颇有造诣的文学大家王晓廉
文/张洪生
王晓廉简介:
一王晓廉,黑龙江鸡西人。毕业于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中文系、鲁迅文学院研究生班、清华大学文化创意产业高研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一级作家。
他1967年初中毕业于鸡西四中,1968年上山下乡在嫩江山河农场当知青,1972年末入伍到驻京铁道兵十五师(后改基建工程兵7支队)。1976年借调到人民文学出版社诗歌散文组当编辑。1977年复员回到鸡西,任市劳动局秘书;1985年调市委党史研究室编辑科任副科长、科长;1992年调市文联,任《雪花》杂志编辑、市文联秘书长、1996年任市文联党组书记、主持工作副主席兼《雪花》杂志主编。2001年退养。
2002年任北京五洲名人文化传播公司总经理;2008年任尚8文化创意产业园常务副总经理;2009年任人民日报《人民文摘》杂志社副社长;2010年任香港《中国人物》杂志社社长;2013年任尚8文化集团北京摄影艺术展览馆常务副馆长;2016年任尚8 文化集团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院长。2020年退休。
1974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陆续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文学报》《人民文学》《当代》《北京文学》《北方文学》《福建文学》《儿童文学》《萌芽》《散文》《中华散文》《解放军文艺》《词刊》《鸭绿江》《湘江文艺》《浙江文艺》《江苏文艺》《安徽文艺》《创作》《长城》《长春》《星火》《汾水》《旅伴》《芒种》《青春》等 200多家报刊发表散文、诗歌、报告文学作品。出版个人专著有:诗集《美的风情画》《海阔天空》,散文集《天涯月》《情山恋水》《牧马人的晨昏》《无缘雪季》《碧梦千回兴凯湖》《大美兴凯湖》《美哉兴凯湖》《让爱的阳光把世界照亮》《水阔天高——黑龙江散文游记》《王晓廉作品精选·花岛》《从源头奔向大海——黑龙江旅行记》等 13 部。其作品被选入全国各出版社 60 多个选本,另有《请接受三军战士的敬礼》《小鹿不要怕》《界碑》《美丽的兴凯湖》等 5 篇作品被选入北京、湖北、湖南等省市中小学语文课本。
二我所認识的王晓廉
我所了解的大作家,王晓廉。
打开网络,铺天盖地是我的朋友文学大师王晓廉的信息,比比皆是,应有尽有,其实名至实归,他是我国散文名师大家,当代泰斗级有造诣的洪钟大吕,一个笔耕不辍的文学大师确实名至实归,让人肃然起敬。他应该是我们家乡的骄傲,朋友的自豪,他为人处事低调,几乎有点墙里开花墙外红的味道,尽管家乡的有识之士写了一些文章,但还不够劲,与他所取得的成就不相匹配,他应该是我们家乡的骄傲,努力打拼,艰苦奋斗,创业的典型,他应是面旗帜,他是标兵榜样,他用他的作品宣传了家乡,歌颂了家乡,使更多的人了解了家乡,无疑对家乡的贡献是巨大的怎么说都不过分,怎么树立都是名至实归。这样的一个情系家乡,无私奉献的典型,应该大书特书,有关部门应该大力弘扬小廉精神,宣传他的业绩,他是当之无愧的引领家乡青少年励志的典范。他获得了那么多的荣誉,但他朴实真诚的说:是家乡的热土养育了我,是家乡的朋友鼓励了我,学校教育了我。
我怀着敬佩和虔诚学习之心,写发自内心,心灵深处的感慨和心声。
王晓廉是我的荒友儿,下乡的时候她很小,但这个人在初中的时候儿,在四中,四中有个高中建立的那个文学园地。叫做新苗儿,其实全校那里的大部的全是以高中为主体,为骨干核心,其中初中能参与新苗儿和成为苗子的人。也是核心力量的骨干的初中生,只有王晓廉一人,王晓廉到了农场以后,虽然不显山漏水儿,但是这个人,非常正直,非常朴实厚道善良。所以,被领导器重,当了兵,当了兵以后,一直没放弃自己的文学爱好,把自己特长发挥的淋漓尽致。
