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诗联学院《汉俳》练习第五期
冰冰 日月 溪水
汉俳又称俳句或俳律,是诗苑小型的律体诗,也是极轻捷的一种文学形式。就文学体裁而言,汉俳是以长短有致的俳句和语言节奏的和谐性为载体,再现生活抒情言志的语言艺术。
汉俳不用标点符号
汉俳不用标点符号,为什么?
因为汉俳三句17个字或11个字为一首诗,精灵得很,不附加标点符号,留下空间给读者自由想象,或许读者能把作者的诗意想象得更为奇特、美妙。
《汉俳》格律练笔,命题《夏之韵》夏之韵可以是夏天的气息、环境或特点、天气。如炎热的天、海风的清凉、虫鸣、菜绿等,都视为夏之韵。习作575式《汉俳》格律诗。
格律汉俳的六种格律
575式格律汉俳有六种:
(1)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仄平平(韵)
(2)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3)
平平平仄仄(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韵)
仄仄仄平平(叶韵)
(4)
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仄(叶韵)
(5)
仄仄平平仄(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韵)
平平仄仄平(叶韵)
(6)
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平仄仄(叶韵)
写作格式如下
汉俳 夏之韵
文/xx
xxxxx
xxxxxxx
xxxxx
用平水韵或中华新韵写俳,新韵注明。
《盘古诗联学院编辑部》


1.冰冰(二首) 2.之山之水(二首)3.七夜雪(四首) 4.张丽辉 5.李凤英6.骆杰英7.张旭祖 8.李广恒 9.蔡文光 10.赵偲含 11.成人之美 12.郑举纲 13.乌妖王14.钱秀英 15.青草 16.青青子衿
1.汉俳二首
汉俳•夏之韵
文/冰冰
(1)
苦雨有登场
落地成灾溢水塘
抢险抗洪忙
(2)
独爱农家院
黄瓜豆角长藤链
欣荣翠绿颜
2.汉俳二首
汉俳 夏之韵
文/之山之水
(1)
荷香拂草堂
炎风热雨惹愁肠
蝉歌柳影狂
(2)
夏至雨汪洋
堰满沟平肆意狂
让路水龙王
3.汉俳 .夏之韵
<一>
文/七夜雪
久旱百禾黄
雨露无声一夜扬
朽树绽新芳
<二>
窗前暴雨扬
潺潺浊水汇成塘
通行路面藏
<三>
初年不懂员
误以衙堂掌大权
关联靠塞钱
<四>(新韵)
入夏暑当头
高龄母病子担忧
荼食无胃口
4.汉俳 夏之韵
文/张丽辉
菡萏郁香融
翠柳千株尽舞风
妙啭鹊莺同
5.汉俳•夏之韵
文/李凤英
金蝉树上鸣
烈日炎炎暑气横
菡萏池塘盛
6.汉绯.夏之韵
文/骆杰英
仲夏到来时
莲花竟放气香池
游宾观赏至
7.汉俳·夏之韵
文/张旭祖
轻舟泛小塘
堤边翠柳送清凉
荷花满鼻香
8.汉俳·夏之韵(新)
文/李广恒
柳上玉蝉鸣
滿目娇荷映日红
玉蕊卧蜻蜓
9.汉俳.夏之韵
文/蔡文光
夏雨润田禾
紫燕衔泥唱赞歌
锦鲤戏清波
10.汉俳·夏之韵
文/赵偲含
晴空白鹭翔
熏风柳岸溢清香
荷花映碧塘
11.汉俳.夏之韵
文/成人之美
金黄香麦咏
雨住芳塘蛙鼓庆
执扇觅流萤
12.汉俳.夏之韵
郑举纲
平畴雨燕翩
雷鸣电闪水珠连
狂风僻巷旋
13 汉俳·夏之韵
文/乌妖王
轻风粟麦黄
蝉鸣十里夜声长
低眉念故乡
14.汉俳 夏之韵(新韵)
文/钱秀英
荷花十里前
清香淡雅舞姿翩
蜻蜓点水间
15.汉俳.夏之韵
文/春草
青山着绿装
高温似煮滚如汤
时添暴雨狂
16· 汉俳 夏之韵
文/青青子衿
南风吹绿树
小院墙头瓜果露
好似画中图


顾问:中华楹联学会主任倪进祥
诗经学会主任李瑞林
总编:日月(敬金忠)
讲师:胡愛民 崔艳蕊 刘翠玲
主编:蔡巧灵 柯美柘 李广恒
董德苑 毕见秋 赵偲含
主审:杨秀红 天问 蒋贵龙 凌赣文
袁谷成 张琳 俞子兰 钱秀英
刘巧英 李晓华 田卫 冰冰
野鹤 段志军 张丽辉 汪凤森
张旭祖 郑举纲 黄伟琰
徐家齐 刘梦龙
收稿: 徐成美 李文春
制作:李凤梅
诗歌艺术:陶冉 王立云
图片:网络
盘古诗联编辑部
2023.5.1
360个图网:xishui186.360doc.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