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颂长征(组诗)
作者:赵光明
(一)遵义会议
红军长征肋骨处
凸起一座中西合璧建筑
矗立在红军生死攸关拐弯处
从二层楼里传出铿锵有力、带有湘江辣味的豪迈话语
穿透云霄,响声拍打着中华大地
回声力挽狂澜红军命运
流淌的红色故事开启
1935年1月15日伟大时刻
生存缝隙镌刻讨论、争辩、抉择文字
平仄处散发乡音、乡情
生长的藤蔓沿着荆棘向上攀爬
不畏风霜雨雪、不惧枪林弹雨
生存气息托出红军的春天
春光明媚温暖楼里冰冷气氛
一盏明灯似跳动的火苗
冒出百折不挠信仰
倒映在双眸
聚焦克敌制胜的方向
映着东方朝阳书写壮丽诗篇
遵义会议,让触礁的记忆
托出波澜壮阔浪涛
一圈圈涟漪浸润红色基因
扎根华夏大地,传承节节拔高
(二)四渡赤水
赤水河的初衷
推动沙子、帆船拥抱远方
在云南、贵州、四川胸膛流淌
赤水带黄孕育炎黄子孙
在水的纹理中蕴藏红色故事
封面翻滚的激流声
留下一串串绝处逢生回响
荡漾在1935年1月19日时刻额头处
俯视赤水残月的征程
踏出迂回曲折、出奇兵印迹
随着赤水缓缓流淌,翻阅一次次壮举
潮湿华夏儿女双眸
仰望翠绿山峦
晃过高过头顶的白云
赤水湍急处
珍藏一壶茅台酒,醉饮山川
四渡赤水
河流的注脚涂抹红色
黄红交融牵手风沙
祈祷一支红色队伍
在秋日雨畔中踏碎夜色和影子
踏出一条天路
(三)大渡河
大渡河冲刷过的丰碑
镌刻勇士的名字跳跃在两岸峭壁
与高山融入永垂不朽
守望大渡河的风姿
涟漪褶皱处浸润红色记忆
翻山越岭,过沟趟河
涂抹自己最美的色彩
晾晒在大渡河两岸
河水湍急处勇士的步履
铿锵、笃定、整齐
挽起皑皑雪山
响彻云霄伴随河水声劈开横断山脉
山的脊梁撑起一艘艘木船
越过一次次惊涛骇浪
血色里的信仰,冰封每一滴河水
在河面之上静默勇士的无畏
播撒的英雄气概在高原阳光下
愈发清亮永恒
大渡河,一条河的红色故事
抒写一个民族的希望
(四)飞夺泸定桥
深情凝望泸定桥
目光跨跃历史的屏障
拖出红色记忆故事,穿梭在桥的胸膛
澎湃起誓死保卫祖国寸土的热血
摇晃十三根铁索
温暖二十二名勇士一往无前的笃定
桥下,江水波涛汹涌
奔流不息
桥上,冲锋号角,响彻黎明
在枪林弹雨的韵律中
谱写最本能,最顽强的赞歌
潮湿的眼睛聚焦一轮朝阳
山峦的红日,辉映二十二名勇士飞夺泸定桥的决心
倒映在鲜红的水中
涂抹最美的色彩飘向胜利双眸
铁索被二十二个不屈的信念,擦得清亮
信仰在飘摇的风雨中,坚定
一次次阅读出悲壮
反复在祖国的春风中一次次被吹佛
飞夺泸定桥,悲壮赞歌
与流水声和谐同步
二十二种姿势是一种定格
勇士的名字,巍峨得像一座座高山
(五)诗颂长征
长征这条路从悲壮中走来
红军用一双双草鞋丈量出二万五千里
踏出的铿锵写进国歌里
歌词串联起巨大的根系
那根系深埋在10月1日的明媚中
爬满了那些根系的痕迹
装满共和国的沧桑
那根系最狭窄的地方
奔涌出坚定的信仰
从遵义会议枝头伸向四渡赤水
摇曳的文字播撒在春光里
抒写厚重的长征史诗
从四渡赤水关节点到飞夺泸定桥的画面
描摹的色彩荡起秋的火苗
映满高山之巅
一次次枪声,一次次迂回,一次次吹号成为种子
饱满地埋进血脉里
流淌在曙光的浩荡中
无数生命如秋叶,在根系上长出翠绿的日子
无数鲜血如花朵,在根系的底部供养,长出壮实的筋络
无数头颅如果实,悬挂根系的树梢,永远昂首挺胸
繁茂的根系是一棵针,缝补着中华民族的坚韧与顽强
诗忆长征,回忆打结处凸起伟大复兴壮举
诗记长征,记忆文字里抒写繁荣富强伟业
诗颂长征,颂词韵律里谱写健康幸福中国
长征路未有终点,继续吹响的号角
每一个音符蕴藏伟大征程的豪迈
作者简介:赵光明,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青年文学家》长沙分会副主席,四川省《散文诗》学会会员,《华中文学社》编辑成员,云南省楹联学会会员,云南省《百姓作家》理事,,云南省楹联学会会员。曲靖市作家协会会员,宣威市楹联学会编委,作品散见于《中华诗词》《中华辞赋》《星星诗词》《诗歌月刊》《散文诗世界》《诗词月刊》《青年文学家》《诗渡》等。
“伟大征程杯”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3577621.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