲,“今晚,在此品菜,喝酒,共赏明月,共享三国演义的风云。”朋友们笑着讲,“甚妙。”这样说说笑笑里,阴平村的夜晚悄然而过。我们期待的是天亮后寻访幽深的阴平古道,一石擎天的摩天岭,生生不息的唐家河在世人惊叹目光里的灿然盛开!用过早饭,我们行走在阴平古道上。先说这条缠绕岁月一千多载的神出鬼没的山路吧,在泛黄的年代里,巴蜀囿于一角,仿佛遗忘在天地玄黄之中。阴平古道悄咪咪地出现,它是被樵夫的斧头,药农的鹤嘴锄,耕者的犁尖和贩卖茶叶的脚伕开拓出来的,淌着血,滴着汗,用意志在连绵不断的重山叠嶂中创造出来的。尔后,三国时期的司马昭下令钟会、邓艾攻击成都,大军行至天下惊悚的剑门关,被守将击退。邓艾等人换个作战路线,从文县出发,翻越耸入云天的摩天岭,昼夜行军,再艰难而行到“云深不知处”的阴平古道上。是夜,密云不开,邓艾命军队一干众人“裹毯而以山岩滚下”,毛发不伤,精神抖擞,强攻至平武南坝“江油关”,守将不战而输,开关迎接邓艾风尘扑扑的到来。不久,这支强悍的敢从岩上滚下的部队直取成都,偏安的蜀汉政权垂亡。看到这里,各位便知阴平古道在三国中所盘踞的位置有多么重要。
我们在古道上走走停停,有这段厚重的惊心动魄的夜滚悬岩并轻取“江油关”的故事陪伴我们,多么好。当我们一行在千辛万苦中停立在天地巨擘“摩天岭”前时,我们被深深地震撼了!这样的奇峰,在洪荒年岁里朗朗地一柱擎天!自盘古开天辟地之日就怒放着生命,张扬着高度,渲泄着尊严!自女娲补天之际,便不肯对暴风低头,不肯对风雪皱眉,不肯对雷电匍匐!这世间的千古奇迹,在青川的摩天岭上获得淋漓尽致的完美体现。摩天岭,让我们眺望吧!在过去、现在、未来的时光里,让我们站成大写的“人”字,昂首挺立蓝天之间。在阴平古道,我感受最为深刻的还有从“摩天岭”流淌而来的滚滚雪水,水如银子,碰石而碎,又汇聚着欢笑着绕石前行……石头巨大,如史前巨蛋横斜而卧,它们不甚规则,或锋利如刃,或圆满如玉,或硕大无朋,或小巧似卵,在亿万年的雪流里绽放、沉寂、轮回、爆发;尤其步步惊心的是道道纯粹、晶莹并浪花四溅的水流,奔腾在小而高的豁口时,重重地向岩下面凹陷水潭一跳,天地间大骇,我也为之动容。“水且如此,人何以堪?”沿途奇的是,我们看见了神异的花,倔强的藤,无限生机的草和覆盖苔藓的大石头。甚至生长中的大树,也爬满青青的软软的一剥即掉的青苔……我们抬头一望,树梢蓬勃展开,合围四抱,仅余一线天从密不透风的树丛中漏下来。对面山岩下有头野猪缓慢走过;山泉上有头伶俐麂子纵身跃过;阴湿的树林里有头黄羊奔跑…… 告诉你吧,朋友,这些都是历历在目的深山老林影像,它们在我的注视里,悠然自得活动,并且不疲倦地存在!
