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阿 敏·
为响应“文化润疆”的指示精神,帮助深圳对口帮扶城市喀什地区发展青少年校园文化事业,为南疆少年儿童从小种下文学梦和作家梦,并进一步落实与援疆支教会员田丽老师组建的“小时光文学社”进行长期深度合作事宜。深圳市南山区作协主席吴笛亲自带领深圳五位作家,组成一支精干的援疆小分队,于2024年6月18日,前往南疆喀什地区进行一次文学援疆公益行动。本次活动,得到了深圳市文联、市作协、南山区文联以及《特区文学》杂志社的大力支持。与此同时,南山区作协会员、爱心企业家——深圳邦芒人力资源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文新亲自加入援疆小分队,并对喀什市第十一小学“小时光文学社”给予了慷慨捐助。小分队其他成员为廖静冬、江锐歆、候建忠、李敏四位作家。
缘起田丽和她的“小时光文学社”
2016年9月,深圳市龙岗区南湾学校新来了一位名叫田丽的年轻女教师,她的名字就和她本人一样,纯朴、淡雅、恬静、美丽。让人们难以置信的是,这位看似柔弱的湘籍姑娘,在短短几年的教师生涯里,以令人瞩目的教学业绩,一飞冲天!先后获得“龙岗区学科带头人”、“龙岗区骨干班主任”、“深圳市优秀班主任”、“深圳市百姓学习之星”、《班主任之友》杂志封面人物、《全国青少儿口才专业培训师》等多个荣誉称号。特别是她亲自撰写的790封总计80多万字的《致家长的信》,在特区内外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先后被《中国教育报》、《南方都市报》、《澎湃新闻》等各大媒体报道。2019年,她被中国“澎湃新闻网”授予“2019澎湃正能量女性楷模”荣誉称号。2020年,她受邀编写和出版了家庭教育专著《小学比初中高中更重要》,在读者群中受到广泛欢迎。
2018年3月15日,田丽组建了深圳龙岗区南湾学校“小时光文学社”。这期间,她组织了37次征稿。获奖学生达3000多人次,获奖老师达500多人次。此外,她还在学校组建了校园小记者社团和少年作家养成班等。
2022年,田丽组建的“小时光文学社”被国家有关部门授予“优秀文学社团共同体”荣誉称号。
2023年2月,田丽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加入了深圳援疆支教队伍,带着自己八岁的女儿,远赴南疆进入喀什市第十一小学任教。
田丽所在的学校,有近3000名维吾尔族孩子,全校却只有两名汉族学生,其中一名就是田丽的女儿。
南疆地区的孩子们汉语基础薄弱,语文教学的难度可想而知。田丽克服重重困难, 全身心地投入到南疆地区教育事业。她教育孩子们爱党爱国爱校、教育孩子们热爱汉语言文字,教育孩子们要正直善良,追求理想,培养孩子们的文明礼仪和健康卫生的生活习惯。她深深地懂得,她不是单纯来做一名语文教师的,她还应该教会孩子们怎样做人,她肩负着为少数民族培养时代新人的重任。
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田丽以其卓越的组织策划能力,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大胆创新,率先在自己班级组织各种生动活泼、情趣盎然的课外学习活动。如:百字日记、读写打卡、录视频练表达、画大字报、课外种植、预测、观察、奖状墙、叠纸飞机比赛、讲故事比赛等。班里的家长们纷纷反馈说:她们的孩子特别爱田丽老师,特别爱上她的语文课……
在喀什工作期间,田丽除了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还受邀在喀什地区教师培训中心、教学发展中心以及多所乡镇小学,多次开展教育讲座和示范教学活动,为喀什地区培训教师近千人;与此同时,她还积极参加校内教研活动,多次在学校上公开课,积极带领语文老师做教学课题的研究,还亲自带出了五名徒弟。