人品书品,登峰造极,精美绝伦,无人堪比。
王晓廉,在四中的时候,四中有个新苗,都是以高中为主体和核心的文学爱好者,你像大文学家韩乃寅啦。其中初中那个唯一一个,也是那这个参与者就是王晓廉,当了兵以后啊,到部队以后,他没放弃自己的文学爱好,这个笔耕不辍。而且做了大量的宣传报道工作,被很多领导和同行所认可,后来他就被借调到新华社去了,到了新华社以后。到了新华社和人民日报,他非常珍惜自己的这个机遇和舞台,发奋的学习,努力武装自己,他写了一首诗,叫做三军战士的敬礼,当时在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发表。产生了轰动效应,影响很大,所以说他的文学水平的名气就更大了,他转业以后,回到了鸡西,被提拔为领导。很有发展前途,领导看重了他的水平和为人,觉得他是一个应该提拔的好苗子,非常重视他,直接找他谈话,交了底,个发展空间是很大的,但是他。对文学爱好的执着,毅然的放弃了这个领导干部这个岗位,不贪恋权利,到北京去打拼,这在一般人来讲,勇气还是不小的。
在鸡西文联和雪花杂志工作的时候,小廉就非常愿意下基层,尤其他跟我是校友,还是荒友,所以他就在我办惊鸣中学的时候。到我学校多次领着一些文友去讲学,去熏陶,去办学习班,这样对我们学校的学生文学爱好是巨大的启发和引领,学生们得到了专业高层次,高水平的文学引领熏陶和锻炼,从那时开始我们学校形成了一种强大的文学爱好风潮,这对我办学非常有促进作用。我们有些学生后来走到社会上,有很多人文学水平还是很有造诣的,也很不错的,显示了高水准,因为有了最早的初步熏陶,应该说是分不开的,但是了这个。
晓廉后来到了北京,发展也挺大,他对鸡西贡献也挺大,经常给鸡西的文学爱好和文学这个领域的人提供展示的平台和机会,到京城去展示。到北京去展示才能提供个人帮助,无偿的让他们得到了帮助,比如说在北京找地方开展览会,开作品发布会,作品展览会,等一系列活动无偿提供场地,很多鸡西文学艺术爱好者在这方面儿受益匪浅,小廉的行动,得到了鸡西文学界和领导的肯定和赞扬,到了北京以后,他也不忘鸡西家乡鸡西。经常跟文友,荒友战友同学联系,在促进促进文学艺术,领域的发展,培养这个后继有人,培养文学爱好者,都立了汗马功劳,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为人,低调,不善张扬,所以他的成就应该是很辉煌的,他的成就是朋友的骄傲,家乡的骄傲,他的人生的道路。虽然是平凡的,但是却是闪闪发光的,因为他所做的事情,一般人达不到那个高度,但是他从来,不居功自傲,非常谦虚,平易近人,他经常宣传家乡的其他人,像韩乃寅那么大的文学造诣,以及杨宝琛,还有这个龙雨。晓廉的成就一点儿都不比他们差,他在自己的领域当中,在全国应该也是出类拔萃的,甚至是说登峰造极,在这一点我的体会是很深刻的。因为他获得的众多荣誉,雄辩的证明了他的高度。
我跟他是文友,荒友,朋友,学友,我们的友谊也是很深的,他影响我晚年走上了这个文学爱好的道路,不能不说小廉老师的引导和小廉老师的熏陶影响,是我爱好文学的巨大动力,当然韩乃寅对我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所以我,到了晚年。有了新的爱好,爱好文学,而且在这条路上呢,也愿意继续学习乃寅和小廉的那种精神执着,矢志不渝,勤奋务实。
晓廉对家乡的贡献是巨大的,他自己谦虚说好像没做什么贡献,其实我是见证者,事实最有说服力的我是著名歌手王振宇,我的学生。当时小廉听了这个事迹以后,马上就自己拿钱,利用了三天多的时间,写出一本儿非常有影响力的,《让爱的阳光把世界照亮》,由中国经济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的,这一点来讲,我认为他的这个责任感,他的热爱家乡,这种深厚的情谊,不言而喻的,而且他对。年轻一代的培养也是下了功夫,动了真格儿的,而且拿出了自己的真实的行动和自己的影响,在这点堪称楷模和学习的榜样。
三小廉的精神是什么?