青川,我以前是小看你了,虽然这原因有多方面,或者是从小受的教育,或者是地理的限制……但今后不会了,因为,一个生机盎然且史册厚重的青川,已灿然绽放于我的心中。
青溪古城一叹
广元市青川县青溪古城是我十年前到访过的四川丘陵古城,当时有家杂志向我约稿,说写一下广元和青溪古城,写三国风云,写邓艾偷袭阴平古道,写武则天与皇泽寺的亲情联系……我慨然应允。在那些栖息阴平村和青溪古城的日子,我对天空发亮的白云,对一声声清脆的鸟声,对陡峭的入川险道,对爽爽朗朗的溪流,充满了感动。我们四川当年的古道,依靠的就是这几条上天入地的阴平道褒斜道,那一天,我伫立在它一峰入云的摩天岭下,想象金戈铁甲的队伍,裹毯坠岩的壮举,激荡人心的风声,连接汉中的小径。其实我想说的是,人生何其渺小,战争何其血腥,厮杀何其悲壮,英雄之气又何其升腾……那以后,我风雨无阻地返回绵阳,我的故乡,在激情四射里创作一万字的历史人文散文“我穿过绵阳去看你,广元”,相继发表在《剑门蜀道之光》《广元日报》《广元散文》《川鲁散文精选》《湘楚文学》《蜀境》《我的文学史》等公开发行的文学报刊上。散文“行走青川”四千字也发表在《广元日报》和《绵阳散文选》上。这两文推出,在广元文学界获得赞誉最多,他们感谢岳老师宣传了武则天故里广元。其实,在我心目中,青平北旺是个文化符号,在当年隶属中国最大的绵阳专区范围内,青川平武北川旺苍是个不容忽略的存在,它们因地貌限制而贫穷,却是山珍显世,人们勤劳,自然优美,万物滋生。我们熟知的大熊猫在这里出没,我们神往的三国演义在这里燃起烽烟,我们迷惑的“噫吁嚱”在这里突然中断,我们回首的历代文化大师在这里诗兴大发!还有一层原因,青川与绵阳最亲,血缘最浓,虽说是划分出去又归于绵阳老部下广元市,然而史上的脐带还系在绵阳母亲的身上,血浓于水,须臾不可分离。
事隔十年后的今天,我又受朋友们之邀重返广元和青川一些老地方浪迹,虽天上白云苍狗,万事杳然,而我心中仍感亲切,岁月如歌。下午围着青川县老县城青溪古城走上一大圈,我惊异发现,古城墙的壮怀激烈不减当年,瓮城的弧形彰显古人巧妙设计,一街一舍藏着深山心事,一川水流淘尽千古英雄。我只能说,青溪古城是四川原汁原味的古城,是值得白天观赏晚间梦萦的古城。在这里,一脚可踩响远古悠然自得的琴弦,另一只手可抚摸古今传奇的封面:三国,阴平村和砖石叠加的城楼!
问道,阴平古道
这次来青川阴平古道来对了。
首先是凉爽,这几天绵阳气温35度,在青溪古城,气温不过24度,出门晃晃悠悠,手臂居然是凉沁沁的。另外,吸引我的还有,阴平古道一直以来模糊不清的背影。史载:古蜀道分别是:子午道、傥骆道、褒斜道、陈仓道、祁山道、连通陈仓道与褒斜道的连云道、荔枝道、米仓道、金牛道。此外,甘肃方向通向四川还有条阴平古道,曹魏灭蜀就是走的这条苦不堪言的路线。阴平古道起于阴平郡,即今甘肃陇南文县的鹄衣坝,途径文县县城,翻越青川县境的摩天岭,经唐家河、阴平山、马转关、靖军山,到达平武县的江油关(今南坝乡),全长265公里,与《三国志》所记的七百里阴平道完全一致,当时是以360步为一华里。照此推算,今天的一华里约等于三国时的1.33里,正相符合。阴平古道自古以来就是艰难崎岖之路,极险处是一峰崛起之摩天岭,岭北西坡度较缓,南面则是万仞悬崖,无路可行,仅药农和樵夫可跋涉攀登。