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建党103华诞
追光的人
刘同起
把自己活成一道光,
因为你不知道,
谁会借着你的光,
走出了黑暗。
——泰戈尔

初春时节,绿色宜人,花香醉人。在杜家庄“探春集市”开集暨支部领办合作社开棚仪式的现场,我认识了杜书彬。初识,他黝黑、瘦削、矮小,便不觉轻慢了他;细品,他黝黑中溢着成熟,瘦削中蕴着刚毅,矮小中透着练达,便陡生出敬畏来。作为山东省劳动模范、杜家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他上台出镜,应酬宾客,安排接待,事必躬亲,忙的不亦乐乎,却做得有条不紊。
杜书彬,一个普通的乡村汉子,身躯不伟岸,其貌不骄人,却有着通天的本事。自他担任杜家庄村党支部书记以来,他带领全体村民,把一个 “脏、乱、差”、贫穷落后的山村,打造成了一个集 “休闲娱乐、文化旅游、康养保健、民俗古韵”于一体文明时尚、富足祥和的新型乡村。
2000年,杜家庄村老支书面临着退休,却无人接班,再加上村里人心涣散,村情混乱,一般人也不敢接这个班。其时,杜书彬在城里的建筑工程公司干得风生水起,正打算在城里买房,全家人搬到城里,过一过城里人的生活。这时,老支书找到了他,希望他能回村担当大任,带领乡亲们走出困境。说实话,杜书彬也打怵,他深知这副担子的分量和难度。可杜书彬是个不服输的人,这些年,看着村里日日颓废的局面心里也很难受;他更是一个心怀天下的人,他办建筑公司,也在村里招了很多工人。思虑再三,杜书彬决定还是回村,为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出一把力。于是,他临危受命,大有“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凛然气概,走马上任了。
杜书彬做事不屈不挠,不达到目的决不罢休、永不言败;做人坦坦荡荡,一口唾沫一个坑,说一不二,说到做到,决不食言。他的这种性格的形成,除自身的秉性外,也受了两个人的巨大影响:一个是老新四军樊国军,他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负伤后在杜家庄养伤,后来被吕风岐招赘为婿,复员后就留在了杜家庄,担任过村支书。他的无私忘我、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深深地影响了杜书彬;第二个影响他的人是他的叔叔杜永波,是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曾获“全国优秀教师”、“烟台市十大杰出校长”称号,退休后回乡积极参入村庄建设,献计献策,捐款资助,传承民俗文化等工作。他曾告诫杜书彬,人不能只为自己活着,要有公心,要有事业心。这些,杜书彬都牢记于心。当时的杜家庄是:村情混乱,人心涣散;条条路断头,乱建成气候;脏水满街流,垃圾随便丢。面对这种局面,杜书彬果断决定,从整治“脏、乱、差”、拆除所有违建入手,实现了“三通”: 把村民的思想做通,把堵死的道路打通,把堵死的水沟疏通。为此,杜书彬挨家挨户地谈,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苦口婆心,软磨硬泡;同时,政策规定量身,恩威并施,一视同仁。终于在村民大会上形成了统一的局面。紧接着杜书彬首当其冲拆除了自家的车库;其次,拆除了他大舅子家的车库和猪圈。至此,广大党员也纷纷响应,村民积极跟进,拆除违建工作得到了顺利进行。这项工作进行了十一天,拆除违建房八十五处,菜园地十三处,猪圈两个。违建除了,道路需要硬化、绿化,杜书彬豪不犹豫地自掏腰包 买来了材料和树苗,顺利地完成硬化、绿化工作。为了打通杜家庄和外界的道路,杜书彬又自掏腰包三四万元买来了材料和树苗,带领全村劳力,在不耽误农活的前提下,利用早晚时间,加班加点,从春天修到冬天,终于修出了一条通往村外的宽广大道。

杜家庄地处丘陵,山路坑洼不平,坡陡路窄,村民上山开车相当难走,特别是秋天运苹果下山时,颠簸严重,很是损伤苹果质量,影响苹果价格,果农苦不堪言。这也是杜书彬多年的一块心病。2017年春天,他打听到可以争取“山东省高标准农田治理”政策支持,于是,他不顾套袋、蔬果的农忙,背起挎包就走了。这一走就是半个多月,县里、市里、省里他来来回回跑了多少趟,补办过多少个手续,他也记不清楚。出门办事更是困难重重:遇上冷面孔,委曲求全;吃了闭门羹,耐心等待;被人刁难,忍气吞声;他睡过候车大厅,睡过澡堂子……经过半个月多的奔波,项目跑成了,争取到了扶持资金。紧接着,他亲自带人上山,测量规划,并动员全村的男女老小齐上阵,男的推土,女的上土;白天热火朝天,晚上灯光一片。经过四十八天的苦干,投入二百二十多万元,硬化山路三万两千一百二十平方米。随后,又大干二十五天,把路边浮土整完。
杜家庄是一个有着八百多年历史的古村落,古色古香,充满着文化气息。2020年,杜书彬开始作做起了“乡村旅游”的文章。他请来专家,深挖村庄文化底蕴,搜集传说故事,依托独有的古井、古树、古屋等古元素与鹅卵石、紫藤、石臼等现代元素精巧设计,趣味搭建,使其成为“历史与现代并存,艺术与文化共荣”的特色村庄。经过一年多的时间,打造成了“长春井”、“傍石槐”、“状元台”、“双子树”等景观几十处,打造旧屋三十多间,整理特色景点二十多处……如今的杜家庄是:条条路畅通,处处有风景;墙上有图画,地上有景观;一砖一石蕴情趣,一屋一舍含古韵;无尘无染明朗境,花园村落时尚风;白天风景如画,晚上灯光灿烂;游客络绎不绝,胜似节日盛况。

