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领导(一)
小学,在中国现行教育体制下,属于最基层的学校。然而在官本位气氛浓重的中国农村,小学校长,在广大老师心中,那也是"官",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进身之梯。确实,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小校长,大道理,小学校长职位的后面,蕴含着领导之道,干好并不容易。今天讲述的,是皇甫川李耀锋担任小学校长的故事。
李耀锋,肖家坡人,居北街。其人中等身高,体瘦,语音宏亮,双目炯炯,虽然担任过多年小学领导,但却是一个性情之人。
北街之李,据族人传说,祖上避玄武门之变,隐居在外,后从合阳李家村来村。至李耀锋,已经十五代。
李耀锋之祖,名李建荣,为牛兆镰弟子。民国时曾应乡亲之请,主持肖家坡完小建校事宜,为股东之一。建国后,建荣因家有,为地主成分。
李耀锋受其祖之累,1977年初中毕业,不能就读于史家寨高中。后得其祖父学生,小寺人杨哲之助,辗转求学于杨庄中学、五星中学、引镇中学,后于1979年,考上大荔师范。
李耀锋1981年师范毕业后,初于小寨乡任教,其中百神洞初中奌2年,初级中学5年。1988年又调入渠庆中学,任教3年。
1991年后,李耀锋返皇甫川教学。此年他从事教育已有十年之久了,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他先于肖坡任教半年后,又调入小寺中心小学任教,1994年再调入孙家坡小学任教育主任。
这时孙坡小学人心涣散,教学质量低下,已经沦为全乡倒数第一,急需提高。
耀锋上任,深入了解情况后,开家长会,发言曰:"学校教育水平不高,根子其实在家长。我是肖坡人,肖坡孩子放学回家,家长首先问,作业作完没有?孙坡学生放学,家长则说,去,割草去!家长作风如此,教育质量如何提高!"众人听此语皆惊,皆曰耀锋所言,一针见血,直指病根,学校有望矣。
耀锋又亲任六年班主任兼语文教师,半年努力,成绩升到全乡第二,成绩村人皆见焉。有村民何志新、陈奇锋、车方印、车佩印、王玉章等,聚而议曰:"今学校如此,幸得李老师来,吾人何不赴乡政府请愿,使耀锋得任校长,好有一番作为!"
何志新见道上一农用三轮,出钱雇之,大呼曰:何人随我去乡政府去?众人纷纷上车,赴田家村见乡政府领导去。乡上为平衡关系,稳妥起见,先行文让耀锋代校长主持工作,过渡一段时间,再正式任命。因为村民请愿之故,李耀锋自嘲,但也有几分自豪地说,他是村民任命的校长。
耀锋任职,凡事亲历亲为,以身作则,除从事高年级语文教学外,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善教学环境,提高教育质量。
首先,根据当时学校教学纪律松散的情况,严格规章制度,加强纪律约束。当时实行六日工作制,李耀锋要求每个老师周日晚上七奌到校召开例会,安排下周工作。李耀锋则五奌到校,清理会议室,打扫卫生,准备茶水和下发材料,安排每个人座位。老师到齐后笔记本摆放到位,然后安排下周仪程。周周如此,形成习惯。
其次,对于当时学生自由散漫,秩序混乱的情况,李耀锋则严格纪律要求,采用类似军事化管理的方式。
当时学生培养目标是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李耀锋向来的观奌是,道德品质和纪律观念,不是单纯的理论知识,仅靠课堂理论传授远远不足,必须通过具体的管理,统一行动,令行禁止,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语文数学要学好,基础也在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一切的抓手则是体育训练。体育课最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体意识,提高集体荣誉感,体现良好班风学风,展示班级良好面貌。