《三国志》记载:三国时,司马昭命钟会、邓艾领兵伐蜀。被蜀汉大将姜维堵在剑门关以北,久攻不下,双方僵持。邓艾则退回景谷道,从暗地里到达阴平古道,在摩天岭之南绝壁,邓艾咬牙率军士裹毡滚下,飞越摩天岭直插平武南坝江油关,蜀汉守将马邈开关投降。邓艾长驱南下,攻克绵竹,直抵成都,蜀后主刘禅交出国印,蜀国不存。在阴平村,邓艾裹毯滚岩的故事不孤单,摩天岭之巅建有诸葛亮孔明庙,由于多年失修,如今庙已倒塌,只存墙垣。当年的孔明碑也立于此地,《龙安府志》记载:“摩天岭今有孔明碑,字迹磨灭不可识。”《三国演义》第117回说:“邓艾,邓忠并二千军及开山壮士,皆到了摩天岭。方才整顿衣甲器械而行,忽见道旁有一石碣,上刻‘丞相诸葛亮题’。其文云:‘二火初兴,有人越此,二士争衡,不久自死’”。这当然是《三国演义》的作者把诸葛亮神化了。过摩天岭桥,便到了南天门,此处群山环抱,深谷幽壑,流水淙淙,鸟语蝉鸣,大有登临仙境之感。南天门之下立一堵石壁,像一面光滑镜子,照耀过客千万年。据老年人讲,在这块石壁上,邓艾曾写下“邓艾过此”四个大字,只要用水洗其石壁,便显出字迹,水一干字便隐,可惜匠人们修公路时,不知珍贵,用钢钎锤子毁掉字体一部分。
我坐在阴平村的河滩圆石上,怅望不远处云雾缭绕的阴平古道,想,蜀国命运,自兹掐断,一条小道,掌握生杀大权,厉害。
青溪古城墙的眼睛
对古城墙,我一直充满好奇和敬畏。
几十年间,我在祖国大地上不知疲倦地行走,在对各地文史多加关注的同时,对遗存的爬满荒草的古城墙投去深沉一瞥:它们在血雨腥风的战争中顽强矗立,在铁蹄席卷的广场前牢不可破,在漫过水流的护城河上升起吊桥,在瓮城的拐角处吹响鼓角……尤其是四川大盆地,我心存欢喜的古城墙尚有西昌建昌古城墙,昭化古城墙,罗江白马关,三台古城墙,甚至包括盐亭县城东门城楼。故乡盐亭县城是有过城墙的,它始建于元代,几兴几废,近于倾坍。在明朝某年由知县下令改松软土墙为鹅卵石混杂铺筑的城墙,多有坚固,于风雨中不倒。至清,由因盐亭县历史出三朝宰相,朝廷准允墙顶加冕,远看恰如玉带,民间称为玉带城墙,彰显本地出了头面人物之荣耀。进入现代,城墙不断崩塌,仅存东门城楼一段,雉堞高耸,黄桷树与桑树野性生长,史称“龙凤呈祥”。三台古城墙系明代遗存,历史沧桑,原始根基一直不曾改变,我喜欢三台城墙的建筑风格。
这次避暑,我们选择了广元市青川县青溪古城。这个地方,十年前我和朋友们来过,那次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仅走马观花看个大概就一走了之,说不上子丑寅卯来。现在,甲辰年之夏,我们来了,不慌不忙的来,轻轻松松的看,悠悠闲闲的想,浓浓淡淡的写,舒心坦然成为避暑的一个文化元素。我心心念念的想着青溪古城墙,我记得它每一块坚硬的火砖,记得它瞭望台的垛口,记得它猎猎作响的旌旗,记得它冲天震响的土炮……我想,什么是战争?什么是城墙?什么是起义?什么是抗争?人类历史上,每次农民战争都在引发社会大范围的动荡里展开,而坚不可摧的城墙是它攻守兼备的外在表现形式!封建王朝的政权在更替,在变革,在崩溃,在复兴!而蜿蜒曲折的古城墙,成为社会变革的冷酷见证者!
从东瓮门下砖梯,我忽然发现,城门正中的垛口像极了史书上的眼睛:深不可测又云淡风轻。我忙合掌,老天爷厉害了,什么也逃不过你的慧眼!
