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动心灵 启迪思想
——简评著名诗人张恩浩
评论员:陈东林
张恩浩的诗歌,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中国当代诗坛上独树一帜。他的作品不仅展现了丰富的想象力和深邃的哲理思考,而且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为读者提供了一次次心灵的触动和思想的启迪。南京理工大学教授、唐诗宋词专家、丝路文化院评委会主任陈东林,对著名诗人张恩浩做了如下评论:
首先,张恩浩的诗歌具有强烈的哲学意味。《水往高处流》中,“我在回放下雨的过程/水往高处流/让每一滴水返回根系/返回长梦”,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观察,更是对生命循环、时间逆流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对“水”的描绘,隐喻了人对于根源、初心、纯净状态的向往和追寻。这种对生命本质的探索,体现了诗人深邃的哲学思考和对人生意义的追问。
其次,张恩浩的诗歌在情感表达上细腻而真挚。《思念已成为一种习惯》中,“四十岁以后,我开始喜欢那些/布满真菌的老事物”,通过“老事物”这一意象,传达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和对故乡、童年记忆的深情。这种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亲情、乡愁的眷恋,构成了其诗歌情感的核心。
再者,张恩浩的诗歌在艺术形式上也显示出独特性。《花朵和爱情》中,“我们要离开城市更远一些/自己动手/在山脉和溪流的旁边/盖两间冬暖夏凉的石板房”,通过对理想生活场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简朴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现代人对都市生活的反思和对田园诗般生活的渴望。这种对生活美学的追求,使得他的诗歌充满了浪漫和理想主义色彩。
此外,张恩浩的诗歌还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有的人》中,通过对不同人生态度和价值选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人类命运的关注。这种对人性的探究和社会现象的批判,体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关怀。
综上所述,张恩浩的诗歌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细腻的情感表达、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成为中国当代诗歌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他的作品不仅是对个人生命体验的抒发,更是对普遍人性、社会现实和宇宙哲理的深入探讨,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深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