他的谦虚为人低调,默默的奉献,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做。认认真真地做事,堂堂正正的做人。不计得失 无私奉献,高风亮节 一般人做不到。
是他的一句话对我的引导他经常鼓励我,让我在运动中寻找机遇。
一句名言的启示
在运动中寻找机会,
这是一句极富底蕴的话语,
因为你只有更多的接触,
更多的走南闯北,
你才会高瞻远瞩,
不管隐藏或是裸露,
你都能看清楚。
甚至是透视眼睛,
发现你选择的路,
投进阳光,
把黑暗驱除,
深受鼓舞,
新的发现,
如朝阳喷薄欲出!
五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他写道:
老来有愿多悲壮,
似火豪情冲天旺,
王黄不敢言年小,
愿借生命尚可量。
六,不为人知的奉献,支助困难荒友朋友。
七附一篇家乡人写王老师的文章
七附一篇家乡人写王老师的文章
晓廉不小 气势雄放——读王晓廉其人和他的行走散文《从源头奔向大海》
作者|王宏波
山水文学是行走的文学。
这是我在读《徐霞客游记》时生出的一个感受。
徐霞客在其第一卷《游天台山日记》中描绘了行路的艰难,“自宁海出西门”“三十里”“山峻路滑”“上下高岭,深山荒寂”“迂回临陟,俱在山脊”……但看到了沿途绝美的景致——“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他以“日必有记”的坚持,为后人留下“雨后新霁,泉声山色,往复创变,翠丛中山鹃映发……”“复上至太白,循路登绝顶,荒草靡靡,山高风冽”“琪花玉树,玲珑弥望”等壮丽的山水文学篇章。
如果,没有他“去五年始归,归而两足俱废”的跋涉行走,就不会有这样的山水文学作品。
在这里我想到今天的王晓廉老师,他就是这么一位行走的人。
他在山水之间已经行走了半个多世纪,给我们创作了一篇篇、一部部感情浓烈,意蕴深厚,语言唯美,尺幅千里的山水文学作品。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期,我在《人民日报》《人民文学》《当代》《北方文学》等读到王晓廉老师写黑龙江山水的散文作品,这些作品诗一样的优美意境,犹如一束光照在一个十八九岁青年的心上。
那时,每读到这些豪迈的作品,我就会想这位充满激情的作家,一定是一位身材魁梧的壮汉。
我的眼前就会有这样一个画面——
他一个人在崇山峻岭间行走,在江河流域边踏查,栉风沐雨,风餐露宿,在广阔的天空下映照他如松如桦劲拔的身影。因为行走者就应该是这样的。
据资料介绍,徐霞客身高180米,所以他才能在山水间偿彼险巇(xi,希音),目摭(zhi,至音)足析。
(俄国作家契诃夫身高189米,他徒步勘察库页岛,写出《萨哈林群岛游记》;《经济日报》副总编辑罗开富身高近180米,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重走长征路,写出《红军长征追踪》。)
这个想象的画面,恒定在我的心中了。
2018年深秋,我收到晓廉老师从北京托门瑞瑜先生赠我刚刚出版的散文集《水阔天高——黑龙江散文游记》。
这个本书荟萃了作家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抒写黑龙江大山秀水的散文游记作品。
我再一次饱览了黑龙江的山光水色,再一次感受到作家的激情和豪迈。
在我记忆中有些淡化的作家形象再一次浮出,我的眼前是这么清晰地矗立着高大魁伟的壮汉形象——
他披霞光夕照,迎风霜雨雪行走在山水之间。