凉凉的唐家河
在我少儿时光,在那样一座贫瘠之地的县城,我时常听邻居摆龙门阵摆得最多的是:唐家河,青川伐木厂,东河纸厂,拣银岩,黄家沟,风雷激水电站。大些了,明白唐家河位于青川县深山老林,其实它的前身就是当年让人眼红的青川伐木厂。东河纸厂在旺苍,拣银岩是座煤矿,黄家沟也是煤矿,风雷激电站在甘肃一片水势浩茫之地。
我就来说一说唐家河。
回转去半个世纪,中国人民还处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年代。我尚小,居住盐亭县城北街一座破房子里面。逢年过节,就见县城在青川平武旺苍绵竹等地伐木头的挖煤的修电站的街坊陆续返乡过春节,他们穿着臃肿的棉装,向左邻右舍的居民满脸灿烂的笑着,身子略微前倾,散烟点烟,感谢街邻一年的关照,请他们到家里面喝几杯薄酒,等等。从那时起,我就时断时续地记住了几个地名,包括青川伐木厂。当年绵阳专区管得宽,系新中国成立后国内最大的专区,顶峰时行政管辖21个县,从青川广元遂宁德阳盐亭三台直到潼南,可见幅员辽阔。后被拆分成四个市级行政区域,青川划到广元市门下了。虽如此,我仍记得青川伐木厂,我有几个街坊在里面上班,砍木头,放木头,滚下山,装船装车通过水路陆路,运向四面八方,支援百废待兴的祖国建设!他们在县城的茶铺子召集亲友喝茶,叙述一年来的所见所闻,摆谈参天大树的浓密,溪流常年的清澈,熊猫啃竹林的不期而遇,野猪呲着獠牙的冲撞,满山野花的星星点点,密林里寂寥的回声……多么美,伐木厂!多么神奇,唐家河。
这些年,国家保护野生动物和珍稀树林,早将伐木厂撤销,将原住农民迁徙到山下平坝处定居。青川伐木厂也演变成唐家河国家5A级自然保护区,人们远离炎热,远离喧嚣,远离烦躁,远离拥挤。源源不断地进入凉都唐家河,享受惬意的凉风,享受天然氧吧,享受自然界的馈赠,享受人类文明应得的成果!风啊,你凉爽的风,就在男男女女的身边长久停留吧,岁月因此平和,人们更加淡定,是不是,夏季也静谧了许多?感谢你,唐家河的日日夜夜!
青溪古城剪影
晨,阴天,乌云,白雾如纱,披在古城四周,久久不散……看久了,白雾在山头散步,从早上到黄昏,这是世界最遥远的散步,散了一天,却不知道雾雨爱着群山。
青溪古城距离全国文明村阴平村不到两公里,徒步前行,一路上,清亮亮的小河水伴我们奔流,河滩有圆石,宛如史前巨蛋。石下汇碧绿水潭,偶有白光几闪,那是名贵雅鱼欢跳。河上架桥,桥头竖威严邓艾像,邓系河南人,追随司马昭,率军士奇袭阴平古道,至成都,刘禅降。我站浓重云团下四望,邓艾?阴平村?古今多少事?
阴平村蜷于川北丘陵,村小,整洁,文明,家家户户拥一座小院,楼若干层,住外来客,吃农家菜,赏世外桃源景……一时恍惚,时空之门倒影,远古今天重叠。顺原路返回,寻青溪古城小吃街,美食佳肴入眼入肚入心,大啖,快意,余香,不散。午后登古城墙,三国风云席卷,钟会,邓艾,姜维,马邈次第而来,又隐入岁月长河。夜幕四合,再寻风雨廊桥,彩灯闪烁,尤如仙境。
青川县署掠影
阳光明媚的青溪古城一派青葱,自古“天下衙门朝南开”,青川县衙也不例外。陪我的朋友讲:“早期建筑风格已无考,现存和修复均为明清时期的建筑。”走进县衙,满满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绕过厚重的照壁,进入规矩有序的大门,穿过宽敞的大堂院,就见县衙主建筑大堂,“它是整个县衙的中心,也是县官大老爷的大办公室,每日在此例行升堂,集全体属员及吏役布置公务或审结重大案件。”两旁为庑房,东为刑房、兵房、吏房,西为牢房、户房、礼房。再往里,就是二堂和内宅。“二堂是知县日常办公处所。内宅为知县的起居区,三幢房内中为客厅,东西为县令及夫人的厢房。”走走看看,我回想起儿时所见的盐亭县城老东街的衙门口,它也是民国时期县太爷升堂办公之处,衙役持杖威风凛凛,一声“肃静”让聚集者噤若寒蝉。太爷断案,大堂鸦雀无声,掷下令牌,随从依照判处行事。犹记得当年盐亭县城分布有蚕神庙、火神庙、祈雨坛、文昌宫和城隍庙,一座在城关小学内,一座在北街,一座在老东街,一座在南井湾,一座在北门外河滩上,祭蚕祖祭文曲星祭天神……它们香火旺旺,各司其职,信众甚多,钟声不歇。
