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时节话端午(散文)
文/刘正双(湖北)
端午,亦称端五、重五、重午,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习俗。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也被称为“端午节“。此外,它还称为“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华民族的重要传统节日。人们重视端午节,大概是与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有一个诗人名叫屈原的有关,他因忠诚于国家,心系百姓,却遭受诽谤和迫害,郁郁寡欢。五月五日这天,他站在江边,仰天长啸: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声泪涕零,天地动容。满腔报负无法施展,他悲愤交加,而后怀抱巨石,纵身一跃,投江自尽……。一代巨星就此陨落。人们感动于他的赤诚,于是便在每年的五月初五这一天,划龙舟,吃棕子,喝雄黄酒……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表达对屈原的怀念与敬仰。中原部分地区还有其它习俗,比如挂艾草、菖蒲等。人们将艾草或菖蒲挂在门前,寓意着驱邪避祟,祈求平安健康。总的来说,端午节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人文情怀。
划龙舟是端午节最具特色的文化符号之一,它象征着团结、拼搏和奋进的精神。我有幸观赏了一次赛龙舟的盛会。那是2006的端午节,当时我在汕头打工,端午节这天放假,当地的工友热情地邀请我们这些内省的人去观看当地举办的龙舟大赛。好家伙,人山人海,锣鼓喧天,旌旗招展,盛况空前。岸上的喊破了喉咙,舟上的划断了手臂。一条条龙舟扬头竖尾,宛如一条条巨龙,在水面上翻腾跳跃,破浪飞行,“两岸看客啼不住,龙舟己过万重山”。鼓声,号声,呐喊声……,此起彼伏,声震环宇。
除了赛龙舟,端午节还有一个重要的习俗就是包棕子。因为中国南北方的习俗差异,南方人喜欢吃咸棕,北方人喜欢吃甜棕,孰是孰非,无从定论。为此网上还掀起了咸甜之争,争来争去也没争出个子丑寅卯来。在南方,每个地区“咸“的吃法也各有千秋:两广地区的人们喜欢吃肉棕、蛤蒌棕。云南人喜欢吃牛肝菌棕,菠萝棕,鲜花棕,外搭配“五黄”,即黄瓜、黄鱼、黄鳝、雄黄酒,咸鸭蛋黄等这五种。贵州老俵吃料更奇特,连麻辣五花肉棕,草灰棕也端上了餐桌。草灰棕这东西实在不敢恭维,灰不溜秋的没个看相,外地人皱眉不敢吃,他们就会说:怕个锤子?更搞笑的是川渝地区的人们,连皮蛋棕、火锅牛肉棕也发明出来,有些吃货还创新发明了冰淇淋棕,真是颠覆了人的三观。总之,东西南北中,口味各不同。但就中国大部分地区的人们来说,人们还是会依据自己的口味和喜好,选择比如红枣、豆沙、八宝……之类的作为馅料,用竹叶包裹糯米和各种馅料来制成棕子,再佐以白糖,软糯香甜,甘称上品。它不仅是端午节的重要食品,也是一种文化的象征。那糯米的香甜,棕叶的清香,都让人感受节日的温馨和幸福。
端午好时节,棕香满人间。今天,2024年的6月10日,端午节。我站在襄江岸边,极目远眺,头上艳阳高照,晴空万里,远处白云悠悠,青山如黛……。吮吸着夹有潮气的棕香,我闭目陶醉,思想的野马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上奔驰……
端午节,作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其中蕴含的意义值得探究。我们不应单单把它作为一个节日来庆祝,看看热闹的龙舟比赛,吃吃美味的棕子,喝喝浓烈的雄黄酒……,而应探究它所传承的那份民族精神与文化底蕴。比如划龙舟,那种团结一心,奋勇拚搏,“冲云破雾创未来,勇往直前争头名”的劲头,不正是我们在振兴中华的奋斗过程中所不可欠缺的那种无往而不胜的精神?再有那棕子的制作,龙舟的装饰,无不体现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与创新精神,展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魄力和深厚底蕴。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博大精深。老祖宗留下的这些宝贵精神财富,作为后来人,我们不仅有责任有义务去守护,更要发扬光大。
然而,当今的社会飞速发展,日新月异,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与时俱进“,平时忙于工作和生计,端午节等传统习俗似乎逐渐被淡忘,而一些商家则趁机推出各种商业化产品,让端午节等传统习俗越来越功利化,违背了它们的初衷。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不禁要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继承和发扬端午节等传统文化,让年轻一代巩固和坚守这块文化阵地?
以端午节为例,个人觉得,首先以其为载体,举办各种形式的端午节活动,来推广和普及端午文化。比如,搞一些画展,黑板报,广播电视宣传、直播,网络动漫,游戏,龙舟竞赛,包棕子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再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端午节等传统习俗进行改革创新,使之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让年青人都参与进来,全民普及,潜移默化地去感受它的魅力和文化内涵。
其次,从娃娃抓起。学校可以举办各种专题讲座、办展览、参观博物馆、诵读屈原诗歌、诗词接龙……等等形式,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开设相关课程,或者通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从多个角度多种形式,来推广普及端午文化,让这些传统的元素和符号,在孩子幼小的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从而增强人们对传统节日的认同感和归宿感,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再则,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时候,要善于吸取精华,剔除糟粕。也不可墨守成规,固步自封。应以开放和包容的态度,推陈出新,在继承中创新,在发展中壮大,让传统文化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纵观世界风云,国内风景独好。在端午时节,让我们共同回顾和传承端午节的传统文化,感受那份浓浓的节日氛围和家国情怀。真庆幸,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繁荣的国家,要勿忘国耻,发愤图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子孙后代的福址兴旺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端午感怀,随记之……
2024.06.10(端午节)襄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