为了在孩子们心田种下文学的种子,2023年5月31日,田丽带领学校几位志同道合的语文老师,正式成立了喀什市第十一小学“小时光文学社”。为了方便和深圳南湾学校小时光文学社开展交流,田丽将学校的“小时光文学社”称之为“深圳南湾学校小时光文学社喀什分社”。在这期间,她和文学社的老师们一道,办起了《时光小报》,并发动家长朋友积极参与《时光小报》和文学社公众号的选稿、编辑、设计、排版和对外宣传工作。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文学社共组织了11次大型征稿活动,共收录征文稿600多篇,在公众号上发表30多篇,出版了8期《时光小报》,有效地提升了孩子们的读写能力,也激发了孩子们对文学的热爱。在援疆期间,田丽还和在深圳工作时一样,持续给这里的家长们写信,始终和家长们保持沟通,及时为家长们排忧解惑。此外,她还在本校和兄弟学校举办过多场家庭教育讲座,进一步强化喀什地区家长们的家庭教育理念。
永远闲不下来的田丽,就像昆仑山下一棵绽放出奇异之光的美丽雪莲,为南疆的孩子们带去了温暖和希望。
为了将喀什地区的校园文学社办得更好,田丽正式向深圳南山区作协提出了请求,希望得到深圳方面的指导和帮助。南山区作协领导一直没有忘记在田丽临去新疆之前许下的承诺,表示不但要在她援疆支教期间组队去看望她,还要带去物资方面的援助和文学启蒙课程。 援疆小分队走进美丽的南疆6月18日这天,从凌晨起床出发算起,经过十八个小时的辗转奔波,到晚上十点钟,援疆小分队乘坐的航班降落在了南疆喀什机场。田丽和该校赵延凯副校长已早早在航站楼外等候。
我们刚走出航站楼,田丽就迎面冲了上来,她眼含泪花,激动地喊道:亲人来了,亲人来了!亲人们不远万里看我来了!谢谢大家!谢谢大家……”这时刻的她,激动和喜悦之情难以言表,也让笔者的泪水夺眶而出……
我们都知道,为策划实施这次援疆公益行动,田丽已经度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就在我们临行前的那个晚上,她还为我们机票改签之事,陪同我们折腾到半夜两点多。
当晚,田丽自掏腰包在我们下榻的宾馆附近一家叫“沙漠胡杨”的餐馆,为我们设欢迎宴。尽管我们事先再三声明:我们这次完全是自费援疆,不需要任何接待,但谁能挡得住田丽的热情啊!
来到喀什的第二天,恰逢是当地的古尔邦节,当地学校停课。为了消除我们来时的疲劳,按照田丽的安排。当天上午,她和朋友带着我们前往喀什古城参加开城仪式和节日庆典活动。到中午,我们还去参观了喀什著名的香妃园景区。当天傍晚,我们再次来到喀什古城,尽情参观了这里色彩斑斓的民族建筑和美丽的夜景。喀什古城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以及当地市民对深圳人民的热情,给我们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援疆小分队走进喀什市第三中学
6月20日上午9点30分,援疆小分队准时来到喀什市第三中学,我们将在这里开设文学讲座并与该校“喀什地区儿童文学研究会教育实践基地”共同签署深喀两地文学合作协议。
站在校门外,我们远远就看到校园建筑物上方的墙面上悬挂着“深圳援建”四个巨型的的红色大字。援疆小分队在校门口拍完合影,就在几位校领导的陪同下开始参观校园。
第三中学是一所由深圳独资援建的现代化寄宿制普通高中,学校于2013年5月开工建设,到2014年12月竣工并投入使用。
眼前的校园,气势宏伟,布局合理,占地面积137亩,建筑面积为5.3万平方米。有七座大型单体建筑,功能配置齐全。该校共60个教学班,有3000多名高中生。
该校党总支书记陈晓霞、校长陈锐、党总支副书记傅栋等多位校领导,一路陪同我们参观。在几位校领导当中,还有两位是从深圳过来的援疆干部。
