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苍送给我们的珍贵礼物
张宗发

西陵峡境内的三峡人家风景区置身于三峡大坝和葛洲坝之间,跨越灯影峡两岸,总面积276平方千米,规划控制面积只有50平方千米,而真正可供游人踏足的面积就少之更少。在这狭小的区域,却有着它独特的潜质:“湾急、石奇、谷幽、洞绝、泉甘”,再加上龙进溪、天下第四泉、野坡岭、灯影峡的包容,毫不夸张地说,“它,就是上苍馈赠给我们的珍贵礼物。”

灯影石以形象而闻名。每当夕阳西照,晚霞映衬峰顶,远远望去,那兀立于山巅的四块奇石,酷似灯影戏幕上的人物造型:《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形象,惟妙惟肖,由此而得名“灯影石”。当年,郭沫若先生游历灯影峡时,题诗赞叹:“唐僧师弟立山头,灯影联翩猪与猴”。 其中的沙僧石,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石”。它矗立在悬崖绝壁之巅,呈蘑菇状。据说它重达100余吨,底部的承重截面仅200余平方厘米,平均每平方厘米承载近半吨的重量,堪称世界奇观,成为西陵峡的标志性景观之一。

灯影石东南向的山崖下,独立一花岗岩,直如刀刃,通体纯白,呈璧立万仞之势。三峡的山峦连绵牵延,到了这里却腾挪出了一个特殊空间,奇石横空出世,矗立江岸。奇石前后左右都如刀削一样平整,犹如人工精心制作的“令牌”。据《东湖县志》载:“江南有巨石横六七十丈,立万仞之势,如牌筏,因名石牌”。石令牌高32米,顶部宽12米,底部宽13米,厚约4米,重达4300余吨,构成一大地质奇观。
龙进溪口,那条蜿蜒而下的巨龙自古就要跳下山崖,归巢而去,但始终没有如愿,只是徒有虚名。

可喜的是土家人走进了龙进溪,开发利用上苍馈赠的溪水碧绿,波光粼粼,林木苍翠,枝繁叶茂。让小路纵横交错,使鸡犬相闻;曳古帆金鳞之水,坐吊楼炊烟之林,伴随水车“咿咿呀呀”转动,随山歌“甜甜蜜蜜”怡然自得,自由自在,原始古朴,实现了勃勃生机。走进龙进溪,感受他们吹一段古朴的下里巴人曲;感受他们喊一嗓子高亢的峡江号子;感受他们舞一场带有野性的剧目;吃一口他们亲手做的地道特色菜;品一嘴他们特有的摔碗酒;分一份他们浓烈醇厚的民情,自然是一种无暇的乐趣。
三峡人家地处西陵峡,山势高峻,峭壁连连,即便不是悬崖的山坡,也陡得站不住人。所以,自古以来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居住的大都是吊脚楼。现在,为了更形象、更逼真地展示先人的生活场景、生活习俗、生活乐趣,三峡人家融合了地质文化、巴文化、楚文化、土家文化、峡江码头文化和抗战军事文化,分为水上人家、溪边人家、山上人家、今日人家,打造囊括传统的峡江吊脚楼峡江古建筑,清溪之中的古帆船、乌篷船等仿古景观,以飨游客,美不胜收。

