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的春生夏长
长三角一体化并非新词,也并非是最近两年才有的地区战略,但在这个时候被摆在了更高更重要的位置,显然有着非比寻常的特殊意义。
背后是其肩负着应对国内外大变局的艰巨使命:对外,大国博弈进入白热化,国内发展亟待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东部帮扶西部的均衡路子已成过去式,现在必须让最有潜力的地区甩掉包袱、率先崛起,才能同美欧日韩真正的一较高低。
对内,各种过去发展中的矛盾集中显现出来,经济发展已经走到十字路口,必须有地区能站出来引领全国,打造大国经济的科技龙头、产业龙头,带动经济腾飞。
所以说白了,就是两重目的:对内解决困难发展经济,对外打赢中美大国之争。而这次的“长三角一体化”,最核心最重要的,就在于“破圈”:
在长期以来的城市竞争和产业竞争中,长三角已经形成了四个固化的城市利益群:上海城市群、南京城市群、杭州城市群和合肥城市群。各个城市群之间的产业相似度高,互补性不足,行政壁垒高筑,各种生产要素流通受阻,这些都极大限制了整个长三角的经济发展。
因此这次的新型”长三角一体化“就是:打破各城市群间的行政限制,打破“行政圈地”和”各自为政“的思想桎梏,解放思想,统一发力,构建要素自由流动的统一大市场,并形成以上海为核心的新型雁阵模式。
这最后一条其实就包括了前面两条。各个城市、城市群之间之所以不能统一发力,根本就在于整体区域发展的好,自身城市不一定好,也就是整体利益和自身利益的矛盾。
划定行政圈地的壁垒虽然会阻碍整体的经济,但却为自身城市留下了人口、产业、资金和资源,为自身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同样的,发展同质化产业虽然会有泡沫,会有恶性竞争,但却为本地提供了GDP、税收和就业。因此,要打破行政壁垒,实现“政出一门“,必须要真正的解放思想,真正的服从大局,促进人口、土地、资金、技术等全生产要素流向更加高效更加充分的地方去。
从本质上说,不是国家推着长三角向一体化发展,是历史推着长三角必须走一体化这条路,是时局的推动,也是历史的必然,就像46年前1978年的改革开放一样,是历史的选择。
期待长三角,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