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盒饼干
文/李晓荣
两个青瓜蛋子一摇尾巴就上了初中。虽说是中学生了,黄口没毛,奶声童音,个头见长,饭量渐大,瞪着一双好奇的大眼睛,一脚踏进了初中的门槛儿,突兀着一脸的懵懂和青涩,哪怕只比他们高一级的小个子都称呼他们“土豆蛋子”。这些个黄口小儿们入校门第一件事儿就是切磋磨合,顺利度过新生活的适应期。
学生甲本名乔致远,家长祈愿他能“行稳致远”,班里人送外号“佩奇”。细问,原来该同学体型胖胖,肤色黑黑,更加他好吃懒做,致使他在同学们心目中的形象直线下跌,委婉起见,男生就把这“猪”的雅称隐晦在“佩奇”之后,同学们都会意,家长们未必能明白。可“佩奇”自个儿心里明镜似的。其实,他一点儿都不傻。
学生乙本名赵子贺,为啥起这个名字,不得而知。同学们都叫他“鱿鱼”。鱿鱼即“忧郁”。因为,他白白净净的脸上总挂一片阴云,尽管平时也有说有笑,可总感觉笑得不是那么透彻、那么敞亮,似乎是笑容的背后潜藏着一缕无法拆解的无奈。坊间都说他是“忧郁小王子”。 “鱿鱼”超级聪明,竟然把一整盒饼干带进了宿舍!这下子,宿舍顿时炸开了锅。八个青瓜蛋子晚自习后抢一盒饼干吃,那简直是女人世界里的《甄嬛传》、男人世界里的《大明王朝1566》,阴谋与阳谋混合双打才能胜出一局,赢来一枚饼干,接住那流下三尺长的哈喇子。结果,一盒饼干十五个,“佩奇”斗智斗勇吞下三个,其中一个来的有点不那么光明正大。但是,不管黑猫白猫,能逮住老鼠便是好猫。“佩奇”在一阵又一阵的赞叹和嘲讽中,受用了自己免费的宵夜——三块饼干。八个青瓜蛋子还在饼干的余味袅袅中探寻武林秘笈——怎样把朝思暮想的零食带进学校?“鱿鱼”说:“道具就是最厚的语文必读科目——《西游记》,先拿饼干包装盒比划一下,然后用小刀掏空,把干货放进去,封好包装膜,最后,装进牛奶箱才带进来的。”一众人啧啧称赞,心里默默筹谋起自己的计划,在饼干的香味中美美睡去了。
孩子们的心是赤诚的,快乐也是简单的,相比之下,大人们的世界就多了包裹了几层成熟的思考掂量,譬如:权衡利弊!再譬如:情面尊卑!
“鱿鱼”回家就把宿舍瓜分饼干的事儿告诉了妈妈。到底是亲娘,还没有听完就燃爆了脾气。“你!挖空心思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带进去一盒饼干,竟然都让他们给分吃了。这一不小心被值班老师抓了现形,挨批评的是你,没脸的是我,他们捡了大便宜,都成了老师眼中的重点培养对象,就屈死你一个冤大头啊!”
