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里的小木屋,装满了小霞对故乡、对童年、对老师的无限的眷恋。来到小木屋的人,都是我的亲人,敬请分享小霞的情感故事,让森林里的小木屋带给您一段美好的回忆!今天为您播放的是《我的老师》系列12,今天要讲的是两位老师。敬请收听! 1、代课老师
邱玉环老师也是一名合同教师,是第几批来的我记不清了。她是我弟弟的班主任老师。她只给我们带过一堂政治课。但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一张瓜子脸,眼睛不大不小,总是笑眯眯的样子,嘴唇很薄,笑的时候露出一排整齐的白牙,真好看。两条长长的大辫子,一直拖到腿弯儿。那天,她给我们讲的物质和精神。我记得很清晰。
她来到讲台上,先冲着同学笑笑。然后,自己打开书,而不让我们打开书。她先把物质和精神,这两个名词写在黑板上,然后,让我们思考:什么是物质,什么是精神。让我们思考了十多分钟。我们思考的时候,她就在地上走来走去。当时,我就想:为什么不事先预习一下呢?万一问到我多尴尬!但我没有后悔的时间了,我的大脑在飞快地旋转,在不停地想。什么是物质?嗯,物质肯定是有形的能看到的东西。什么是精神?精神、精神、我在心里不断地重复这个名词,我想到的第一个就是我们常说的雷锋精神,钉子精神。这精神究竟是什么东西呢?嗯,一定是看不到的,但是,能引导人的行为的。我正在思考,邱老师提问了我。我就把我的想法大胆地说了出来。邱老师笑了。她问我事先看书了吗?我红着脸说:没有。我感觉特别不好意思,我怕说错了,在同学面前很丢人的。可是,她说,她给我一百分。她让我们打开书,自己看十五分钟书。我们看书的时候,她也在看书。十五分钟后,她宣布把书合上。然后,她又一次提问:什么是物质?什么是精神?这次,同学举手的很多。她一连提问了五、六个同学。然后,用很肯定的语气说:同学们,你们真聪明!全都回答对了,这两个名词,还用老师讲吗?有的同学说:用!有的同学说:不用!老师笑了。
她说就要下课了,我觉得咱们这堂课上得很成功。她把这两个名词的定义写在了黑板上,然后说,不用抄,下课你们看一遍,就擦掉吧。
邱老师没想到,这两个名词在同学中,记得最牢。最不爱上政治课的同学也能把这两个名词背下来。
2、我曾偷听讲课的老师﹣﹣周宝林
周老师从来没教过我,但我依然认为他是我的老师。周老师个子不是很高,中等身材,一张国字型的脸上,目光深邃。
那天,我们上体育课,有人把球打到了他们班的门口。我跑过去捡球,当我拿到球时,我听见周老师在班级大声地朗诵着:周总理,你在哪里,你的人民想念你!那声音稍带着斯哑,充满着深情,到现在我还能想起。我把球给同学们扔过去,就悄悄地站在那听着:我们对着高山喊/周总理/松涛阵阵/他刚离去/他刚离去……我一直听周老师朗诵完毕,泪水流了满脸,我都不知道。
周老师教的是我们下一年级。那时的教课书,每年都不一样,所以,我们学过的东西,他们不一定有,他们学的东西,我们也不一定学过。从那天听了周宝林老师的朗诵,我就喜欢上了这种现代诗歌,那种酣畅淋漓的抒情,痛快淋漓的表达,深深地扎在我的心里。周老师的声音也从此留在我的记忆深处。
从此,我常常在体育课时,偷听周老师讲课,到现在他也不知道。
那年,周老师考上了中专,我去看他,他拉着我的手,语重心长地说:小霞,好好学吧,记住我的话,不要学文科,路子太窄,理科才是你的强项。祝你以后能考上大学。
我却没有听周老师的话,在临近高考的时候,改成的文科。
今天,就为大家播放到这里,恳请各位亲人们继续支持鼓励,继续在森林里的小木屋里,收听小霞的情感故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