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尊重作者原创作品中一目了然的阿拉伯数字)
老胡边境行
作者:韦天喜
供图:韦天喜
老胡带兵、打仗、负伤、立功各式兼有,侦察兵、侦察排长、特务连副连长、团作战参谋各职俱全。转业银行系统工作至退休,与老伴给儿子料理家务,接送上学孙俩。虽功成名就,儿孙绕膝,生活安乐,仍感一桩心事未了,盼有生之年,到曾经战斗过的边境线走走。不久前,老伴、两弟三侄和儿子陪同前往桂西南边境走了一圈。
印象中,一位姓农的民兵营长至少八九次为他所在侦察排当过向导,跨境收集敌情。农有一姐嫁当地村庄,利用这层跨境关系,领着他们不止一次化装娘家人潜入姐家,了解当地兵力部署。摸清了当面之敌为一个营指挥所,三个连队300多人,为我大部队发起总攻,撕开纵深穿插口子,提供了一手资料。战后记三等战功一次。
此次边境行他首先想到要会会农。到村委会打听,老支书告知当年民兵营长姓农名康。很快联系上,农从镇赶回村。就这样,一对时隔45年老友梦幻般地邂逅相遇了。回顾曾经共有的那段激情岁月,他俩感慨万分。交谈得知,农今年73岁,任过村支书、乡政府干部,从乡镇长岗位退休,身体还算硬朗。
这天中午,老胡酒喝不少。过去多少次跨境出征酒不曾醉过,这次他真醉了……
老胡想要见的还有另拨人——老房东。当年部队境外回撤,他所在侦察排36人进驻德保县都安乡,分住6户人家。房东们欢欣鼓舞,为勇士们洗衣做饭设庆功宴。休整期,大家结下深厚友谊。此次老胡突如其来,趁大家围拢之际,顺势给每位老人递上小红包一个,表达一份感激之情。
还有宁明县大青山林场职工们,也想去看看。记得离开德保县都安乡的第二年,即1980年7月,侦察排进驻林场。30日这天,他领着小分队八人趁夜色潜伏敌阵地1天1夜,于建军节当天凌晨抓捕敌哨兵1名,缴获冲锋枪1支,子弹30发。从俘虏口获大量情报,为尔后大部队收复失地创造了有利条件。此次捕俘行动,他记二等战功一次。
此行有安排,不料留遗憾。经打听单位已改制,人员已分流,只好作罢。
老胡还去了另一个特别的地方——119号界碑。位于那坡县平孟镇念井村。28天的跨境穿插作战从这里开始;战前跨境搜集敌情从这里进出。他记得,原来界碑由大青石料制成,刻两国不同文字。每次跨境免不了轻手触摸,眼前却不见旧景。纳闷中,见靠原碑侧立“中国626”新碑,时间2001年,周边设护栏。隔栏望碑,他略感失望,只觉得旧碑于己印记实在太多太多。于是,口占小诗自我解压:
心中的界碑
见方三尺大乾坤,
牵挂几多军旅魂。
欲觅立身基石料,
选材移步国边村。
【注】老胡,实名胡元阶,与作者同连战友。
2024年作于建军节前
韦天喜先生的简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