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我国防丨入伍32年,当兵是我一辈子的光荣

1968年穿上绿军装,我(后排右一)深感光荣和幸福。杨义联供图

1980年3月,我(后排左一)被选送到北京解放军后勤学院学习,圆了大学梦。杨义联供图
我出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一年,1948年。那时,故乡河北省阳原县已经解放,父亲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我是家族中第一个高中生,从小受到良好教育,深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使人民过上了安定幸福的生活。我对解放军由衷地崇拜,并志愿当一名解放军战士。
1968年1月,解放军某部到阳原县接兵,“老三届”是征兵对象,我顺利通过了体检关。2月,同学通知我:“你被批准入伍啦。”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我在公社放下电话,蹦跶着奔回家。父母和亲人们沉浸在幸福之中,我向父母表示:“争取当一辈子兵!”穿上绿军装,我深感光荣和幸福。
同学温彩香说:“当兵去呀,争取当一辈子兵。”我说:“是这么想的。”县里组织了欢送入伍新兵大会。当月,老兵们敲锣打鼓将我们这些新兵接到了营房。从而,我走上为奉献国防事业的光荣征程。
1972年,我和温彩香结婚。她在阳原县瓷器厂工作,我在河北定州部队服役。我们一年各休一次假,温彩香假期只有12天,不含路途时间。我每年休假30天,每次还要提前一两天归队。我们两地生活10年,聚在一起的时间不到一年半。有一次,温彩香因病超假两天,被全厂通报批评,她非常委屈,不知掉了多少眼泪。10年来,妻子和两个儿子不知经历过多少困难、坎坷。为此,我曾想转业回县工作,照顾妻儿,然而妻子和我们的父母不答应。他们说:“家里的事再大也是小事,部队的事要紧”。
岳母和妹妹们不顾自家顾我家,帮助照顾两个孩子。亲人们的大力支持,鼓足了我在部队服役的劲头。我在参谋岗位上干了8年,荣立三等功两次,军功章有她们的一半。
1980年3月,因为成绩突出,我被选送到北京解放军后勤学院学习,总评成绩优秀。我取得了大专文凭,圆了大学梦。
1981年9月,妻儿随军,我扎根军营干劲十足。1988年我晋上校军衔。期间,我以后勤学术研究为先导开展工作,从而使所属机关、分队方向明、劲头足。同时,我在解放军《后勤学术》和《后勤研究》等刊物发表了13篇学术文章,其中《如何适应训练体制》获1986年度《后勤研究》编辑部优秀论文三等奖。我曾被评为“集团军后勤学术研究先进个人”。
“只要部队需要,我愿意当一辈子兵。”1999年3月,我光荣退休。2006年,我被移交到河北省保定市军队离休退休干部第一干休所,仍然继承军队的优良传统,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近两年多来,我以笔为器,积极宣传正能量,其中有45篇文章被市级报刊、网站采用发表。我很有获得感、荣誉感、幸福感,并被评为“先进军休干部”。在这所“特殊军营”里,我继续践行着“兵”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