山上人家的“吊脚楼”是山间最引人注目的,据介绍,“这里的‘吊脚楼’被现代建筑学家称为‘杆栏式建筑’。峡江一带地势险峻,房屋多依山势而建,木质结构,房前屋后,竹林芭蕉簇拥。遇到高坎地势,则要立柱或筑墙,才能与正屋跑平合檐,故称‘吊脚楼’。其独特之处是前低后高,侧面有走廊,后面有阳台,俗称‘走马转角楼’。一般分为上下两层或三层,上层通风,干燥,防潮,是居室,下层是猪牛栏圈或堆放杂物,还可防止毒蛇猛兽侵袭。吊楼有大有小,一般人家为一栋4排扇3间屋,或6排扇5间屋,大户人家则7柱4骑,四合天井大院。吊楼上有绕楼的曲廊,曲廊还配有栏杆。由于临江,地势险要,一户人家的一套居子,往往有三四个层次,似台阶一样。山上人家屋子通常仅仅相距几个台阶,进入屋子,穿过一道门,又一架台阶把你引入另一处居室,好像捉迷藏一样,回廊九曲八折,遮遮藏藏,外人进得去,却难走出来。”
走上吊脚楼,举目四望,风光如画。檐角高翘,曲廊盘绕;既可感受清幽秀丽、野趣横生的妙趣;又可分享滚滚东流、两岸碧翠的兴隆;如乘雄鹰掠过,似入空中楼阁。真是“奇山秀水妙寰球,山上人家美尽收。吊脚楼上枕一夜,十年作梦也风流。”

巴王寨就建在灯影峡的半山腰,背靠陡峭绝壁,脚踩滚滚长江,俯瞰激流飞溅的明月湾。主要建筑是巴王宫。宫殿内,刀枪剑戟摆在中堂两侧,让人感到一股肃杀之气冲天而起。古代巴人为躲避战火,藏匿于深山老林,筑石为城,占山为王,建立了神秘的巴王寨。那些石磨、马槽、风车、碓窝等古朴的生产、生活用具,见证着历史的沧桑;那些亦真亦幻的场景,透视着巴人征服自然、征服倭寇的壮举;那些文化艺术的展示,展现着古巴国历史文化脉络和民间生存智慧。整个庞大的建筑群错落分布,除了石头建筑的寨子,还有当地特色民居“吊脚楼”。建筑融合了古代军事、祭祀、舞蹈、手工艺等,各个居室展示了本地先民的生活场景和古巴国历史变迁中各方面的发展成就。
每一栋建筑,每一份物件,都可折射出先人认识自然、利用自然、征服自然的坚强;同时也折射出先人向往生活、营造生活、享受生活的个性。从屋顶上的遮盖物来说,不是什么讲究,而是各自的能力所显,但都有各有所喜的美丽圆说。“盖泥瓦的人家会说‘黄土上了屋,家人都幸福’;盖茅草的人家会说‘茅草屋里腊肉香’;盖石板的人家会说‘石板底下有福享’,体现先人的乐观、风趣和对生活的热爱。
溪边人家,吊脚楼依山傍水,一半着陆,一半入水;溪边再有幺妹古法棒槌捶洗衣服、对唱情歌。水上人家,渔民搭乘古帆船撒网捕鱼,再现峡江渔民祖祖辈辈的生存方式和劳动习惯,延续古老的渔文化;加上那龙溪桥横跨水面,溪水碧绿,林木苍翠,再现“龙溪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群山环绕,绿水蓝天;雾霭烟雨,草木斜阳;溪行谷移,山歌互答;雄山丽水,目不暇接;人间仙境,如诗似画。

直到峰回路转,顺溜而去,拐弯110度,才意识到,身已驶进“长江三峡第一湾”——明月湾。回首眺望,奋力开拓未尽之憾;凯旋归途,宁神细品饱满之欢。站在游船甲板之上,眺望远方或江或山,咀嚼“山塞疑无路,湾回别有天”的豁然感叹。
去一回三峡人家,让你就有一回步入桃源不忍归的感觉;就会为上苍馈赠给我们这样珍贵的礼物而震撼。
2024年6月28日

张宗发简介
张宗发: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写作学会会员;山东省写作学会会员;济南市作家协会会员;济南市民间文学研究学会理事;济南市莱芜区作家协会会员;济南市莱芜区散文学会会员;济南市莱芜区诗词楹联学会理事。
中国长城学会研究员。
山东省民俗学会会员。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军旅大校书法家书法宋忠厚独家销售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