为此,他亲自担任高年级体育课老师,每次上课,要求班级列队进入操场,带队学生整理好队列后,举手报告:x年级x班,应到多少人,实到多少人,报告完毕,请指示。李耀锋然后喊口令,左右对齐,然后安排活动。这种类似部队军事化的操练方式,有助于形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样体育课培养习惯,道德课灌输意识,语数课传授知识,互相配合,形成一个系统的课程体系,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李耀锋还制定了严格的早上出操制度。每次出操,李耀锋排在队伍前领队,每班班主任在自己班级前领队,其他老师则排在任课班级后面。师生集体出操。这样拉近了师生距离,加强了老师的纪律性,同时也容易形成班级之间的竞赛,有利于形成整个班级的良好面貌。
为了巩固和核验运动成果,李耀锋还定期招开运动竞赛会,增强集体荣誉感。
李耀锋想方没法增加教师的集体意识和彼此之间的融洽和谐气氛。教师分散上课,各行其事,这种工作环境和氛围,形成了教师偏重于自我的根深蒂固的意识和行为,他认为单靠开会宣讲是无法改变的。只有改变制度和环境,才有助于提高教师集体感和和谐气氛。
教师冬季有取暖费,向来作法是学校购置蜂窝煤,发给老师自己使用。教师生炉子往往要"借火",就要用一块生煤球去换别人烧得正旺的煤球。李耀锋认为这种作法显得小气。他集体购买煤球后,由老师根据需要取用,这样彼此之间就不用换煤球了,以打破斤斤计较的"小我"意识。
当然,这样可能产生浪费现象。李耀锋则加强宣传,教育大家要有团队和公共意识。对于个别依然不改者,则拿出了校长的权威,换上严肃的面孔,语言犀利,进行批评。一次有一位老师,将炉子烧旺后,炉门大开,然后关上房门回家去。李耀锋眼看房子里煤烟滚滚,大怒,赶上门去,当着其家人斥责道:"你难道是想回房子去烤自己肉不成?"其人赶快回学校去,关上了炉门。
管理单讲一个严字,加强监督约束是不足的,还要进行适当的激励。李耀锋除了每次取得明显成绩后包车拉大家会餐以外,还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了一种独特的教学激励形式。
当时要提高教学成绩,就要加强课内外的训练量,这就需要足量的辅导和训练材料。但这些资料并不容易买到。李耀锋的某位同学有门路,能搞到许多复习资料。销售商推销东西,都提供一定的回扣。李耀锋让老师们亲自和供货人自清手续,自己从不染手。一科几十块钱,全部如数让给了任课老师。当时的孙家坡小学,十几位老师中,七、八个都是民办老师,一月工资仅有七、八十块。-下子增加这么多收入,大家都很开心,教学工作积极性自然就提高了。安排事务和新的制度,也乐于服从。
自1994年下半年李耀锋主持工作以来,1995年教育成绩又有所提升,得到了村民和村干部的称赞支持。李辉锋在制度建设走上正轨以后,把目光便转移到校园建设上来。
当时学校全是危房,校舍很烂。1997年准备拆除全部三十六间土木结构的旧柴木教室,但资金来源是个问题,和各方面协调,最后只好采用“村里出一点,乡上补一点,教育局要一点,学校筹一点”的办法。当时全校有六百多小学学生,还有一百三十多幼儿班学生。每个学生25元。当然大头还是依靠学校筹集,
李耀锋列出了收费名单,写在牌子上。大多数人都主动交了建校款,当然也有人有意见,心不甘情不愿,但还是随大流按要求交了。
有位村民,是个村里的“闲人、歪人”,日子过得不好,孩子又多,就不想交钱,牛哄哄地吵嚷着,把收费公示牌子砸了,还叫嚷着要收拾李耀锋,村民都害怕,村干部也不想惹这种人。当时大家都劝李耀锋不要招惹此人,免了算了。李耀锋想,必须一视同仁全额收取,不然其他人有样学样,怎么做其他人的工作?岂不一个老鼠坏了一锅汤?老师们都不敢出面。李耀锋给教育专干打电话,专干到派出所请了俩民警到该人家里去。该人心慌,一时离家躲避在外。村民们见李耀锋坚持原则,真抓实办,筹钱就顺利多了,最终顺利建成了新校舍。
综合李耀锋在孙家坡小学的办学思路,可以概括为制度优先,严字当头,辅之以激励。德威并重,凝聚人心。