当走到该校“思源文化长廊”时,看见长廊两边全是立体式红色宣传牌,上面的照片和文字记录着一批又一批援疆支教老师在该校的工作情况和感人事迹。尤其是读到援疆老师们那一句句感人肺腑的援疆感言,真叫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他们是深圳人民的骄傲!据资料介绍,来喀什市第三中学工作过的深圳援疆老师共有31人。光是在2023年,深圳就派出39名老师组团前往喀什地区援疆支教。由此可见,深圳对援疆支教工作给予了最大力度的支持。
上午10点30分,文学讲座在该校四楼录播室举行。活动由该校高二年级语文教研组组长刘文青老师主持。光临现场的有多位校领导,有喀什市各学校的语文、政治和历史学科老师的代表,还来了数十名高中生代表。
深圳市南山区作协主席吴笛老师首先上场,发表他以“人生的第一粒纽扣”为题的文学演讲。他的演讲,形象地阐释了文学的社会价值和文学对人生成长的重大影响。吴笛主席以其形象化的演讲命题、深厚的文学造诣以及丰富的文学创作经验,给所有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二位上场的分享嘉宾,是来自喀什第十一小学的田丽老师,她发表了以“共建校园文学社,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题的主旨演讲。她首先阐述了校园文学社对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介绍了她所组建的“小时光文学社”平时的活动情况,还给大家播放了几段鲜活有趣的录像资料。田丽老师的演讲过程,轻松欢快,生动有趣,而且互动性强,不时给全场带来欢声笑语。与此同时,她还不时地把“小时光文学社”创办的《时光小报》当作奖品发给现场的高中生们,她还鼓励现场的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的文学社团,培养自己的文学兴趣,全方位提高自己的身心素质。
紧接着,是援疆小分队的李敏老师发表他的即兴演讲。李老师是做老师出生,他一点也不怯场,居然还带着墨镜上台。他说话声音嘹亮,语言富有煽动性。他首先用了一连串形象的比喻,讲到了文学的社会功能。他还用了一个亲身经历的实例,告诉学生们要端正对学好写作的认识。在最后,李老师鼓励现场的学生们努力练好口才,学好写作,切实掌握语言这一强大的武器。他还勉励学生们要亲近文学,走进文学,不断创作出优秀的文学作品并积极对外投稿。再接下来,援疆小分队唯一的女将廖静冬上台发表她的演讲。这位以写散文见长的女作家,在特区大型上市公司从事过十多年的品牌文化管理工作,此后又做农产品电商,事业干得风生水起。
她在演讲中,分享了自己的四个观点:
一、深喀两地人民携手并进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二、喀什市第三中学的领导们非常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田丽老师创建的“小时光文学社”引领着孩子们走向了人生的新高度;
四、扎实的写作能力可以为一切学科赋能。
廖老师的演讲有新意,她的演讲语言就像一首富有韵律的抒情诗,充满着澎湃的激情,极富感染力和冲击力,赢得全场热烈的掌声。
紧接着,由援疆小分队里资深的文艺评论家江锐歆老师发言。他在讲话中,殷切地希望中学生们今后要多多阅读文学经典,并为此举了多个例子。
最后,喀什地区儿童文学研究会会长、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周晓那女士即兴发表演讲。她在演讲中,对喀什地区儿童文学的创作和未来的发展前景,发表了自己真知灼见,尤其是对深咖两地在儿童文学领域的合作充满了美好期待。活动结束时,李敏老师指挥全场来了一个大合唱,让文学演讲活动在《我和我的祖国》的歌声中圆满落幕。
