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苍村的记忆
文/李学蛟(山东临沂)
朱苍村是人民公社时期我的故乡玉山公社的政府所在地。位于鲁东南的东南角,可谓我省的边缘之极。
严格的说来,朱苍分为东朱苍和西朱苍两地。当地的父老乡亲约定成俗:说东朱苍时必须要带上东字,而说西朱苍时就不必带西。沿袭至今,若说朱苍时你应该知道指的是哪里了吧?!
孩童时期就知道乡亲们经常赶朱苍集,真正观其面貌应该是五十年前去读书之时。四年的中学生涯也只是知道了个大体概貌。
一条地位类似于济南市经十路的大道贯穿于村的东西。东端穿过一条南北河流与计划经济时的国有销售煤炭的场地相通,进而与东朱苍村相连。西端的两侧则分布着界限不清的数个村庄,之所以说村村界限不清,指的是两个村的居民建房居然可以搭山相连,互相之间借用东西特别方便。你能分得清吗?
道的中间地段则分布着政府办公室和多个便民单位,而且还有一条南北走向的水渠将中间地段又分为两个组成部分。道的南侧重要的单位是朱苍人民医院、朱苍饭店、朱苍机械厂。道的北侧自西向东分布着政府大院、邮电所、粮油管理所、供销社、工商管理所。工商所的后边则是兽医站。你可能看迷糊了,这是因为那时朱苍村就是我心目中的大城市呀(嘿嘿)!
说了半天我的母校在哪里啊?村的东北角,一条蜿蜒的幽径小道,跨过一条流水潺潺的小河,穿过一片茂密的竹园,就到了临沭县第三中学(我中学还未毕业已改名为玉山中学)。那可是藏龙卧虎的一处圣地:我的恩师人人身手不凡,爱岗敬业。好多都是来自大都市的立志山村教育的高材生。我太幸运了!
平时繁荣的朱苍村迎来集日时就显得更为富有活力。四面八方甚至是外县外省的乡亲都乐于来之(因为朱苍村处在两省三县交界处)。
那时只是步行,赶集的人似有千军万马之势。整个村庄人山人海,除了交易农副产品外,还要享受文化的熏陶,杂技艺人大显身手,琴书艺人维妙维肖。小吃琳琅满目,姑娘相中如意小伙,叫卖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就是用热闹非凡、盛况空前也难以描述此番繁荣景象!
地处幽雅环境的朱苍村周围由青山绿水平原地带环绕。北侧的山系中盛产石灰石(实为白云石),所以那时就有了石灰窑。东边绵延肥沃的平原地带则给人们带来了旱涝保收人寿年丰的幸福年景。永远难忘那片片碧绿的花生秧,永远铭记那随风荡漾的金色麦浪。更应该赞叹的还有西侧的冠山和演武山,那可是苍马山省级风景名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自然风光秀美,且历史文化底蕴厚重。其中演武山是古时罗成操练养兵的地方,来吧,请倾听一下古代壮士那气壮山河的呐喊声……!抗战时期,党的领导人刘少奇同志来临沭指导工作期间,曾登临冠山,留下了“冠山仙境,福地洞天”的题词。我的朱苍村实打实的就是红色基地呀!
好山孕育了美景,造就了奇石仙水。美哉!绚丽多彩的大理石销往各地,装扮着城市的多彩和人们的美丽家园。味甘润心的矿泉水来源于清徹的山泉,营养着父老乡亲的心田,更是久负盛名传向他方。随风荡漾的茶园采摘出清香怡人的茶叶,丰收的花生造就了醇香花生油的优秀品质,甜透心扉的“地瓜脯”让你领略了什么是真正的土特产,无公害的草鸡蛋是喂养婴儿滋补老人的上等佳品,货真价实的山养草公鸡则是“沂蒙辣子鸡”的绝佳原料,……。“一座座青山紧相连,一朵朵白云绕山间……”。草儿肥,六畜旺,歌儿飘家乡。要不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深厚的文化底蕴造就了一方的淳朴民风,优雅的绿水青山孕育了当地的人杰地灵!高调一次:我的父老乡亲应该是少有的憨厚朴实,我的家乡人民应该是少有的聪慧至亲。
诚然,今天的朱苍村已经是今非昔比。宽绰的柏油路代替了往日的“经十路”,林立的楼宇已显示出家乡父老的富足。朱苍村里边的变化已多年未见,相信一定是天翻地覆。只是那山那水那人更青更甜更善良,因为那心那情永恒不变。
谢谢可爱的朱苍村,深情亲吻我的故乡,我成长的摇篮,我前进路上的加油站……
注:(1)那时的学制是初高中各是两年。
(2)两省指的是山东省江苏省。
(3)相传唐朝的开国大将罗成曾在朱苍西侧的演武山白果树下屯兵练武。
此文经恩师多次修改而成,谢谢老师!
20230228于济南
作者简介
编辑制作 杜琴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