2022年7月初,我接到晓廉老师从北京寄来的新作《从源头奔向大海》。这部新作是作家又一次的山水之行。作家从2018年7月,从黑龙江的源头出发经过4440公里的跋涉,来到黑龙江的入海口,并以游记和日记相交织的表现形式,灵动鲜活地展现了黑龙江的若干支流和形成过程,描绘了黑龙江的两岸风光和民俗风情,演绎了这个流域所承载的历史、现实和未来。《从源头奔向大海》这部新著是作家对于自己的一次挑战和超越,使同类题材生出新的高度,新的意境。我认真地捧读这部新作,写出了一篇题为《充满诗意的远方——读王晓廉〈从源头奔向大海〉》读后,在新华社网站发表后,被《中国绿色时报》《海内海外》等报刊转发。这篇文章表达了我内心对探寻黑龙江源头这位壮汉的敬佩。今年在绿风和煦的六月,我第一次见到自己心目中这位魁梧壮汉——王晓廉老师,不免有些怅然,因为他并不像在半个多世纪中我的想象。坐在太阳伞下,是一位和蔼的长者。他话语平和,处事雍如,但我感受到他的内心是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热情、坚决、果敢。我从他的思想中,看到一种内在的力量,一种精神的力量。他的形象又在我的眼前魁梧高大起来。我在瞬间慨然道:晓廉不小,气势豪迈;晓廉不小,气势雄放。在交流中,使我对晓廉老师和他的行走山水散文作品,特别是这部《从源头奔向大海》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额尔古纳河源流之一:呼伦湖
——这部作品探寻考证了黑龙江的前世和今生。在历史上曾有过写黑龙江的游记,但仅是书写某一部分、某一段落,却没有一部全景、全貌对于黑龙江的全程的书写,更缺乏对于黑龙江源头的溯源勘察。对此,王晓廉从青年时代就萌生“憧憬有一天能够走完这条流经两个国家的大河,并写出一部新时代的黑龙江旅行记。”在这次踏查黑龙江的过程中,上始中海拉尔河塔头甸的一汪泉水,下至黑龙江入海口的俄罗斯奥泽尔帕赫,他不拘于前人的结论,独立思考,提出“海拉尔河才是额尔古纳河的正源”,并依据史料提出全长1264公里的克鲁伦河所“滋养的呼伦湖也是额尔古纳河的源流之一”之说。——《从源头奔向大海》以奔腾的气势,在占有广博丰富史料的基础上,构成了这部具有大纵深历史空间的作品,运用口碑资料、钩沉索引、引用转述历史文献,介绍整个黑龙江流域的历史沿革、历史文化、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他在行走中考证在距今11000年前,扎赉若尔就有人类的“劳动、生息、繁衍”“与北京‘山顶洞人’有着很深的渊源”,并认为“扎赉若尔很可能是原始黄种人迁徙的中转站,东往朝鲜、日本迁移,成为朝鲜人、日本人的祖先”,有的“由北向南逐渐散居”“成为美洲印第安人的祖先”。——《从源头奔向大海》基于黑龙江流域各民族的文化、生活、饮食、习俗、风土、建筑等具体事象,写成了独具北方特色的历史风俗画卷。在海拉尔河北岸“听到粗犷、沉缓、悠扬的马头琴声,就会想到马背上策马飞奔的蒙古汉子;看到蓝天白云下的蒙古包,就仿佛看到夕阳下穿着蒙古长袍依门而望的慈祥母亲。尤其是看到山岗上石头垒起的敖包,四周绳索上挂满的叫‘禄马风气’的蓝色绸布随风招展的时候,庄严神圣之感油然而生……”,使读者看到的是典型的草原民族的符号。
▲黑龙江上游的“天下第一湾”
——作家在作品中讲述了人类对于黑龙江及流域的保护。黑龙江上源头的森林在上世纪五六十代开始采伐,那时“在山上的采伐的原木,都是扎成木排从大雁河漂流下来”。据作家在《黑龙江航行日记》中介绍,“黑龙江过去只航运县以下小林场的木材,大兴安岭林区的八个国营林业局的木材”“从去年开始,国营林业局在黑龙江试运木材”,然后“捞上岸,垛成垛”,再装上火车运往祖国的四面八方,但为了保护国家的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从2014年4月1日全面停止了商业性木材采伐,他看到在森林中“一座老房子旁边放着两台林业集材用的‘爬山虎’(拖拉机——本文作者注),已经锈迹斑斑,废弃多年”“这里原有的职工住宅,现在也已被拆除”,居民已搬迁到上下居住,实行封山育林,保证这里尽快恢复“林间悠远的兽啸与阵阵松涛交织,构成生态文明的绚丽画廊”的意境。——作家倾注了一腔的激情,描述旅途所见的如画江山,在笔下出现了宛如一幅雄奇瑰丽的黑龙江长卷图。正像意大利著名诗人贺拉斯所说:“一首诗仅仅具有美是不够的,还必须有魅力,必须能按作者愿望左右读者的心灵。”我们在阅读这部黑龙江长卷图的时候,看到“平和宁静的河面像面镜子,倒映着云与天空,美丽绝伦。过了一会儿,白色的弯月也悬挂在空中,旁边陪伴着薄薄的云彩”,时时刻刻被它的魅力感染着,“我们不由得唱起了《草原之夜》”“小马说‘我回去后,一定要带我的妻子和孩子来到呼伦贝尔大草原,让他们也享受大自然的恩惠,品读呼伦贝尔的美丽风景!’”通过作家的创作,表现出黑龙江这些美丽的自然景观对于人们心灵的左右。
