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洛 阳 行
作者:王 芃

小 序
2024年6月初夏,随家人往古都洛阳旅游。得览龙门石窟,紫微城应天门广场,中华第一寺白马寺等国家级景胜。其历史内涵之丰富,人文价值之高卓,艺术品味之精绝,实难有比肩者。令人大开眼界,收获颇丰。又洛阳城市建设之适度,古城风貌之保持,生态环境之舒适,地方美食之特色,人民生活之轻放安逸。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归来赋诗以记之,题名《洛阳行》与读者共飨。
自古兴盛话两京,
今随家人洛阳行。
关山重重已无隘,
高铁隆隆穿洞频。
中原大地翻麦浪,
芒种已是满地金。
千里南风催时令,
万亩麦田待机耕。
中原麦熟天下足,
又是一岁丰稔景。
四小时行六百程,
便到东京洛阳城。
神都金辉碧荫里,
人物闲逸白云滨。
小车井然无拥堵,
大道宽直少烟尘。
伊洛传香牡丹后,
月季玫瑰处处春。
辛夷茶花郁金香,
帝京何时不芬芳。
亦有高厦作标识,
不似长安楼疯狂。
古城自有古城样,
莫叫帝都成逝殇。
帅男靓女华丽妆,
共随人流龙门航。
龙门石窟名天下,
伊水长流东西岗。
十万佛众高岗上,
全是古人石雕创。
龙门大佛卢舍那,
瑞容取自武女皇。
神秘微笑征世界,
蒙娜丽莎来东方。
大佛小佛诸金刚,
慈善威严自洋洋。
莫道天竺恒河水,
佛国盛世在大唐。
西岭犹有琵琶峰,
上有白傅之墓堂。
历史奥秘费人想,
琵琶行恐有文章。
龙门归途弛又张,
直奔应天门广场。
五凤楼耀世纪光,
游人如织日月彰。
汉服长袖最善舞,
高髻蛾眉着唐装。
古今人物交穿越,
不辨此地是何方。
中华古都长安当,
神州东都号洛阳。
洛阳兴盛自隋唐,
鼎丰盛世在武皇。
应天登基承天意,
紫微神都答上苍。
南有正殿乃明堂,
执政早朝统万方。
旁有九重高塔起,
皇家礼佛号天堂。
通天浮屠紫云光,
中华坤龙气势昂。
应天广场无昼夜,
笙歌曼舞日月长。
洛阳东都兴千载,
女皇殊功莫可忘。
洛城繁华日难尽,
终回客舍入梦乡。
闹钟铃急惊客梦,
碧树高枝莺歌亮。
镜中游子已忘岁,
整装终是白发郎。
出舍临街东西望,
店门多锁犹空巷。
晨炊无烟人稀少,
日照高林蝉声扬。
长安节奏争分秒,
老少生活苦紧张。
洛阳光阴此松放,
一似桃源人舒畅。
人生百年疾似箭,
顺应自然方为尚。
闻道洛京多食坊,
名者首屈属羊汤。
又传洛城水席王,
味冠九州世无双。
打车穿巷客到场,
果然美食非凡响。
水席丰如天宫筵,
羊汤鲜似琼瑶浆。
此味只应天上有,
人间哪得几回尝。
洛阳龙门佛国乡,
洛城闪耀佛都光。
白马驮经自西渐,
行到邙山驻不前。
建寺遂名白马寺,
时在东汉永平间。
誉为中华第一寺,
东亚禅林祖庭院。
悠悠岁月两千年,
几度繁荣几度残。
当年驮经之白马,
神骏犹立山门前。
祖庭肃穆而威严,
金刚怒目天王殿。
殿后大佛何古远,
大雄宝殿佛比肩。
信众长拜流如川,
青衣锦裳无贵贱。
长香短香发誓愿,
都化佛使一缕烟。
接引佛殿毗卢阁,
对旁筑阁卧佛眠。
西进继开新天地,
齐云塔院与寺连。
印泰斯缅诸国苑,
直叫佛光满灵山。
塔院高塔齐插天,
回望马寺彩云间。
神都胜境游不尽,
洛城何处不云烟。
西归列车行渐远,
洛阳已成金一团。
古都声名不虚传,
犹有胜景美无边。
它时春秋逢佳日,
还来洛阳觅桃源。
重返长安谪仙子王芃甲辰初夏


(注:文中图片来自作者)
【诗韵楼观】
~~~~~~~~~
纵情笔墨 快乐自我
~~~~~~~~~
特邀顾问:王芃 张地君
文学顾问:魏龙 凡夫易谈
总编:诗韵楼观
主编:陈洁 张香荣
编审:吴建辉
编委:宛雪 秋芝韵 吕孔雀
美术编辑:吕义孝
刊头制作:宋育平
文宣:魏龙 存良
法律顾问:陈昌文
投稿加主编微信:139911360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