为了永葆“景观青春”,杜书彬颇用了一番心思,他采取了“褒奖先进,激励后进”和“鞭挞后进,警示先进”的做法。每月评选一次“卫生先进户”和“卫生落后户”,每年年底评选“先进文明户”和“落后文明户”。通过这些活动,有效地改变了“脏水随手倒,垃圾随手丢”的不文明习惯。同时,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开展“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的三讲活动。杜书彬身先士卒,带头捡拾垃圾,每天的早晨,他都要在村里巡视一遍,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发现垃圾随手捡拾。这样以来,文明干净不仅落实在行动上,更铭记在广大村民的心里。
2019年,杜书彬开始领办合作社。他的定位是:把合作社办成集休闲娱乐、观光旅游、采摘于一体的集体经济体。起初,很多村民不理解,认为是走了回头路。为消除村民的顾虑,杜书彬第一个入股合作社;同时耐心讲解有关政策,权衡利弊得失,为村民解开“六个误区”、明确“三件事”、算好“三笔帐”。在他的努力下,一年就建成建成二十亩蓝莓种植园,十亩火龙果种植园,二个暖冬樱桃大棚和四亩露天樱桃园,年产优质蓝莓一千多斤,樱桃两万多斤,土地收入由以前的每亩七千元涨到两万元。2020年八月,杜家庄作为栖霞市首批“三变改革”试点村之一,在原有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股份合作社的的基础上,又领办了土地股份合作社、劳务股份合作社、旅游股份合作社等十多个合作社,形成了“1+2+n”的产业格局。
经济要发展,文化需先行。为了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自2017年以来,杜家庄先后成立了吕剧团、歌唱团、民间文艺家协会创作基地、美术家协会创作基地,并和山东大学、青岛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十几个大学、文艺团体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共建单位,成立了实践基地、大学生三下乡实践基地等十多个。在传播文化的同时,广泛普及科学农业知识,让村民成为“有文化、有技术、会管理”的新型农民;成立党群服务中心,内设游客服务中心、农村幸福院、“互为”食堂、文体活动中心、党员活动室等功能室,在提供服务的同时,经常举办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活动。
人说,杜书彬身上自带着一种光芒。其实,他的这种光芒,不是省级劳动模范和各种先进荣誉头衔,而是他作为一个共产党员特有的道德至上、勇于担当、坚强执着、无私奉献的精神逬射。现在的杜家庄人,习惯于文明、干净、时尚一样习惯于杜书彬的引领、担当和指点;杜书彬之于杜家庄是不可或缺;杜家庄之于杜书彬是一生的牵念。

任何事业的成功都不是漫不经心、一蹴而就的。杜家庄从漫长的蝶变到痛苦的浴火重生,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是伴随着艰难、困苦和阵痛的,个中滋味只有杜书彬痛切肌肤、感受颇多。多少个不眠的夜晚,他在苦苦地思索;多少个寒冬和酷暑,他在奋力地跋涉;多少次碰壁,多少次无助,多少次绝望,多少次失败……每每此时,他便高高地扬起信念的风帆:想想自己的誓言,想想肩上的责任……他便不再彷徨、不再徘徊,而是奋力前行、坚韧不拔,克服一切困难。
在杜书彬的字典里有“两个我”:无私有我;无公无我。付出就有回报,杜书彬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肯定:从2017年起,连续四年被评为“优秀党支部书记”、“廉洁勤政”共产党员、“栖霞市道德模范”、“优秀人大代表”、“优秀党务工作者”、“担当作为好书记”、“烟台好人”等十几个荣誉称号;2023年春天,杜书彬被授予“山东省劳动模范”光荣称号。杜家庄村被授予“山东省美丽乡村”、“山东省绿化示范村”、“烟台市文明村”、“烟台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烟台市党员教育现场示范点”等荣誉称号。
一个阳光漫天的日子,杜书彬站在杜家庄的南山上,俯瞰着纵横交错的山路,像条条血脉一样萦绕在杜家庄的周围,滋养着这个美丽的山村,也滋养着杜书彬的心房,他感到无比的喜悦与舒畅。如今的杜家庄已成为令人向往的“三地”:鲜衣怒马,也要回乡种花的乡愁之地;游客趋之若鹜的旅游打卡胜地;文明富足、祥和安宁的人间福地……这些,却未能成为杜书记固步自封、停滞不前的理由。他是一个永远不会停歇的人,一个奋斗不息的人,一个奉献不止的人……新的思路或许在他脑海里已经形成——晨晖夕阳中、崇山峻岭中,我似乎又看到了他坚韧不拔、奋力前行的背影!
刘同起简历
刘同起,1957年出生,山东省栖霞市人,大专学历,原栖霞市文艺创作室创作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1984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在《解放日报》、《大众日报》、《烟台日报》、《山东文学》《黄河文学》《胶东文学》等报刊发表文学作品。已出版散文集《回首望竹》、《哲语思谭》、《刘同起诗文集》等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军旅大校书法家书法宋忠厚独家销售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