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芳:
嘴巴是练出来的,知识是讲出来的
嘴巴是练出来的,知识是讲出来的,三标课堂就是要以学生个体为主,自主学习,而学习的途径多种多样,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学会把知识讲出来,确实,学生要学会把知识讲出来,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技巧。
首先,把知识讲出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知识。通过复述、讲解或者教给他人,学生会不自觉地更深入地思考和整理这些知识,从而加深理解和记忆。
其次,把知识讲出来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在讲解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组织语言、理清思路,并尝试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将知识传达给他人。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和交流。
最后,把知识讲出来还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错误。在讲解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自己之前没有注意到的问题或者错误,这时候就需要及时纠正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所以,学生们应该学会把知识讲出来,这不仅有助于他们的学习,还能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贾青霞:
三标课堂上的敢说、能说、会说
“三标课堂”是生本的课堂,学生学习的天性得以自然发挥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听”和“说”就显得至关重要,它是学生掌握运用知识的关键手段,贯穿了学生将知识从输入到输出的整个过程。学生通过“听”,感悟和理解知识;通过“说”,将知识变“活”,赋予其生命,将“听”到的东西真正变成“知识”,从而训练和提升思维。也就是说当学生会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所学的知识时,他一定是真正掌握了知识,并能融会贯通的应用知识。下面,就我自己在教学中摸索的经验,结合孟国泰先生的“高快听说歌”,谈谈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1、敢说:“张大嘴巴,大声说话,克服恐惧,勇敢表达。”作为教师,我们要鼓励学生勇敢去“说”,为学生创设一个平等、温馨、和谐的课堂,让学生轻松的说,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2、能说:“开口就讲,随口就讲,想讲就讲,不能乱讲。”就是学生头脑中要有东西可说,不能盲目地乱说。这就要求我们精心设计好课堂学习目标,让学生带着目标有准备的进入课堂,进行有思考的讨论,让学生有自己的观点,有能力去说。
3、会说:“讲有价值的话,讲有分量的话,讲最正确的话,讲最重要的话。”也就是说,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随时规范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让学生说的到位。通过指导学生甄别资料,搜集有用的资料,让学生在课堂上会说。
总之,解放学生的嘴巴,让学生能说会道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关键,也是“三标课堂”中学生自育自学的精髓。
闫换平:
倾听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倾听是一种修养,
倾听是一种态度;
倾听是一种智慧,
倾听是一门艺术。
倾听是指以专注和尊重的态度,用心理、情感和认知的全面参与,理解和接纳他人的言语和行为的过程。倾听不仅仅是听到对方说话,更是在对方表达意见和感受时给予回应。倾听需要关注他人的情感和需要,而不仅仅是关注自己。
教学中,多走近学生、多听听他们的心声,才能真正做到了解和理解学生。常常以为“眼见为实”,不给孩子们说的机会,不听他们的分辩,自以为是,就有误判,误解!
尤其是初中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飞速发展,他们渴望被家长理解、被同学尊重、被教师信任。他们十分在乎外界对他们的评价和接纳。在教育教学中尊重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最佳途径之一就是倾听他们的声音、赞赏他们的成长、体会他们的喜怒哀乐。
人人都有自尊,人人都需要被尊重,学生也不例外。当学生在向你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愿望时,作为教师的责任就是倾听,而不是随意或粗暴地打断学生的发言。
让学生在你倾听的过程中,体会一种无言的尊重和信赖,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试想:当一个学生刚刚向你说了几句,你便不耐烦的挥挥手,打断他的话语,然后再喋喋不休、高高在上的“告戒”学生“你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我想学生心理肯定会不舒服,即使你讲得再有道理、再有见地,他也不会完全赞同(因为你根本就没有去听他讲,根本就没有去尊重他,叫他如何接受你的观点)。长此以往,学生也就不会再找你谈心了,向你倾诉,从而在师生之间形成严重的隔阂(当班主任那几年的真实写照)。
孟先生的《倾听歌》,说出了倾听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告诉我们倾听是一个人成长路上的必修课!
王艳莲:
倾听学生的心声
今天学习了孟国泰教授的《大众教育学》智育篇之高快听说中的诗篇有感:
倾听是一种修养, 倾听是一种态度;
倾听是一种智慧, 倾听是一门艺术。
聆听是人与人的交流、是心与心的碰撞、是爱与爱的融汇,善于聆听是一种良好的习惯、一种由衷的信赖;善于聆听是一种真诚的心境、一种主动的生活姿态。在生活与学习中,每个教师都有盲区和短板,学生也有各种缺陷和不足,只有和学生交流,老师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看到以往看不到的风景,才能更客观、真实地来看待学生这个大写的人。只有和学生交心,才能和学生做到零距离接触,了解学生需求、倾听学生愿望,让学生充分放松,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你才能学会用一种智慧的态度来判断课堂教学。
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学会聆听,就像魏书生所说的:“走入学生的心灵世界上界中去,就会发现那是一个广阔而又迷人的新天地,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难题都会在那里找到答案。”让我们认真聆听学生的心声吧!
赵利梅:
倾听,是一种教育
今天学习了孟国泰教授的《大众教育学》“智育篇”之“高快听说”中的诗篇有感:
倾听是一种修养, 倾听是一种态度;
倾听是一种智慧, 倾听是一门艺术。
倾听不仅仅是一种行为,还是一种教育。教师在课堂上以慎重的、礼貌的、倾听的姿态面对每一个学生,倾听他们有声的和无声的语言,即使你没有给学生什么指点和帮助,但有了倾听,你便在心灵上给予了学生十分丰厚的精神馈赠;学生在课堂上以慎重的、礼貌的、倾听的姿态面对每一句话、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知识点、每一节课、每一位老师,倾听课堂中有意的和无意的知识和见解,即使当时没有全面理解和掌握,但有了倾听,也会在学生生命旅程中植入成长的体验。
边贵云:
做一个会倾听的家人和老师
今天学习了孟国泰先生的《大众教育学》“智育篇”之“高快听说”中的诗篇有感:
倾听是一种修养, 倾听是一种态度;
倾听是一种智慧, 倾听是一门艺术。
在家里,我们要学会倾听家人、孩子的心声,在学校,我们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当我们学会倾听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卡耐基说过:“一对敏感而善解人意的耳朵,比一双会说话的眼睛更讨人喜欢。”
作为家庭中的一员,夫妻之间能够真心倾听和理解对方时,彼此就能感受到被接纳和被尊重。从而增进夫妻之间的情感联系,建立起稳固的信任基础。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使我们能够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从而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只有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每个家庭成员都能够得到关心和尊重。
在学校,通过倾听学生的发言和对话,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想法和需求,从而在教学中更加尊重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积极参与。 其次,老师通过倾听学生的回答,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和学习困难,进而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总之,我们要做一个会倾听的家人和老师。
责编: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