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获得二0二三年“春城先锋示范党支部”称号的昆明市五华区军队离休退休干部服务中心金鼎山服务站第六党支部,为推动党纪教育能进一步深入,6月24日,组织党支部的全体党员同志观看了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拍摄的“党史六对”启示录专题片,观看后大家感受颇多、颇深。原曲靖军分区副政委现第一党小组苏金源同志写出了观后心得文章,为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在此刊出。
观看“党史六对”心得
(第一党小组 苏金源)
在“七一”建党节即将到来的前夕, 党支部组织党员同志观看了《“党史六对”启示录》专题片,对大家教育和启发很深,受益无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 “党史六对”讲述了毛泽东同志与党内外人士的六次对谈,对谈视野宏阔、思想博大,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深刻彰显了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给了许多“话里话外”的重要启示和思考。今天,学习“党史六对”,对于我们回顾过往的奋斗经历,眺望前方的奋斗道路,具有伟大而深刻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荷树对”“枣园对”,有全局战略眼光,坚定的理想信念。毛泽东同志信仰坚定、思想深邃、胸怀宽广、远见卓识。站在黄洋界,他没有被井冈山极端艰苦的斗争环境所局限,而是胸怀全局、着眼长远,看见了中国革命的光明前途,与一同挑粮上山的战士们在荷树下对话,说道“革命者就是要站得高、看得远”;在延安枣园,面对陈云同志三次求教“怎样才能少犯错误”,毛泽东同志断言“犯错误是思想方法不对头”。信仰所在,就是血脉所在、力量所在。“荷树对”“枣园对”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典范,通过时间和实践打磨出最强的感召力和凝聚力。面对现实中的困惑迷茫,我们要养成善于向历史学习、汲取营养的习惯,要登高望远,保持全局眼光、系统思维,科学研判大势大局,于波谲云诡的形势之中做到“拨得乌云见晴天”。
“甲申对”“赶考对”,时刻居安思危,永葆生机活力。农历甲申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复信郭沫若,他警醒全党“要戒骄戒躁,莫被即将来临的胜利冲昏头脑”;在夺取全国革命性胜利的前夜,他把进京执政比作“赶考”,“希望考个好成绩”,并指出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甲申对”“赶考对”,蕴含着对党的自身建设的高度关注和自觉自省,体现了我们党勇于自我革命、永葆生机活力的先进性品格。当前,党正在带领人民向中国式现代化社会主义进军,我们要时常重温“甲申对”“赶考对”,强化对党史的领悟力与参透力,保持“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历史清醒,在胜境中戒骄戒躁,主动接受监督,勇于自我革命,警惕被“糖衣炮弹”迷失自我;在逆境中要锤炼党性,磨练意志,才能在危机中育新机,塑造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洞前对”“窑洞对”,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闽西苏家坡村,毛泽东和邓子恢在圳背岩洞前散步时,强调“领导者不应有什么特殊性,领导者的任务就是当群众的‘传达员’”;抗战胜利前夜,在延安的窑洞里,面对黄炎培提出的“历史周期率之问”,毛泽东回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和人民”。“洞前对”“窑洞对”是对坚持人民至上、站稳群众立场、践行群众路线的生动诠释,揭示了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的鲜明特质;“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我们党历经百年、成就辉煌,时代在变,矛盾在变,任务在变,前进的道路上,只有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关注和回答时代和人民提出的重大课题,才能在变局中开启新局,创造出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业绩,交出合格的“答卷”。
“党史六对”的思想伟力,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毛泽东同志的对谈具有深邃的思想性,语言极为丰富和朴实,体现了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荷树对”中展现了胸怀天下的远见卓识、“洞前对”显露出群众路线的思想萌芽、“枣园对”初步阐释了实事求是的重大思想。“甲申对”“窑洞对”“赶考对”提到的反腐倡廉、人民民主、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等思想,都展现了一个即将执政的政党和领袖的忧患意识、清醒头脑。以史鉴今,应该说“党史六对”,选取党和领袖的忧患意识、清醒头脑,一定具有其现实的针对性。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提及的党内存在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等,都能够从中找到治病的良方。对一个人而言,正确的行动离不开正确的思想即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指导;对一个政党而言,指导思想表现为体系化的信念与理论,是凝聚全党共识、指引全党前进方向的旗帜。毛泽东在深刻洞察时代、回答时代之问、引领时代发展中,不断探索了治党治国治军的思想理论良方,领导我党历经艰难困苦而不断发展壮大,就是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使党有了思想旗帜,让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有了根本指针,取得了今天的辉煌成就。
我们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社会主义强国,一定要对“党史六对”深入、务实学,从中汲取智慧营养,作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重要动力,把这一宏伟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