因为,刚进入一个新班,两位妈妈并不相识;更加上,摸不准班主任老师的脾气,不愿意冒然联系老师,“鱿鱼”妈决定自己解决问题。她果断在班级微信群了找到“佩奇”妈申请添加好友。随后,干脆利索提出核心问题:“你儿子吃了我儿子的饼干,赔吧”。“佩奇”妈妈一头雾水,支支吾吾不知道啥情况,结结巴巴说“我问问怎么回事哈,一会儿答复你,请稍等。”“佩奇”更是一脸懵逼相。“有这回事,可全宿舍的人都吃了呀。一盒饼干,我就吃了三个,还是靠竞技赢来的,就偷吃了一个。”“佩奇”满腹委屈,把那晚分享美食的美事儿一五一十地讲给了自己的妈妈。
“我孩子说,他就吃了三块饼干,不是一盒”。“佩奇”妈妈说。
“那一盒饼干,我儿子一块也没有吃,就你儿子吃得最多,你不赔谁陪?不行的话吗,咱就告老师,再不行就去找校长,如果还不行,我就发网上控诉你。你孩子是典型的“校园欺凌”,国家正在大力整治这样的校园暴力”微信的那一头振振有词,句句直冲要害。
“妈,别再要那盒饼干了,‘佩奇’他姑姑在我们学校的政教处,万一批评我带违禁品入校,我也要受处分的。”“鱿鱼”低声说。
“鱿鱼”妈妈大声教导自己的孩子,义正言辞:“别怕,儿子,她姑在啥处咱也不怕,咱和你们校长是地道的老乡,咱不能怕他,更何况,他确实吃了咱家东西,不能惯着他,更不能怕了他,让他赔,看他下次还敢不敢这样欺负人。”
“战争”继续下去。
“我孩子的饼干是从超市买来的,有明码标价,一盒14元。你就微信给我转过来吧。”手机微信真是方便,“鱿鱼”妈妈对着语音说。
“孩子,饼干到底是你一个人吃了,还是全宿舍的同学都吃了?啥样的饼干还记得吗?”“佩奇”的妈妈气急败坏的吼着自己不争气的儿子。“我们不能赔他钱,全宿舍都吃了,都是用真心话大冒险换来的。饼干就是咱家门口小超市那种巧克力夹心饼干,12元一盒,我怎么能不记得”。“佩奇”不但不蠢,脑子还很灵光呢。
“鱿鱼”知道“佩奇”的老师姑姑,“佩奇”却不知道“鱿鱼”的校长老乡。
“佩奇”妈妈一肚子火气,也不知道是气自己的孩子贪吃,还是气对方的家长不讲理。立刻打电话大姑姐:“一盒饼干,大家都吃了,偏偏让咱家孩子一人赔,更气人的是还多要两块钱,这不是讹人吗!你说,这事怎么办?”
“佩奇”的姑姑真是见多不怪。支招:不电话老师,也不找政教处,更不找校长,赔他一盒一模一样的饼干,完事。
素不相识,手机可以解决问题,几番唇枪舌剑的交涉下来,两位妈妈商定:把一盒一模一样的饼干放在学校值班室的窗台上,你看着我放好,我瞅着你拿走,一拍两清。
这件事只有四个人知道:“佩奇”妈、“鱿鱼”妈、“佩奇”姑还有值班室的门卫大叔。可没多久,校园里还是传出了“一盒饼干的故事”。是啊,这世间原本也没啥秘密,风会把它吹遍整个森林。
没几天,学校落实国家照顾贫困生政策,赵子贺的申请书里缘赫然写着单亲。原来,“鱿鱼”六岁时父母离异了,他一直和妈妈俩人接受政府照顾,居住在廉租房。
老师瞬间明白了“鱿鱼”那一脸的阴郁的缘由。她在自己的工作日志里写下一句话:对孩子最大的爱,就是让他去爱更多的人。
萝卜是寻常的萝卜,淹成咸菜后什么味儿,全看咸菜缸里加放了什么羹汁和作料,经年累月的浸泡侵染之后,无论新出还是风干,它始终不变那个底味儿。
养孩子宛若腌咸菜。孩子就是那根萝卜,家庭氛围就是那一缸羹汁作料,积日累月的潜移默化之后,与世的仪容都是原生家庭给予他的精神底色。
问:这一盒饼干到底价值几何?【作者简介】李晓荣,女,籍贯内丘,笔名白蓝鸽。学历,河北师大本科,职业教师,自幼喜爱文字,闲暇执笔抒怀。邢台市作家协会委员,内丘县作家协会秘书长。作品发于地方各刊物。《追着春秋读獐獏》《参禅仙人洞》《城东玉皇庙》《绒花小镇》、《家住运河边》《北光纪事》《初访且停寺》《再访且停寺》等一系列乡土文字,描述家乡的风土人情,历史人文。《探寻邢白瓷文化密码》《迷雾重重识扁鹊》《扁鹊路经韩家庄》《初访磁窑沟》《磁窑沟窑神文化拾遗》《看央视更爱内丘》等文章,执笔深写内丘的两大文化脉系。诗歌《中丘之恋》《内丘赞歌》、《太行山之子》等热情讴歌家乡,被收录在《古今诗人咏内丘》一书中;散文《滚动的幸福》《开年拜谒扁鹊庙》《北方有佳人》等多次评比获奖。生活中喜欢读书和运动,相信快乐源于健康,幸福来自创造。希望用阅读和经历来丰富精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