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人惊愕 倒吸凉气的几个真实故事》
文/山里布衣
我的家在太行山脚下,是十年九旱的地方。特别是到了冬春天,下点儿雨雪比油还少还贵。
村里人见水如命,看到水又会感到恐惧。村南村东各有一个坑。夏天的大雨过后,村庄里的雨水,大部分流入这两个坑内。最深的地方有三五米,浅的地方1米左右。雨水刚满坑的时候,没有孩子们敢下坑去玩。等过了一些日子以后,水大都渗下去了,天也没再降雨,坑里的水就越来越少,只剩下两汪“眼睛大小”且不足二尺深的小坑坑。我们这些“旱鸭子”的孩子,看到水浅了水少了,似乎有点儿“欺负人家”,看不起它们了,就想到水里面去扑腾扑腾学学“狗刨”。
那天,我们几个孩子在里面玩儿“过家家背早早”。起初大家玩儿的特别开心,十二分的尽兴。可小孩子的心仿如“六月的天,捉摸不定”,面如“孙悟空的脸,七十二变”呀,刚才还喜笑颜开亲密无间,转眼脸色由睛变阴,不知因为什么就恼怒起来,分成“两个山头”,相互冲突起来,而且冲突不断升温加级,几近“白热化”。,开始是“亲娘祖奶奶”地绊嘴,接着是自认为“吃了亏”的另一方,为维护尊严,便把绊嘴升格为大打出手,双方陷入混战,犹如把历史上的“周仓水中战厐德”的场景搬在这个小坑塘里重演。双方你打我一拳,我抓起泥土糊你一脸,你把我推倒,我把你掀翻,谁都不让谁,哪方都不服软,从半晌打到中午,不累不歇连轴转,尽管有成年人路过制止,但仅是“雨过地皮湿”,没根本性的扭转。
这场混战,以笔者自己被一个年龄大点的孩子摔入水中,然后顺势骑坐在我的背上,我在这个仅有一尺来深的水里,一个劲儿咕嘟咕嘟的喝着泥水,眼看已经喝成了“小河马”,生命垂危、奄奄一息的程度,才算进行到尾声,画上了句号。
我那个时候儿虽然不知道死是怎么回事儿,但是在水中的那个难受劲,那个由于不能呼吸憋的眼睛珠都要奔出来,想挣扎又无能为力无可奈何的窘迫绝望感觉,知道也不是什么好事。心里就想,完了,完了,这下完了,自己就要死在这个坑里了。自己的人生还没开始,就再没机会雨后看彩虹,攀上高山远眺祖国的大好河山,登上黄鹤楼俯瞰大江东去浪淘尽,独坐小窗望尽亭,赏英雄纵横驰骋,观豪杰扭转乾坤,闲里看三国,忙中读西游了……还没想出个所以然,这时,出来一个“路见不平一声吼”的孩子,奋起一把将骑坐在我身上的孩子推开了,像一座山压在我身上的这个孩子离开后,我真是如释重负,如“鲤鱼打挺”一样,迅速地迫不及待地跳将起来,本能地抹了一把脸,大口大口的吸了几口气,将肚子里的水“哇啦哇啦”的吐了出来。
就这样,一条小命从死亡线上捡了回来。
说过自己的亲历了,本文再简说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几个真实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对安全的认识、常识、措施,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层面上,出现了“盲区死角”,愚昧地“闯红灯”走“禁区”,闭着眼睛游逛在“狮虎山”,可谓是:虎尾春冰,习焉不察啊!不是故意而超出故意地伤害了自己,是因水搭上性命或玄乎搭上性命的不幸者和万幸者,是违背客观实际,主观武断,愚昧无知导演的悲剧。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一个盛夏。那一天下午,三位妇女冒着赤舌在荒天暴月里劳动。突然,天空中电闪连天接地,炸雷轰隆,狂风大作,黑云翻滾,天公把黄昏提前送到了凡尘,几十米以外看不清人的轮廓。有点地理常识的人,自会判断一场大暴雨即将来临。
说话间,铜钱大的雨点“噼啪噼啪”地打在身上,如颗颗小炮弹暴炸,在干涸的土地上泛起滾滾“浓烟”。三位女性本能地来到一棵大树下避雨,随着雨势不断加大,她们从大树下转移到了一座旱桥下,暂时处于风吹不到,雨浇不着的“安全”境遇里。她们紧张的情绪得到缓解,悬浮的心稍稍落定。
雨越下越大,平地涨起了半尺来深的洪水。远山“吃饱喝足”后,开始向山下倾泄多余的水流,瞬间,漫山遍野的洪水如咆哮的猛兽,张着“血盆大口”,似魔如妖,怒涛狂吼,奔腾汹涌地汇入低处冲向旱桥,可怜的三位女性,全部被无情的洪水活生生地给吞噬了!