离开活动现场,校领导们带领援疆小分队移步来到室外的校园文化展示区,欣赏了由该校“丝路驼铃”民乐团演奏的《西游记》序曲《云宫迅音》以及《喜洋洋》等多首经典音乐作品。据学校陈书记介绍,这支校园民乐队有几十号人,演奏水平提高得很快,还去深圳演出过。
这场即兴为深圳客人准备的室外音乐会,给我们带来了美妙的艺术享受。说句大实话,在我们心里,这样的音乐演奏会,绝对比任何一场高水平的音乐会都要珍贵,都要叫人难忘。因为乐队里的每一位成员,都是维吾尔族学生,他们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热爱,他们在演奏时的那种专注和娴熟的演奏技巧以及对远方客人的尊重,让我们深受感动。谢谢这群可爱的维吾尔族的高中生们,欢迎他们再次来深圳演出!为了让我们更加了解每种乐器的音色特点,陈书记让乐队成员一个个轮流演奏手中的乐器。到结束时,吴笛主席轻轻地对我们说了一句话:“确实不错,没发现一个滥竽充数的!”他的俏皮话,逗得大伙直乐。
欣赏完民乐团的音乐会,所有人移步到教学楼内的“深喀之窗”签约现场。除了继续交谈,还欣赏了十二木卡姆传承人、学校音乐教研组图尔荪·达吾提老师演唱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首著名新疆歌曲,让我们一饱耳福。
紧接着,在温馨友好的气氛中,由深圳市南山区作家协会、喀什市第三中学、喀什地区儿童文学研究会、喀什市第十一小学“小时光文学社”四方代表组成的签约小组,开始签署所有文学合作的框架协议。在协议签署完毕的时刻,深喀两地四双温暖之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这时,我们把带来的书籍以及最新几期的《特区文学》和深圳各区的文学刊物赠送给了学校的文学社团。
经不住学校领导的热情邀请,我们在学校食堂和校领导们坐在同一条长条凳上,享用了一顿具有南疆风味的校园午餐。
临别之际,学校领导和我们在校门口再一次合影留念并握手话别。
我们带着满满的收获和无尽的遐想,更是带着沉甸甸的责任,离开校园回宾馆休息。因为到下午,还要去到下一个活动地点——喀什市第十一小学。
援疆小分队走进喀什市第十一小学
6月20日傍晚6点40分,我们从宾馆步行到了第十一小学。因为晚上有一场李敏老师的写作教学讲座,听课对象是该校50多名语文老师。
刚到校门口,田丽就和副校长赵延凯跑出来迎接我们了。不一会,校长辛晓明也闻讯赶来了,开始陪着大伙站在操场边聊天。没想到辛校长也是从深圳过来的援疆老师,他原是深圳市龙华中心小学副校长,已经来新疆一年多了。他告诉我们:这所学校是在原来的一所中专学校的旧址上改建的,到后来校园扩建时,深圳为这所学校兴建了两栋教学楼,属于深圳半援建项目。
聊了一会,我们又去参观援疆老师的宿舍,然后去到学校的多媒体教室。
活动正式开始,首先举行捐赠仪式,辛校长将喀什地区著名书法家写的一幅“文化润疆”四个字的书法作品,赠送给了援疆小分队,并和援疆小分队全体队员合影留念。
紧接着,深圳邦芒人力资源公司总经理徐文新向小时光文学社捐赠了一台彩色打印复印机,用来帮助文学社制作精美的《时光小报》。
李老师向学校赠送了他编写的《小学作文经典指导大全》一书。这部52万字的教学专著是今年最新的版本。接下来,是“小时光文学社”学生的表演环节。近20位三、四年级的学生上台为我们表演诗朗诵《我的祖国》。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群维吾尔族的孩子们在台上是那么落落大方,每个人的普通话都很标准,他们的朗诵完全做到了声情并茂。朗诵结束时,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笔者在想,孩子们有这样的进步,田丽老师绝对是功不可没!
