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游棣花古镇(下)
文/刘玉伟
我那天在棣花古镇看到,写有“棣花古镇”字样的门楼外面就是一座高速公路的立交桥,我站在门楼前,眼前是二十几个身着古装的俊男靓女,身后是一辆辆急驰而过的大小汽车。这情这景让我产生了一种错觉,古代与现代真的就在这里融合了。
我们又穿过和议厅,经过长长的花廊,漫步在宋金街上,我们看到以路为界,街东是宋人、宋物、宋代建筑,以青砖铺路;街西金兵、金物、金朝建筑,以长方形细砖斜铺,宋金两国之间仅一步之遥,由于两边居民亲情友情难以割舍,便相约于固定时间赶集进行商业贸易,宋金两国百姓与宋金街进行贸易往来,慢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商业街。每一次和爱会员在逛过棣花古镇后,都会在宋金街上吃中午饭。独具陕南特色的红薯凉皮、菜豆腐、烙饼和红豆稀饭,让我们一个个吃得是赞不绝口。
棣花乐园里吸引我们这些老年人的不是高空秋千、旋转木马、碰碰车,而是那个红心形状的小秋千,我们纷纷坐在上面拍照,或是单人或是两口或是四五个好友一起,那一个个灿烂的笑容都成了手机相册里最好的美照。棣花乐园的对面是二郎庙,这是陕西省现存的唯一金代建筑,也是全国仅存的三座金代庙宇之一,堪称金代建筑艺术的活化石。
棣花古镇上的二郎庙兴建于金大安三年(公元1211年)距今已有790多年的历史。据传秦桧立主求和,曾割商于金,为立标志界,仿喇嘛庙造型又融合汉族建筑艺术风格修建二郎庙,东面为宋,西面为金。清乾隆18年,仿二郎庙于东侧修建关帝庙。我们那天走进二郎庙里,院落不是很大,二郎庙和关帝庙仅一墙之隔,宋金文化在这里交融在一起,也象征着中华各民族和谐相处,共为一家的兄弟情意。
我们第一次来棣花古镇时,千亩荷塘里只有满眼的嫩嫩的翠绿的荷叶,第二次去的时候,绿色的荷叶上红的白的粉的荷花盛开在清水碧波之上,宋代诗人杨万里的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马上就在脑海里出现,此情此景就是景色与诗句的完美印证。那天炎阳高照,站在二龙桥上,微风吹拂,荷花清香的气息扑面而来,为燥热的夏天带来了别样的凉爽。
我们在棣花古镇上转了一圈,就是走马观花,你在这里也能感受到先秦文化的温柔婉转,大宋汉民的含蓄内敛,金人游牧民族的粗犷豪迈。更能感受到这里历史与文化,生态与自然,民风与民俗,秦风与楚韵的胶乳相融。
棣花古镇也是贾平凹的故乡,他也是从这里起步走向全国和世界的当代著名作家,他的许多文学艺术作品都受到国内外读者的欢迎和好评。我们那天走进贾平凹文学艺术馆,展厅里有一幅和贾平凹一样高大的彩色照片,他双手紧握一支笔,双目炯炯有神,面部表情和蔼可亲,人们纷纷上前或扶着他的肩膀,或是扶着他的手臂,和他的照片合影留念。
我们离开棣花古镇,在前往丹凤县金山康养城的路上,我看到沪陕高速、福银高速等多条国道和省道都从这里经过。2004年1月宁西铁路建成通车,这条从南京到西安,全长1075.6千米的铁路,穿越秦岭,在商洛市和丹凤县都设有车站。过去商於古道“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的状况早已成了遥远的历史记忆。
刘玉伟,2024年6月26日于西安市大明宫铁路小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