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思想家和实践家孟国泰先生《从个体出发新教育》之“价值理念”:从个体出发,让不同的人成为不同的人;从个体出发,让不同的人成为快乐幸福的人;从个体出发,让不同的人共建同一个和谐世界。现就此理念内容,创作小品文系列(五)——教育有如雕刻,像什么“雕”什么。
我去拜访一位雕刻家。在他家园子里,堆着一堆未经雕刻的树根。雕刻家从中随意抽出一段树根,问我:“你说,这像什么?”我看不出这树根像什么,便说:“一段树根呗。”雕刻家拿出一把雕刻刀,在树根上雕刻起来。不一会儿,开始似乎什么都不像的一段树根,经他一雕刻,竟成了一匹呼之欲出的骏马。
我惊讶地问:“拿到一段树根,是不是你想雕什么就雕什么呢?”“不是这样的。”雕刻家回答说,“在雕刻之前,我要看这段树根像什么,如果不顾其‘像’,像骏马的,你偏要强行去把它雕刻成耕牛,像这样雕刻出来的东西是出不了上乘之作的,甚至会完全毁掉一段好好的树根。作为一个雕刻家,最重要的是要具备一双慧眼,要一眼就能看出事物的原貌和本质,然后顺着其原貌和本质略加雕刻,这样就能事半功倍,产生出一件成功的作品。”
雕刻家的话,让我从雕刻树根,想到了教育孩子与培养人才。一个人在成才之前,就像一段未经雕刻的树根,然而,我们有些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不顾“树根”的原貌和特点,总是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按照自己的一厢情愿去“雕刻”。结果,在他们手上不知毁掉了多少上好的“树根”。
原来,雕刻树根与教育孩子,雕刻一件成功的作品与培养一个优秀的人才,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孟国泰先生强调:“从个体出发,让不同的人成为不同的人”。教育孩子,就是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像什么“雕”什么,让每个孩子成为自己,而不是成为别人。

黄小平简介
江西新余人,被网络和报刊称为“中国小品文大王”,创作小品文万余篇。已出版文集12部,发表、转载文章8000多篇次,作品被100多种文选文集选录,不少作品选录中小学语文课外读本和中小学语文试卷阅读分析及作文素材。多篇作品选录全国语文教材。为《读者》《青年文摘》《意林》等报刊签约作家。
责编:铁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