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正民先生接着讲述到,我由于从事过多种样式的普及工作,以致绘画难以专精,但杂多的实践,倒也陶铸了我较为开放的艺术思维,古今中外,广为涉猎,博采各家,不拘一格,这就形成我的绘画既不传统,又欠纯粹,非驴非马,且不甚规范的格调。 雷正民继续说:任何理想欲付诸实现,不得不面对现实,实事求是。致学之路,多种多样。正规军自然可以在正规战地上大打大干,取得辉煌战绩,令人钦慕。"杂牌军"游击队也自有其用武之地;相机行事,偶然出击,神出鬼没,亦可为风光之处。习艺术者也颇类似。忆及50年代,每当大家午睡的时候,我已去营房附近写生;再因失眠又正好读书,虽说不求甚解,效果欠佳,然仍是勤耕不辍奋发向前。近10年来,工作无论怎样忙,都得完成自定的指标,每年作画不得低于百幅。时日推移,当有所悟,也似有进步。
雷正民说道:组织工作者首先要为大家服务,其中定会遇有诸多琐事难题,无暇静心艺术的沉思,技艺的锻炼也只能求助于一个"抢"字了。一切事物总有它的两个方面,有弊亦有利。为大家服务,接触面必然较广,"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论老中青,他们的艺术成就和创新,将资学习。工作中有机会观摹了不少新作旧绩,以艺术的目光审视,岂不是求之不得的机遇。 艺术组织工作者也当然有与大家一起"行万里路"的时刻,不计时日长短,都在接触社会,拥抱大自然,随时都可感发艺术触角,丰富生活积累。正因为机遇难得,锻炼了形象记忆和想象能力。一次路经太原,往访老画家苏光,他谈及发现一处新的风景区"北武当",介绍了他往观的感受,颇使我向往,但又难于立即往游,于是据所阐述试作一图。两年后有机会亲往写生,地理形貌居然与前所作大致相仿。当然,直接的感受,亲临的观察,形诸笔墨的写生,最为真切。这对于艺术家是至为重要的最基本的财富。有条件的话,没有哪一位画家会拒绝前往去写生的。与原中国美协常务书记、著名画家雷正民先生在其工作室采访时合影 雷正民说:古诗谓,人是"百代之过客"。人的一生是短暂的、有限的,但艺术应在有限中包蕴着无限,杰出的艺术将传之久远。为此,从事艺术者应当扩大眼界,提高素质,勇于超越前贤,突破极限,当然这首先就必须不断充实自己。为弥补自身受教育的不足和薄弱环节,需要设法补课,需要掌握新的信息。 鉴于此,我曾向刘叶秋先生(《辞源》主编)学习文学,向吴玉如先生(客居天津的著名老一辈书家、诗家)学习书法;有一段用每天午休时间至故宫顺序研习艺术史陈列;还曾在北京师大哲学系听美学讲座。要想开发智力和艺术包括能够欣赏形式美的眼睛,我以为首先需要锻造人格品位,应当相信,综合修养的提高,会在冥冥中无意识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