去观看青川县署要经过绿水常流的青溪古城水街,街不长,约一里路。两旁建筑物古色古香,全系上下二层民居,一楼正门,穿堂入室上二楼,临街半空修有一排靠背木椅,向外斜伸,坐上舒适。街中心辟有水渠,活水涌流,滋润沟两边的花花草草。我注视着反射云影天光的粼粼水波,感慨青溪古城工人们的匠心独运,在一处小地方,做出了大名堂。有水,万物皆活。有树,人间多荫……而与之相邻的青川县署,用法律尺度和正义准绳,维系着古城居民的客观与公正,保障着古城岁月的平和与宽容,岂不妙哉。
古城的仙境
在青川县青溪古城,一直想拍五彩缤纷的灯光秀,拍游客称赞的奇妙夜景。这几天晚上,或跳新疆舞,或创作散文,或下起小雨,或摆龙门阵,几近耽搁直到今夜。我们围着古城的大街小巷悠转,看天边一抹彩霞变淡变暗,看河边垂钓者打发时光,看居民散淡地走在绿道,看岁月浓缩成今晚的光环。我们在桥上看风景,看浅浅的水流里游动的雅鱼,看风雨廊桥爆闪的霓虹灯,看宇宙神秘色紫色的光谱。不仅仅是廊桥,还有一步之遥的青溪古城墙也瞬间爆发七色彩虹,它们仿佛从九天银河坠落,它们仿佛从暴风雨后的草原升起,它们仿佛从悬崖的绝壁降生,它们仿佛从大海的波涛里托举……我想说的是:青溪古城是人一生必须来一次的地方,一生必须来N次的地方。它把春天的风声、夏天的花事、秋天的鸟啼和冬天的雪影浓缩在一起了,表达四季的优雅,体现日月的轮回,凸现昼夜的典礼,渲染色彩的丰盈。曾经丘陵的一点红萌芽,河畔的一枝蓝摇晃,高山的一抹绿洇散,天体的一颗星绽开……我当然是醉了,也沦陷了,美的力量让人屏住呼吸,它们存在,而且鲜活!
(2024年6月26日一一30日记于青溪古城)
作者简介:岳定海,四川盐亭人,定居绵阳。中国传媒大学(原北京广播学院)毕业,任中国散文诗学会理事,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林业生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文艺创作促进会副会长,四川省散文作家联谊会副会长,四川省嫘祖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四川省辞赋家联合会副主席。岳定海在国家级和省级出版社正式出版、公开发行个人文学著作24部,代表作系《我的文学史》《岳定海散文卷》《蜀境》《劳动之歌》《岳定海文学课》《小史记》《人民》《秋风萧瑟》等。他先后在《诗刊》《诗潮》《青春》《江南》《中国当代散文精选》《文学报》《中国旅游报》《中国交通报》《工人日报》《现代散文精选》《天津文学》《四川文学》《散文选刊》《鸭绿江》《海外文摘》《中国西部散文选刊》《西南文学》《青海湖》美国《世华文艺》《西南作家》《格调》杂志《中国乡土文学》中宣部《学习强国》等几百家国内外重要文学报刊发表各类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作品,达数百万言。并执行主编《绵阳散文选》《绵阳大观》等文学选集,荣获“中国通俗文艺奖”,“四川五一文学艺术奖”,“四川散文奖”,“首届《格调》杂志美文奖”,“四川省报纸副刊散文奖”,“绵阳市五个一工程奖”等六十余个奖项。画家岳定海还创作上千幅寓意深远、色彩斑斓的文人画作,已在省级报刊发表几十幅画作,并被全国许多藏家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