退休多年之后,李老师回忆往事,对我说,当时他初任小学校长,尚处于摸索阶段,很不成熟,只是不怕得罪人。当时得了个"歪人"(陕西土话,指厉害,猛)的名声。如果放在现在,他会使用更多更巧的手段。我不完全同意这种想法,并举了诸葛亮治蜀的例子。孔明进蜀,严峻刑法。大家都不习惯,进谏于诸葛亮。孔明则说,以前刘璋制蜀,失之以宽,众多叛乱。刘备治蜀,要扭转局面,当然要以严猛纠宽。关键不在于严或宽,而在于宽严适时。文武之道,一张一驰。久驰当然要以张济之。孙家坡学校松散混乱,当然要严格规章制度。如果一个学校秩序景然,平稳运行,还去要严,只能使人讨厌,断无好的效果。成都武侯祠有幅对联,上联说,“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下联是“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李老师马上领悟了,他说,"这应该就是人们通常说的乱世用重典吧。"我们二人相向,哈哈大笑。
严或威需要宽或德相配合。李老师说:"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确是瑰宝。把传统文化仅仅看做知识,是片面的和浅薄的——传统文化更重要的是智慧的沉淀和升华。这种理解对我工作的帮助是深刻的。比如教辅材料回扣“让利于民”。自私是人的本能,但是当真正懂得并理解了‘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我能而服我公。公生明,廉生威’,就会意识到自私这种本能的低级幼稚,从而自为地生发出高尚的情感行为,不去为了些小的物质利益而影响对工作的判断决策。我也尽可能学习、遵循一些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如‘不与上级争风,不与同级争功,不与下级争利’。这样就会赢得领导认可,赢得同事敬重,就会在许多关键节点赢得主动。"
李耀锋的话,是正确的。如果管理者有德,公且廉,严得有道理,使人心服,自然会取得良好的效果。李老师处理教辅材料回扣的作法,显示了他公且廉的素质,严且有道,自当有效。
严宽只是管理手段,而公、廉明显就涉及任事者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属于领导之道的范畴了。从学术意义上说,领导并非人们平常理解的"头",而是一种关系,是主事者同干事者之间的命令、支配和配合为内容的互动关系。领导和管理是有区别的。领导重在"导"即引领方向,因人成事,以决策和用人为先。管理者重在"管"即日常控制,制定和执行制度为先。
小学校长位于教育基层,对上是下属,大量的业务只是执行上级指令,属于日常管理范畴,但对下却是领导者,又有对师生的价值引领职责,属于领导范畴。
在平常的小学教育中,大量的校长只是沉浸在日常管理事务中,没有有效发挥价值导向作用,没有把小学校长的领导职能完全发挥出来。
价值引领作用以及"三不争"意识的产生,意味着李耀锋在领导者和被领导者这个社会大阶梯之中,找到了自己的准确定位,知道如何作好一个被领导者,也懂得如何作好一个领导者,已经开始了由一个基层教育管理者向领导者的初步进化。
从领导方式上看,在孙家坡小学任职期间,李耀锋的诸多作法,基本上可以归属到西方早期泰罗的科学管理和中国儒家的"以德服人"、"以民为先"以及法家的"依法治理"的范畴之内,有待于进一步的进化。
李耀锋在孙家坡小学一共呆了五年半,从第三年开始,孙家坡小字综合成绩就能排全乡第三,六年级单级成绩即排到第二。
从1997年春季开始,整个史家寨乡小学由原来的两片管区分成了三个片区,孙家坡小学就成了上片片区长学校,辖东山、林家寨、姚家寨、骆驼岭、孙家坡五个小学。
正在孙家坡小学方兴未艾之际,1999年,李耀锋被调入下片片区长学校侯家村小学,从此开始了他在其他学校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