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流量至上的时代逆流而上
文/周石星
今天的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更加多元也更加不确定的世界。在人工智能的时代,我们应该做一个天真愚痴的人;在流量至上的时代,应该做一个逆流而上的人;在物欲泛滥的时代,应该做一个灵魂有趣的人。当生物科技把人变成物,而人工智能把物变成人,人的物化和物的人化将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挑战。我们必须通过艺术与科技,完成人之所以为人的、对外在世界的客体性探索和对内在世界的主体性确认。因此在这个人工智能的时代,在这个越来越聪明的世界,我们不妨做一个天真的人,一个愚痴的人——愚执于真,愚执于善,痴迷于美,不要被这个聪明的世界所物质化、工具化、格式化、标签化、虚拟化。

现在,无所不在的大数据裹挟着我们,我们的思想,我们的情感,我们的审美取向,我们的价值观念,无时无刻不被数据所分析、所肢解、所重组,直至把我们的主体意识和自我确认,淹没在吞噬一切的数据洪流之中。英国哲学家罗素说过,“人生下来只是无知,而不是愚蠢。愚蠢是后来的教育造成的。”因此,宁愿保持无知,而不要被各种心灵鸡汤的网红语录和成功学说的“人生导师”带入聪明过头的信息茧房。在这个流量至上的时代,在这个数据霸权的世界,我们不妨做一个逆流而上的人,一个反者道之动的人。坚守我们的初心,坚定我们的意志,坚持我们的信念。而我们的初心、意志和信念,就是要做扎根祖国的爱国主义者和兼济天下的世界公民,要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践行者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参与者。
在科技革命不断爆发,经济发展剧烈转型,社会变化日趋多元的今天,物欲泛滥,精神陆沉。也许在未来漫长的岁月中,为了安身立命,为了养家糊口,我们不得不接受成为工具人的现实。但是即使如此,我们也要努力成为不可替代的齿轮,不可或缺的驱动器。在这个物欲泛滥的时代,在这个泥沙俱下的世界,做一个灵魂有趣的人。一个灵魂有趣的人,就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一个立定足根的人,一个挺直脊梁的人,一个有着坚强的头脑和柔软的心脏的人,一个即使被生活摔打得遍体鳞伤依然紧紧地拥抱生活的人。
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地方,无论是逆境还是顺境——把良知放在心中;把常识放在脑中;把勇气握在手中。拒绝左右逢源做人,坚持上下求索做事;拒绝坐而论道,坚持身体力行;拒绝人云亦云,坚持独立思考;拒绝躺平内卷,坚持拼搏奋斗;拒绝不择手段,坚持正道直行——拒绝投机取巧的小聪明,追求拙朴笃诚的大智慧。不要让理想主义沦为虚幻主义;不要让现实主义沦为庸俗主义;不要让激情沦为狂热;不要让理性沦为冷漠;要胸有丘壑而心无城府;要读难懂之书交易懂之友;要有一颗艺术家的心,更要有一双打工人的手;要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谦卑,更要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孤傲。
我们都有权利追求更幸福的生活,但是我们更有责任追求更道德的幸福生活。习近平总书记教导我们:“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大学最重要的任务,不是培养适应社会的人,而是培养改造社会的人。适应社会发展只是最基本的要求,推动社会进步才是最重要的使命。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借他的老师苏格拉底之口说:“让我们永远坚持走向上的路,追求正义和智慧。”也许生活并不能给我们提供一个“理想国”,但即使是一地鸡毛,我们也要为生活赋予自己的理想。
因此,我们更需要坚定这一信念——在流量至上的时代,做一个逆流而上的人!这是责任,也是使命;是推动自己进步的动力,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引擎。
本文作者为海口经济学院
南海艺术与科技学院
名誉院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