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梅菉漳州古街
(叙事式自由诗)
作者:林奇(吴川市)
(书法:王康权)
步入漳州街口,一只黄狗仔在摇摆尾巴
屋头尾之鸟在老式屋檐下歌唱
青石铺就的古街道取代了古代的红砖道
也取代了当代的水泥路
一眼望去错落有致,长方石条,板板平整
人步平稳,车过安全
时值八九点钟的夏阳光
照射着那一伏伏的古老的瓦背和那一层层的时代的楼面
老人儿童在庙门边在屋檐下,侃侃而谈
谈论历史故事抑或时尚风采,也有对漳州街历程反刍、反哺
观音、妈祖、财神、药王、土地……
各朝神雕像,是福建漳州人来时供奉遗下的
漳州人皆远去,遗下的长街与屋舍
还有庙的殿堂和那厚重的福建文化与南粤的交融
万寿庵盘踞在最高点
漳州街故地,老屋舍
岭南趟栊门
青石级的门槛、杉木的门板
街里历来名家俊才辈出
旧有文化名师林朴山
今有商界俊才林华俊
朴山故居依然在
华俊新厦耸蓝天
数百载风雨兼程的古街道
福建漳州来的先民最早聚居万寿庵
渐成街巷,取名漳州街
曾是旧梅城主干道
米铺、葵衣铺、木工店、鞋店、酒楼
行人游客,骆驿不绝
酒旗茶幡高高挂起
商贩们曾激起阵阵的喧哗与热闹
这里也是革命的摇篮
张炎、郑坤廉、杨文初、岑瑞南、杨德振
在这里开启革命事业
广播站、粤剧团、教育办、中小学
都曾在这里长驻与发展
四大庙二土地社
见证了古街的前世今生
街道的办公室、治安处
彰显了时代的新辉煌
荡千秋的旧巷里
留下了多少的童年美好回忆与足迹
呼呼风雨啸南天,灿灿阳光照梅菉
商业的集散地,声声叫卖,讨价还价
街东有街口
街中段有小巷十八级直上万寿庵,穿入高地街
街中段也有北小巷直至塘边,可达那时鉴江的出口
街的西北段形成三叉戟,西有大街口、西北与东北各有小街口
街的筑建与人流物流的疏散,别具风格
时间如鉴水般的流逝
旧屋渐渐稀减新楼年年增加
青石铺街,文化楼拔地而起
文化广场与运动广场的建就
文化长廊与治安配套的相长……
古老的街道彩旗飘展
古灯笼与新射灯辉照
绿化池花草清香
犹如一缕缕的炊烟向蓝色天宇播放
向广袤大地放送
新时潮的漳州街人与鉴江流域的乡人一道沐浴鉴水
开发鉴江,清溪远流
回望悠悠的远古,眺望勃勃的未来……
(2016年11月22日清早定稿)

△2017年元宵节期间,林奇(中左)、凌生(中右)、郭学飞(右一)、陈景振(左一),参观鼎龙湾花塔后的合照。

△2024年5月7日,林奇(左)、郭学飞(右)在乡村文艺采风活动中的合照
作者简介
林奇,男,汉族;中共党员;广东省民俗文化研究会会员,湛江市作家协会会员(连续三次作代会代表),湛江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连续三届理事);在编在职在岗文化工作者,科室主任,兼多个社团职务。曾被广东省文学讲习所招收为学员;曾是最年轻的县级文代会代表;曾是县(市)级非遗专家组成员;曾兼任刊物副总编(执编)……
上世纪1988年夏季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各类文艺作品已在各级、各地的报刊、杂志、平台、媒体、典籍上发表,至今已发表文艺作品1500余篇(首、则、幅)。自由诗、散文荣获全国、省、地市、县(市)等级别的奖励数十次,摄影作品获过几次县级奖,新闻报道获几次地级奖和县级奖……
有作品入选各级典籍和县(市)志、市鉴中……
(图文供稿:林奇)
《新京都文艺》
欢迎原创首发佳作投稿!
投稿请加微信:874376261
投稿邮箱:874376261@qq.com
来稿请附个人介绍、自拍照片
以及注明作者微信号等通联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