▲黑龙江的源流:额尔古纳河晚霞——作家勤奋笔耕。为了踏查他心目已久的黑龙江,曾于四十多年前就开始做这方面的知识积累和储备,还利用各种机会五次走过黑龙江的一些河段。在这次黑龙江之行,他每天不管怎么样的劳累,不管在什么样的时间,都要秉烛整理这一天的行程札记,记录下一天的所见、所思,这一点从书中的每一篇末尾的时间标注上可以看到。这正像徐霞客在行程中一样“凡屐齿所到,模范山水,积记成帙,积帙成书”。作家在经历了“奔流到海不复回”黑龙江入海的欢悦后,全身心这部行走山水散文作品的创作,给读者一个美丽的惊喜。这部作品不掩饰历史,书中对于黑龙江流域所发生的历史事件都依照文献做了真实客观地反映,使我们把握今天,不忘过去,警钟在耳,踔厉奋发。这是一部科学考察的著作,这是一部山水行走的著作。我再次说——晓廉不小,气势豪迈;晓廉不小,气势雄放。
2023年11月11日,由中国散文学会主办、尚8文化集团和秦皇岛五洲电力设备有限公司协办的王晓廉生态纪实散文《从源头奔向大海——黑龙江旅行记》分享会在北京举行。中国作家协会原副主席高洪波、中国散文学会会长叶梅、尚8文化集团董事长薛运达、《人民文学》杂志原副主编肖复兴、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李舫、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王剑冰、陆春祥、穆涛、徐迅、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宁、国家林业草原局《生态文化》杂志主编胡伟、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王永亮等六十余专家出席。分享会由中国散文学会常务副会长红孩主持。
黑龙江是中国第三大河、亚洲第五大河、世界第十大河。一百多年来,中外已出版过十几部黑龙江旅行著作,由于历史等局限,大都是记述黑龙江的某些段落,而非全程,因此留下诸多遗憾。王晓廉的《从源头奔向大海——黑龙江旅行记》填补了历史留下的空白。这是一部全方位记述黑龙江全程风土人情的纪实性散文著作,颇具开创性、开拓性。
与会专家指出,这部书这不仅仅是一部游记散文,还是一篇科学严谨的历史、人文、地理考察报告,一部黑龙江流域的小百科全书,更是一首歌颂祖国江山壮丽、民族豪迈的叙事抒情诗。该书美文特色突出。是探索大河源头之美、山水之美、人物之美的美的凝聚、美的讴歌、美的展示,是黑龙江旅游胜地人文历史的挖掘、梳理、展示与宣传。这部游记散文,是散文的诗,是诗的散文,是风俗画,是黑土诗。
作家王晓廉出生在鸡西,曾当过知青、军人,复员回乡后,先后在鸡西市劳动局、党史办、文联和人民文学出版社、人民文摘杂志社工作,现担任尚8文化集团穿创意产业研究院院长。他常年坚持业余创作,深刻感悟到没有生活基础的创作是没有生命力的。由此,他把深入生活的重点和创作重点,放在反映北方生活上。他曾多次深入到黑龙江省内的村庄,挖掘民族风俗和劳动生活,也曾深入到马场鹿场、山乡鱼乡、边防连队体验生活。由于采风和体验生活比较扎实丰厚,他写出了大量散文和诗歌。出版的散文集主要有《情山恋水》《牧马人的晨昏》《无缘雪季》《王晓廉散文精选-花岛》等。
2018年夏季,在尚8文化集团大力支持下,王晓廉带领三名青年摄影师,驾车全程4440公里跋涉黑龙江,用3个月时间从其源头大兴安岭兴安里湿地开始,直到入海口奥泽尔帕赫,收笔鞑靼海峡的万顷波涛。他与摄影师们风餐露宿,不辞辛苦,沿黑龙江两岸采风,造访当地风土人情,由此写下纪实性散文43篇,加上精选的摄影作品213幅,推出了这部图文并茂、颇具分量的文学著作《从源头奔向大海——黑龙江旅行记》。(龙坪)
七一党的生日