接下来,是由李老师闪亮登场。李老师在深圳特区从事青少年写作教学近30年,他以自己丰富的写作教学实践和研究成果,为南疆的语文老师们带来了一场小学作文教学的丰盛大餐。李老师面对在场的50多位小学语文老师,坦率地发表了自己的真知灼见。在讲座中,他对当前小学作文教学面临的困局以及如何破局,阐述了自己的十个观点,并列举了大量案例。
李老师认为,孩子们的作文写不好,责任不在学生,也不在家长,而是在语文老师身上。孩子们作文写不好,问题的主要根源有两点:一、孩子们对学好写作缺乏正确认识;二、孩子们缺乏严格而系统的写作基本功训练。李老师强调: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必须了解语文学科的特点,真正懂得小学语文教学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要充分挖掘语文学科丰富的人文内涵,让学生们接受到真、善、美情感的熏陶。让他们从心底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让他们切实掌握最基本的语文知识,帮助他们练就扎实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如何搞好小学作文教学,李老师对在场的语文教师提出了七点希望。
对于怎样才能提高孩子们的写作水平,李老师分享了24个字。这24个字是他近30年写作教学的经验总结,也是练好写作的秘籍。这24个字是:
提高认识、 培养兴趣,学会观察,大量阅读,勤奋练习,反复修改
活动结束后,援疆小分队的作家们来到校门口和放学的孩子们亲切交谈。这时,只见田丽老师从校园里兴冲冲地出来了,她塞给了李老师一叠心形的彩色小卡片,卡片上全都是“小时光文学社”的孩子们写出来的汉语文字。卡片上的字虽然写得有点歪歪扭扭,语言是那么稚嫩,但都是孩子们的心里话。孩子们万分感激李老师不远万里来到学校讲课。还在卡片上向李老师提了很多问题,而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李老师,我怎样才能把作文写好?我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作家?李老师读完手里的卡片,哈哈大笑,他说:这得感谢可敬的田丽老师,她已经将文学的种子撒播在了美丽的南疆大地!播撒在了维吾尔族孩子们的心田里!
在离开南疆前的最后一个晚上,辛晓明校长自掏腰包,热情地为援疆小分队设宴送行。在晚宴上,我们双方就深喀两地发展校园文学方面的合作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得出了一个共识:深圳的对口援疆工作是个大主题,尤其是“文化润疆”方面,更是前景广阔,大有潜力可挖,大有文章可做!我们期待着未来的一切!这天晚上,欢乐的场景还不仅仅是在一起喝酒唱歌,而是因为辛校长在晚宴即将结束时说了一件事。
他情不自禁地告诉李老师:他也是一名写作爱好者,还出版过好几本教育方面的书,并且发表过多篇小小说作品。
李老师问他为什么不申请加入深圳市作家协会,他有点不好意思,轻声说:“我早就交了申请,可能没通过吧?”
李老师赶紧要他上网搜一下深圳作家协会的网站。让辛校长没想到的是,他在手机上一搜,天哪!他惊讶地发现:在深圳市作协2023年新会员名单上,他的名字赫然在目!辛校长高兴地喊叫了一声,立刻给自己倒上一杯白酒,并一饮而尽!逗得大伙哈哈大笑……
在这时,可爱的吴笛主席就像变戏法似的,从挎包里掏出一个绿色小本本,原来他拿出来的是一本南山区作协会员证。因为田丽远在新疆支教,他一直没机会将会员证交给田丽。这次有机会来到南疆,他要亲手把会员证颁发给田丽。吴笛主席这一招实在是高!这我们的田丽老师是又惊又喜……
这天晚上,一下冒出了两名市、区级作协会员,正可谓双喜临门!
这决不是故事的尾声
南山区作协和喀什地区中小学文学团体“文学援疆”合作框架协议的签订,预示着深圳作家们的“文学援疆”行动已经正式启动。不久的将来,文学的种子就要在南疆儿童文学的百花园里生根发芽,散枝长叶,开出灿烂的文学之花,结出丰硕的文学之果!
在今后的时光里,一群富有爱心的深圳作家将肩负着“文学援疆”的历史使命,他们抱着以“深圳所能”服务“喀什所需”的坚定信念,在深圳有关部门的指导下,继续开展一系列自费性质的文学援疆活动。
我们有理由相信:深喀两地文化和教育工作者在南疆地区校园文学发展过程中的深度合作,必将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我们满怀信心地期待着!
2024年6月28日于深圳
编辑:刘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