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文艺理论的发展走向
文/姜绍槐
1942 年 5 月,毛泽东同志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主要讲了两点:一是文艺必须为工农兵服务,二是怎样为工农 兵服务。 目的只有一个, 就是使文艺成为抗日的鼓角,早日完成民 族解放的任务。《讲话》有着深远的 历史意义,它使文艺成为抗日的有力武器; 同时又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它开 启了我国社会主义文艺理论的先河。然而,社会在前进,形势在发展,理论在 完 善,观念在更新,我们决不能刻舟求剑,两个“凡是 ”、形而上学 是社会主 义文艺理论的大敌。我们学习前人,不是为了拜倒在他的脚下,而是要站在他 的肩上,看得更高、更远。我们既是马克思主义者,就应当象马克思那样,人 类所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他 都加以重新审视,取精华,排糟粕,大胆地怀疑, 勇敢地建树。在 前人面前,不敢越雷池一步的人是奴才;在前人面前,敢于指 手划 脚、发号施令的人才是历史的真正的主人。
关于文艺的作用,教科书上写得很清楚,文艺具有认识作用、教育作用、 美感作用。《讲话》指出:“今天邀集大家来开座谈会, 目的是要和大家交换 意见,研究文艺工作和一般革命工作的 关系,求得革命文艺的正确发展,求得 革命文艺对其他革命工作的 更好的协助,借以打倒我们民族的敌人,完成民族 解放的任务。”这里所说的“革命 ”有双层含义,即:对外革日本帝国主义的命,对内革大地主大资本家的命。可见当时的一切文学艺术都必须 是抗日的号 角,民族斗争的工具。否则,就是蒋介石国民党的汉奸 文艺,堕落文艺。文艺 有着多方面的社会作用,但在不同的历史时 期,其主要作用只有一个,即由当 时主要矛盾所决定的。1937 年至 1945 年,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中日矛盾,所以, 文艺的主要作用 是唤醒人民积极抗日。一九四五年至解放初期,我们国家的主要矛 盾由民族矛盾转为阶级矛盾,即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这时,文艺 的主要作用就是阶级斗争的工具。当我国通过土改、镇 反、“三反、 ”“五反、 ” 完成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的社会主义改造之后,国内的主要矛盾 就由阶级矛盾转为生活矛 盾。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 矛盾,这时文艺仍然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但主要是欣赏作用。这 个时期的创作内容与创作风格也有了根本的改变, 由写民族、阶级 斗争变为 写乡土民情,男欢女爱。其风格由雷霆万均变为和风悠悠。虽然二种内容、二 种风格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互相交错,互相依 存,但其主流是无法改的。
文艺为什么人?《讲话》指出:“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为工 农兵而创作, 为工农兵所利用的。 ”文艺为什么人?是由这一阶 级或阶层在特定的历史条件 下所起的作用所决定的。抗日战争时 期,离开了工农兵,就没有抗日的胜利。 这是三支紧密配合不可 分割的中坚力量。所以,当时提出这一观点是完全正确 的。在社 会主义建设时期,工、农、兵、商、知、干这六大阶层,就其政 治地 位与经济地位而言都应是对等并列的。这是由一个民族的文 化素质和当时就其 贡献而言,应当说铁锤、镰刀、枪杆、笔杆各 有各的作用。如果重提文艺首先 是为工、农、兵的,商、知、干就会有意见。他们就会吶喊:难道我们就不是 社会主义革命与社 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齿轮和螺丝钉吗?战争年代,商人、教师 以及 所有小资产阶级的思想觉悟、斗争精神远不能与工、农、兵相比。但 1949 年 10 月建国后,他们通过七十年来的社会主义教育 与改造,小资产阶级的这个 躯壳已经蜕脱,商人不再是奸商,而 是人民的服务员;干部不再是官僚,而是 人民的公仆。因此,在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应当这样说:文艺是为人民大 众的,为 人民大众而创作,为人民大众所利用的。
努力于提高,还是努力于普及呢? 《讲话》指出: “现在工农 兵面前的问 题,是他们正在和敌人作残酷的流血斗争,而他们由 于长期受封建阶级与资阶级的统治,不识字,无文化,所以他们迫 切需要一个普通的启蒙运动,迫切 要求得到他们所急需的且易接 受的文化知识和文艺作品,去提高他们的斗争热 情和胜利信心, 加强他们的团结,便于他们同心同德地去和敌人作斗争 。对于 他 们,第一步需要还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所以,在目前条 件下,普 及工作的任务更为迫切 。 ”普及与提高,谁摆在首位? 这是由一个民族的文化 素质和当时的历史任务来决定的 。 由于国 内主要矛盾的改变,文艺的作用不再 是教育人民去流血杀敌,而 主要是满足一种精神愉悦 。 由于民族文化素质的提 高,文盲半文 盲大大减少,即使是偏僻的乡村,也基本上普及了中学教育,人 民大众迫切需要的不再是一个启蒙运动,而是一个在提高指导下普 及、在普及 基础上提高的文艺革新运动, 由雪中送炭的寒冬,走 向锦上添花的暖春; 由下里巴人的低曲,走向阳春白雪的高乐。因 此,在社会主义物资文明、精神文明 高度发展的今天,文艺提高 工作的任务更为迫切。
文艺与政治究竟是什么关系? 《讲话》指出: “文艺服从于政 治,当时中 国政治的第一个根本问题是抗日,因此,党的文艺工 作者首先应该在抗 日 。这 一点上要和党内外一切文学家艺术家 (从党的同情分子、小资产阶级的文艺家 到一切赞成抗日的资产 阶级及地主阶级的文艺家) 团结起来。 ”当时的文艺必 须无条件 服从政治,否则,就有亡党亡国的危险。现在的形势不同了,文艺 的 主要作用, 由教育转为欣赏,虽然还有阶级斗争的余波,但已 不再是国內的主 要矛盾 。这就决定了文艺不再从属于政治,而是 变为与政治并驾齐驱的上层建 筑的一种独立的意识形态,文艺与政 治在社会主义“双文明 ”建设中的关系是 : 互相依存,互相影响。
文艺批评的标准是什么?《讲话》指出 :“任何阶级社会中的 任何阶级, 总是以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以艺术标准放在第二位。 ”文艺批评有两个标准, 一个是政治标准,一个是艺术标准, 这个观点是对的。至于谁摆在第一,谁摆在第二,就要根据具体的 历史条件作具体的历史决断。当一个国家民族斗争、 阶级斗争是国 内的主要矛盾时,无疑一切文艺作品,应当把政治标准摆在首位,旨在打倒民族、阶级敌人;当一个国家民族、阶级斗争不再是主要 矛盾,无疑 一切文艺作品,应把艺术标准摆在首位, 旨在满足人 们日益增长的物质与文化 生活的需要。我所讲的艺术标准,决不是 用黄色污秽的东西去毒害人,而是指 : 创作內容的社会化,创作形 式的春天化,创作语言的大众化,创作手法的多元 化,以增强作 品的艺术感染力,使读者通过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潜移默化,认识世界,陶冶情操,获得美的享受,达到教育目的。关于文艺的 作用、文艺 为什么人、普及与提高、文艺与政治、文艺批评的标准,我们可以一言以蔽之, 取决于国内的主要矛盾,我们学习前人,是为了开辟未来。在新世纪新长征建 设具有“ 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 ”的今天,国内的主要矛盾变了,我们党的路线、 方针、政 策变了,社会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走向理应随着形势的发展而不断 地 发展变化!
1990年6月湖南教育学院中文系本科毕业优等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