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运河归处是扬州(组诗)
作者:王俊生
诵读:岳国红
扬州瘦西湖
一个瘦字 消减了多少
江南
淡妆浓抹的丰腴
烟花无端
三月里
是怎样的天地造化
将你奉祭于
扬州城
历史与现世的
豆蔻华年
扬州个园
所有的天籁
只欠一管竹萧
于是 园以竹名
将所有的季节
点石成景
笋 湖 黄 宣
惺惺相惜
还有什么意境
能如此
化实为虚
在一缕萧音中
散入广陵
扬州卢绍绪宅
大红灯笼
挂过的地方
当年的烟火味
依稀还残留在
各式砖雕木刻
留住的时光
夕阳下的粉墙轩窗
慵懒如初
仿佛百年前
某个无痕的春梦
浸在
浓睡与残酒中
扬州天宁寺
数度兴废
奈何缘起缘灭
梵音千载的似水流年中
放眼一空
何道
广陵散 扬州慢
桃红柳绿
御马头
让风尘仆仆的禅意
沾了些许贵气
在帝王的垂目下
一条清浅的河水
载着厚重的底蕴
流向感性的春意
扬州重宁寺
二百余年的流连
盛名之下
只此忘返
平冈秋望
蜕变新生
是又一轮的广陵繁华
乾隆帝的江南梦
半醉半醒
于此
凭高远眺的江南
却非半真半假
波罗密门
比五月的清风
还要静谧
还要幽邃
此中因果
能懂的只有
扬州城
三月的烟花
高邮盂城驿
五个世纪的驿路风尘
散尽后
盂城驿依然神采奕奕
从圆到缺
从缺到圆
秦邮月 周而复始
将一路清辉
洒向
曾经的遥不可及
无法想象
那些由人生苦旅
扭成的蜿蜒
如何一路跋涉成
历史的风景
而今
饮马塘依旧
漾漾春水
老槐树一样
年年秋叶
江都邵伯古堤
是合拢来的堤岸
还是勒在
船工记忆里的纤绳
将历史的烟雨
挽成歌
江都邵伯古堤
青石板上的斑斑藓痕
在岁月的一唱三叹中
新鲜如初
风霜雨雪的
三百年记忆
如今依旧渔歌唱晚的
二百五十八米残堤
历史的水线
从未停止它
将生命
化着刻度的
起伏
江都邵伯码头
二百年前的柳荫
也曾
晓风残月
静谧的荷塘
可识
舟船喧嚣的
前生
四座古码头
相依相伴
荣辱不惊
向水而生的命
不由自主的运
在淡泊宁静中
端庄矜持
和风细雨
一把油纸伞
在古镇的炊烟中
忽隐忽现
扬州汪鲁门宅
与一街之隔的运河
缱绻百年
高墙深院的记忆
是曲径通幽后的寂寥
曾经的风华
如穿堂风
在一进一进的
宅院间
蹑足前行
随运河的挽引
一去不回
剩下的凝重
随时间发酵成
历史的窖藏
扬州盐宗庙
在运河的涛声中
吐纳呼吸
只此三进
局促而僻静
一个曾经
因盐而盛的城市
有着太多的荣光记忆
是世人怠慢于你
还是你不屑于此
袅袅的云烟
飘过屋脊
一株菊花傍着夕阳
所有的内敛
如盐般
咸于心中
刘堡减水闸
出水为荷
荷是藕的今生
入土为藕
藕是荷的前世
历史的面纱
在这样的经纬交织中
显隐
曾经的荷塘月色
几百年后
因一场机缘轻启
过往丰华
鲜活如初
排列如钉的圆木
密似蜂巢
嵌入泥土
如椽巨笔般
叩问大地
青石为砚 汗水为墨
添一笔
运河魂魄
风雨无恙
而浇铸于砖石缝中的
糯米浆
何尝不是人间烟火
对大自然的
虔诚贡祭
几百年的风雨鞭打
无悔无怨
作者简介

王俊生,江苏扬州人。中共党员,大学学历,供职于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研究员级高级政工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理事、中国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散文诗学会会员、中国电力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诵读作者

岳国红,第四届“书香沧州”优秀阅读推广人,文化工作者,用声音传播正能量、传递真善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