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琐谈(散文)
作者:莫善贤
诵读:木 子

文化无所不在,无所不有。有的高雅深奥;有的平淡通俗。真要把文化说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却并非易的事情。角度不同,诠释内容就会有差异。
文化有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之分。广义文化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产物。狭义文化一般是特指一定范围,一定内容的文化:包括地域文化、风俗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礼仪文化、企业文化等等。
文化的解释众说纷纭,很难做出一个统一而又简洁解释。经常会听到有人说,没文化真可怕。这句话说了些什么呢?想想,肯定不是对一个没读过书的大老粗说的,既然读过书,为什么还说没文呢,这是否可以理解为读书不等于有文化,读书不能简单的与有文化划上等号。

我所找到的对文化的最权威的解释是:文化是智慧族群的一切,族群社会现象与族群内在精神的既有传承、创造、发展的总和。它涵盖族群从过去到未来的历史,是族群基于自然的基础上所有活动内容,是族群所有物质表象与精神内在的整体。这种权威解释当然是不轻易能够理解的。
这种表述是相对比较拗口,但它有几个关键的词:族群、物质、精神、传承、创造、发展,这是可以读懂的文字,但需要认真去领悟。
文化学者余秋雨对文化的定义是:文化是一种历史沉淀,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同时也是一种生命力和精神力量的体现。文化不是一种简单的知识和技能。而是一种深层次的、内在的、精神上的追求和表达。也许余秋雨的这个表达会显得通俗一些。它的关键词是文化不是一种简单的知识和技能,…精神上的追求与表达。但这种表达依然是文绉绉的,有文人雅士的语言痕迹。

有观点认为,文化不是学历,不是经历,也不是阅历。文化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一、植根于内心的修养,二、无需提醒的自觉,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四、为他人着想的善良。这个提法似乎带着一些禅的味道。我比较喜欢这样的提法,认为这个提法简洁明了,比较好接受。
我们会经常接触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提法。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多样性中最富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和最宝贵的共同财富,承载着人类的智慧、人类历史的文明和辉煌。
说到这里,还得指出,许多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他们是能工巧匠,是某种技艺的领军人物,但是,他们中的很多人,以文凭来判断的文化水平并不高。所以,在谈论文化的时候,就成为非常令人纠结的问题,文化是什么,有没有文化究竟以什么的标准来衡量?总而言之,这些定义都把文化说得比较抽象。

下面我们再来谈谈企业文化,由于,用企业来修饰文化,以此来说,企业文化是以企业为载体的文化。必须是企业、员工的共同文化。是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然后形成自觉,然后形成统一思想,去完成同围绕企业而进行的创造。文化认同是企业的凝聚力,活力,创新力。
一般而言,企业文化有三个特征
一、企业文化,特指某一企业的企业文化,是专门属于该企业的品质和修养的文化,是企业的精神内核。
二、企业文化主要包括理念文化与制度文化,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可以是过去沉淀下来的文化,也可以是需要传承和创造的文化。
三、企业文化有些内容是发展的,变动的。也有一些内容是不变的,坚持始终的。

企业文化是对企业和市场的深刻的感悟。企业文化也包括外在的市场文化和内部的员工文化,企业文化,产品文化,创新文化等等。要使企业文化更好地为员工赋能,解放大家的思想,获得更多更好的能量,心情舒畅的工作,创造性的工作,为企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人的潜能,潜质是无限的,其中,企业文化会起到关键的精神层面的作用。
文化力也是企业的资源,企业的能力,企业的活力,一个优秀的企业一定会有优秀的企业文化。员工对企业文化会有认同感和文化自觉,从而形成执行力,凝聚力,影响力。这是一种软约束,也是非常有效的约束。
企业的产品和服务随着时间推移,可能会发生变化,但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不会轻易改变的。有人形容,企业之树长青,基业永固的原因,就是企业文化在发挥作用。

文化是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中逐步成长,逐步成型的。文化是有具体内涵的。文化也是被一定族群所接受的。有些文化被书籍记录了下来,有些文化是零散的,未被记录整理的。作为文化,都有它的生命力。
我们既不能把文化神秘化,应该对文化有敬畏感。文化这个名词是中性的,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难免也会产生一些糟粕文化,不健康文化。主流文化有推动生产力发展的进步意义,一些腐朽文化对社会进步有着负面的影响。我们谈文化,是要弘扬正能量文化,主流文化,进步文化。
文化是一种很有趣的现象,多样多变,横贯古今。今天的文化,古代的文化,都是文化。一不小心就沾上文化,成为很有文化的人。同时,一不小心。又轻易的被划走,成为没有文化的人。
文化就在我们身边。文化也植根于我们的心底,一个人总是在一定的文化氛围里生活。人与文化的关系。就如同水和鱼的关系,鱼儿离不开水,但一江春水永远向东流。

【作者简介】莫善贤,广西融安人,现居广州。曾受聘任为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兼职研究员,大粤网专家智库专家,广东省未来预测研究会高级顾问。中国金融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广州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国际华文诗人笔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九十年代开始诗歌创作,诗歌在海内外文学刊物均有发表。出版《阅读名片》《七蒂莲花》等七本诗集。诗观:生活里有诗,诗在生活里。著作:传记《不经意的拐点》(上下册)、(70余万字),以口述历史的方式,通过手机写作。介绍了作者的经历、履历和心路历程。从一个知识青年,成长为高级经济师,诗人、作家、书法家的过程。书中《知青生活》生动地讲述了作者在木赖当知青的经历和乡土文化。以及作者通过学习在认知明理方面的提高;与书法、绘画、诗歌、等方面艺术家交往的故事。《知青生活》篇章在《晓犁文化传媒》文学平台、今日头条、都市头条连载刊登。

【朗诵简介】木子,现为天津老年人大学学员,文化志愿者。喜欢朗读,愿用声音传递人间真情,传播正能量。

微信公众号平台《江南诗画艺术院》创建于2016年1月31日,《桃花艺苑》创建于2016年4月20日,《红月亮诗画艺术社》创建于2016年6月21日,《晓犁文化传媒》创建于2017年6月21日。今日头条《红月亮诗画艺苑》头条号创办于2018年6月18日(1月9日注册),百家号《桃花艺苑》创办于2020年4月3日,都市头条《晓犁文化传媒》头条号创办于2020年10月5日。以文交友,文学之旅与您同行,美文美声与您共赏。
——总编:余禄珍(真真)
投稿邮箱:975310694@qq.com
投稿必须原创,凡参与投稿均为自愿形式,只做推广,文责自负,无稿酬。
(配图来源于网络)