读者朋友们,读过这段文字,是否知道她们违反了哪些安全常识,而让她们自己遭遇灭顶之灾了吧?
我有位朋友,生长在华北平原滏阳河畔的一个小村庄。那一天,倾盆大雨把庄稼淹的只留了一点“头发梢”,青枝绿叶的庄稼地变成了一片汪洋,只有那条熟悉的乡间小路,露出的“驴脊梁股”,在雨水中时隐时现,像与人们做着“变脸”的魔术一般。他们几个十岁左右的小朋友,有生以来没见过这场景,心里充满着好奇,想到庄稼地的纵深处看看有没有独特的风景。
于是,他们几个小伙伴,在没告知家人的情况下,光着脚丫手拉着手,满心惬意,欢天喜地,哼着小曲逶迤前行着。突然,我的朋友挣脱了兄妹的手,随着一声“朴通”响,他突然销声匿迹不见了踪影!小伙伴们顿时惊恐万状,冷汗全身,几个小伙伴声嘶力竭地狂呼着他的名字“小房,小房,小房,你在哪里---”?!尽管大家嗓子都喊疼喊破了,他还是没任何讯息。真是叫天不应,喊地不灵,无可奈何,束手无策,大家都伤心地哭了起来。
这时,突然从水里露出两只小手,小伙伴们都惊呆了,异口同声地说:他在这里,他在这里!我朋友哥顺势抄起一根王米秆,递在小房的手上。小房真是抓到了“救命稻草”,在伙伴们奋勇努力的救护下,小房脱离深水,起死回生,化险为夷。后来才得知,他掉到了村民们挖的“抗旱坑”里去了(当地人称“土井”)。
事情虽已过去若干年啦,但每到雨季,我的朋友总爱讲起这个刻骨铭心,夺石难忘,让人毛骨悚然,惊恐万状,后背发凉的亲身经历,善意贤良地告诫左邻右舍和身边朋友们,小心谨慎到水域,遇险救护有方法,慌中镇定勿忙乱,防止连索反映更受伤。
时值今日,又逢盛夏,南方洪涝成灾,北方进入雨季,常年河湖水位暴涨,季节河湖池塘积水很深,每年这个时候,总有一些生命被水夺走,导致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悲剧。
各年级学生马上就要放暑假了,加之荒天暴月,闷热难耐似蒸笼的暑伏天的炙烤,人们贪凉求爽的心理极其强烈,很容易在住居周边或外出旅行度假时,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纳凉。这就给“溺亡”造成了可能与不测。有些自认为水性好于“海豚”,胜过“大白莎”的游泳“健将”,为图一时之快,骄傲轻水,忘乎所以,把性命永远丢失在了不熟悉的水域里!
建议读者朋友们,一定要加强防“溺亡”的思想教育,务必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形成共识,健全措施,切实避免事故发生!
一定要汲取教训,研究“不测”和“败绩”,让大家懂得“水、火、电、雷、风、泥石流”等,如无口的猛虎,野蛮无情,桀骜不驯,利用好了对我们服服贴贴地“顺从”,乖乖地为人民服务,利用不当就会导致无穷灾难的客观属性,运用、发挥、调动主观能动性,找到自然规律,利用自然规律,顺应自然规律,力求达到主观与客观的一致,让主观世界在适应了的客观世界里纵横驰骋,得心应手,相得益彰。
让“两个世界”相融共存,和平共处。让人们(类)岁月静好,少灾无难,生活平安。
编辑:孔建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