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头颅换来今天的胜利成果,幸福生活。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毛主席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立的基业。他们的高风亮节。
长征精神
朝鲜战争,志愿军最可爱的人。
两弹一星的功勋科学家,祖国发展强大的英雄。
雷锋,焦裕禄精神,红色文化的光辉。
煤矿工人用献血和生命,把工业化基础奠定。
前仆后继,继往开来,新长征路上永不停步。
毛主席说,成千成万的先烈为着人民的利益,在我们的前头英勇的牺牲了,烈士的鲜血染红了大地,换来了今天的自由与解放。
民主革命时期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戊戌六君子,
抗美援朝战争,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历次为了捍卫祖国而牺牲的烈士,
重庆渣滓洞烈士的英灵,
长征献身的红军战士,
雨花台烈士的魂灵,
他们是我们的骄傲,
是我们民族的英雄,
他们的事迹将永远鼓舞我们后人前仆后继斗争。
林则徐,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大丈夫为国捐躯死而无憾!
甲午海战,
中国人民对外国入侵的英勇抗战。
革命先烈用信仰诠释了人生价值,
用生命践行了忠诚,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千难万死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为人民,为国家,
生死置之度外,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他们用血肉之躯,筑城了我们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新的长城。
换来了觉醒,
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生生不息伟大的民族,在
共产党的领导下,将革命路上永不停。
愁也过,乐也过,何必不开开心心快快乐乐,
这样会良性循环,好事连台,越走越远越呈现不可阻挡之势,如决堤的水,如海啸,如飙风,山摇地动,电闪雷鸣,轰轰隆隆,一股绝对的冲毁一切的雄风。
珍惜友情,
珍惜幕后的英雄,
珍惜心血,
辛苦劳动,
寻找快乐,
开心大笑,
提高免疫力,
笑一笑,十年少,
愁一愁白了头,
情绪高,
心态好,
载你走向成功的明朝。
忆党恩,
拥怀抱,
歌声颂扬,
逐浪高。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党是阳光,
我是霞,
一生交给党安排,
雪山绝顶也开花。
天天给自己打气,
充电,加油,
信心百倍斗志昂扬,
昂首阔步往前走,
挺胸抬头看前路,
彩霞万道,
彩虹漫布,
一望无边,
心情好酷,
人生短暂,
幸福抓住,
天天都心情舒展,
景色到处,
开开心心快快乐乐,
美好拥有。
活蹦乱跳,
手舞足蹈,
唱歌跳舞,
歌声缭绕,
忘记年龄,
忘记烦恼,
只要积极看生活,
睡梦都带笑。
人生就一世,
使劲往前跑,
千万别掉队,
百岁明天队伍中找,
我是不可少,
天神把我抱,
天天做好事,
善良,性格,脾气,
心中有把刀,
路见不平,
敢出手,
西门庆白门楼被抛。
心里有阳光,
行动不渺小,
光明磊落坦坦荡荡,
大气磅礴卷巨涛。
翻江倒海,
乌云翻滚,
高天巍峨,
大川险壑,
历尽沧桑,
人未老,
我辈定要珠峰挑。
送人鲜花手留余香,
甘做一棵草,
刘贵和,平时表现堪称娇,
关键时刻露一招,
推波助澜起高潮,
回头再赞贵和才艺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